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假想的“满大人”:同情、现代性与中国疼痛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假想的“满大人”:同情、现代性与中国疼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韩瑞 著,刘东 编,袁剑 译
图书标签:
  • 凤凰文库
  • 海外中国研究
  • 满族研究
  • 近代中国
  • 社会文化史
  • 民族认同
  • 现代性
  • 情感史
  • 历史人类学
  • 中国疼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092298
版次:1
商品编码:1122489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2
字数:3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假想的“满大人”:同情、现代性与中国疼痛》通过对小说、医案、游记、照片、绘画的解读,揭示出西方同情与人道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这种西方式对华“同情”的来龙去脉,并力图通过这些分析展现出关于“中国”的整体印象。作者在该书中的这种分析开启了思考西方过去与当今对华关系的新的可能性,而且通过对同情、受苦、经济交流以及再现式交换这四个术语的专门论述,进而建立起分析中国历史话语、同情与现代性的新网络。在结合了文化研究、亚洲研究、美国研究以及医疗史观念的基础上,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中西方关系的独特视角。

作者简介

  韩瑞(Eric Hayot)1972年生,1999年获得威斯康辛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比较文学与亚洲研究特聘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中西现当代文学比较研究、文化研究、医疗史研究等领域,在国际学界正崭露头角。

目录

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言
致谢
导论
一、轶事理论
1.叙述语法
2.代理者的疼痛语言
3.轶事理论

二、怜悯之交换:刑罚、服饰、同情,1800-1801
1.装束与习俗
2.特殊刑罚
3.英式书写,“中式”图片
4.怜悯之交换

三、疼痛中的中国身体:1838-1852年美国传教士的医疗救助活动
1.市场渗透
2.脸庞、肿瘤、风格
3.林呱所绘的肖像画
4.饱受煎熬的结石病

四、中国人的身体,中国人的未来:19世纪晚期美洲的“苦力”
1.中国人的入侵
2.机器身体
3.反乌托邦( Dystopian)的感觉
4.学着失去
5.拟人化的光圈

五、伯特兰·罗素的中国之眼;或现代主义的双重视野
1.线条的作用何在
2.伯特兰·罗素的中国之眼
3.疼痛与剑桥哲学
4.受苦的中国性
5.假设的满大人(回归)

六、麻醉的观念:针灸、照相与物质形象
1.麻醉与审美
2.审美的地理学
3.质素(H yle):图像的意图
4.缺失现代性的现代性

七、结语
1.终结意识(I)
2.终结意识(Ⅱ)
3.终结意识(Ⅲ)
4.趋于同情
译后记

精彩书摘

  也正是这种二重性在特殊的华人身体的面孔、习俗以及言语方面一次次地将自身展现无疑,这表明,华人的二重性作为一种观念上的形象(同时标志着过去和未来、种族上的原始与现代、忍辱负重以及终结这种冷漠的可能性),通过赋予一种拟人化的形式而让人明白易懂。作为一种亚洲化形象的体现,或者从更广义的意义上说,作为一种亚洲化身体的表现,已经将这种形象作了归类,这就意味着一些美国人正在感受到来自一种身体化的、人类标记的可视化二重性的威胁。或者也可以说,作为在一种身体化的可视化二重性的表现,人类标记通过某些亚洲化的定义——过去与未来、动物与超人——而得以展现。
  尽管有观点认为华人“神秘莫测”的看法增加了对于华人的面孔(呆滞的)或语言(费解的)的这种主观性的表面现象的不确定性,而更确切地说,由华人所造成的这种再现方面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与对种族和文化上的他者类型的遭遇一起,如此持久地构成了(或者说被塑造成)关于劳工、全球化或者现代化的那种复杂而又多层次的问题。比方说,明恩溥很早之前就在《中国人的气质》一书中说到:“有一幅版画,画上是一棵橡树,但是看画人却被要求在橡树的轮廓中看出拿破仑的侧面像来,他正颔首抱臂,站在圣赫勒拿岛上。起先,看画的人无论怎样盯着它看,往往都看不出任何侧面像来,会觉得这种说法纯属牵强附会,然而那个侧身像一旦被人指明,再看那幅画却仍旧看不出拿破仑来,倒是不可能的了。同样的道理,在中国看到的许多事情并不是一开始就被注意到的,而一旦被注意到,则会永远不忘。”(《中国人的气质》,11-12页)。跟拿破仑像和橡树轮廓一样,中国人从表面上看是模糊不清的,今天是这么长相的,明天又换成了另一种长相,这就使得那些美国的观察者们有了这样的一种看法,即,那些可能经常是画中之画。
  ……

前言/序言

  作品的翻译给作者提供了反思自己写作实践的机会,他需要勇于正视自己作品的独特风格,也需要承认这种风格所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甚至会为此深感歉意。作品在被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中,作者会意识到自己的作品给其他人造成了困难,而这正体现了作者的选择所具有的价值。
  在此,我首先要向读者,也要向译者袁剑表示歉意。这本书的风格确属另类,读起来可能颇为费解。不过,或许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特殊复杂的人,我觉得致歉可能并不恰当。毕竟,这本书原本就没打算用大众熟悉的英语来写。我不想像其他人那样来写作。事实上,作为写作者,我的部分目的是要采用特殊的方式写作,以使作品产生一种积极的力量。也就是说,读者不仅能意识到作品及其中的观点是作者个人的思想,而且还能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思想观点能否在写作风格本身这一层面上生发出来?
  文学领域的学者认为,作品的观点既跟写作视角有关,也跟它的风格紧密相连。很难想象有人会认为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或者鲁迅等其他人的写作风格与他们小说或散文的内容没有关联。文学批评同样如此:没有人会认为德里达(Derrida)的写作风格与他的思想毫不相干。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批评家的写作风格仿佛与他们的思想毫无关系呢?或许他们的目标不够高远吧,也或许他们压根就没把自己看成艺术家。我不敢打包票说自己是一名艺术家,但是我知道,对我来说,尝试着像艺术家一样写作很重要。也就是说,要认真对待自己所做的事情——这并不是因为我确信我的作品终究是认真严肃的,而是因为我确信,要写好道德文章的话,首先就要坚信写作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写作本身就是思想的一种形式。
  这是我为什么要专门对袁剑所付出的心血深表感谢的原因所在。据我所知(我的中文阅读能力不是很好,但是我让一位朋友为我大声朗读了作品的部分内容),他出色地翻译了本书,在中译本中十分精准地抓住了我在写作时的感觉。亲爱的读者,如果你觉得行文风格有点怪怪的话,请不要担心——这本书本来就是要让读者觉得新奇的,有时候甚至对于英语母语者来说也是这样。听上去从不让人感到新奇的东西是有风险的,会让人觉得太熟悉了,它们因此无法打破读者所见所闻方面的惯习及常识。但是学术作品,如同艺术作品一样,应该把打破观众的惯习和常识作为自己最基本的目标。
  我写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颠覆欧美长久以来认为他们最重要的哲学概念全部起源于西方国家以及西方文化圈内这一观点。在此,我要指出的是,从同情(sympathy)这一概念的发展来讲,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我也要说明“中国”这一概念是如何帮助欧洲“思考”并且理解众多关于现代生活的重要观念的,其中就包括世界历史、宗教融合、国家与个人残忍行为之间的关系、自然与尚古主义的关系以及身体与自我的关系等诸多概念。在每一项当中,某种欧洲或美国观念的历史都与某一特定的中国概念息息相关,这一中国概念确实对文化和哲学具有重要影响。本书所讲述的就是这种概念发生影响的历史。

用户评价

评分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假想的“满大人”:同情、现代性与中国疼痛》通过对小说、医案、游记、照片、绘画的解读,揭示出西方同情与人道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这种西方式对华“同情”的来龙去脉,并力图通过这些分析展现出关于“中国”的整体印象。作者在该书中的这种分析开启了思考西方过去与当今对华关系的新的可能性,而且通过对同情、受苦、经济交流以及再现式交换这四个术语的专门论述,进而建立起分析中国历史话语、同情与现代性的新网络。在结合了文化研究、亚洲研究、美国研究以及医疗史观念的基础上,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中西方关系的独特视角。

评分

莫名其妙就多买了一本,题目取得听好的,内容属于身体,医药之类的文化史研究,关涉中外文化交流和西学东渐这类话题。

评分

好书,最近天气好正好看书

评分

正版好书,包装好,快递快,希望再次合作。谢谢。

评分

真快 昨天傍晚下单 今儿早上就收到了

评分

  

评分

展现了西方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很有意思

评分

很好的书,正版价格也划算,满意!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能带给你许多重要的好处。 多读书,可以让你觉得有许多的写作灵感。可以让你在写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 多读书,可以让你全身都有礼节。俗话说:“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感受世界的不同。 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 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的。 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办法享受的。 所以,你现在不需要总结,随着年龄的成长,你会明白的,还是有时间多学习一下。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读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了我们的习作水平.读书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做准备.那么,读书有哪些好处呢?1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2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3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4读书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评分

作者深厚的功力会引领我们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