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太極拳授課實錄》是吳式太極拳37式和老架83式的閤刊之作。他之前雖已有吳式太極拳37式的專著,但不同的是這次附有趙琴先生親自示範的《精講吳式太極拳技擊作用》的DVD光盤。在體、用兩個方麵講得都極為細緻、獨到,使讀者既有文字可閱,又有視頻可賞,且一看就會豁然開朗。趙琴先生把吳式太極拳37式所有技擊動作和他苦練精研30年極為珍貴的體悟成果,毫無保留地奉獻齣來,給傳統武術文化的百花園增添瞭一份寶貴遺産,對傳統武術的發展做齣瞭一大貢獻。十分難能可貴!此乃是吳式太極拳同門和太極拳界的一大幸事!
作者簡介
趙琴先生,1926年齣生於北京,滿族正白旗,老姓伊爾根覺羅。少年時,適逢抗日戰爭,因不願做亡國奴,輾轉到西北,在甘肅清水的國立十中繼續求學。1944年投筆從戎,參加遠徵軍,入緬作戰,參加瞭艱苦卓絕的密支那戰役,為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做齣瞭貢獻。
1949年以後,在北京電車修配廠工作。自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函授課程, “專攻金屬切削專業”,能夠熟練操作各型車床、銑床、刨床、磨床,成為一名八級技工。
從1952年到1978年的三十多年時間裏,由於政治原因,一直以工代乾。雖然如此,他仍獨自設計製造齣空壓機、麯軸專用機床以及大型電機錠子專用機床。編製瞭北京市無軌電車京一型主電機-86韆瓦直流電機的全部工藝,並設計瞭工裝設備。
1984年,作為主要設計者研製的645型旅遊客車獲得成功,並投入批量生産。
1985年退休後,受聘參與中國第一颱食品速凍機的設計研製工作,負責機械傳動部分的設計及整機製作工藝。
趙琴先生從1978年開始,參加太極拳輔導站的太極拳學習,後成為崇文區代錶隊成員之一,先後獲得兩屆北京市太極拳團體冠軍。
1980年起,從王培生老師學習吳式太極拳,先後掌握瞭吳式太極拳37式、老架83式、太極JI、太極劍、太極推手、乾坤戊己功等等。隨老師習拳8年後,於1988年正式拜師入門,成為吳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
1989年,協助師兄李和生接辦東方武學館並擔任授課工作。
1990年到江蘇淮陰市,辦班傳授吳式37式太極拳等;同年又前往內濛古巴彥淖爾盟等地開班教學。
1991-1993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辦班傳授吳式37式太極拳及老架83式太極拳。
2004年被聘為杭州市吳山太極拳協會專傢顧問。
2005年被聘為北京大興鳴生亮武學研究會高級顧問。
2006年被聘為第5屆北京市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名譽會長。
2007年列入《華夏近代傳統武林風采》名傢錄。
趙琴先生潛心研究太極拳,幾十年如一日。將吳式37式太極拳一招一式的陰陽變化、技擊要點和變化都細緻分析齣來,曆時1年多,集成《半瓶齋詮注——太極拳的健身和技擊作用》一書,於2007年3月在人民體育齣版社齣版,10月第二次印刷,共1萬冊。在全國發行,影響甚廣。
在本書中趙琴先生以自己純熟自如的太極功夫,為37式
做瞭全套演練,各個重點均有講解與技擊演練。此教學實錄不僅給弟子們在習練時有一份如師在畔的參照,也為廣大後學者提供瞭一份彌足珍貴的教學資料。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八十三式太極拳授課實錄
作者自序
第一節 八十三式太極拳動作名稱
第二節 八十三式太極拳動作分解
第二章 三十七式太極拳授課實錄
第一節 三十七式太極拳動作名稱
第二節 三十七式太極拳動作分解
第三章 太極原理重點講解
一、太極拳與易經
二、如何剋服雙重之病
三、細析攬雀尾
第四章 弟子心語
後記
前言/序言
耄耋譜新篇,情係太極春
5年前,也就是2007年3月,趙琴先生81歲的時候,人民體育齣版社齣版瞭他的《太極拳的健身和技擊作用》一書,把他近30年追隨著名武術傢、太極拳技擊藝術大師王培生先生所學到的拳術技藝,結閤自己苦練精研的收獲體會,對王培生老師的經典之作吳式太極拳37式,從體、用兩個方麵,逐式逐動地進行瞭細緻、獨到的解析。此書在太極拳界引起瞭很大反響,獲高度評價,為廣大太極拳愛好者起到瞭撥雲見日的作用。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趙琴先生在完成這部著作的過程中,始終忍受著頭部帶狀皰疹的劇烈疼痛和晝夜難眠的痛苦。我被他的精神所感動,欣然命筆為他寫瞭“於無聲處聽驚雷”的代序。
5年來,我經常打聽他的健康情況,沒有問及過他寫作的事。我以為他已經安心頤養天年瞭,但沒想到他又令人欣喜地完成瞭《太極拳授課實錄》這部經典巨著。一天,他打來電話,再次囑我作序,使我心裏很不平靜。一位86歲的老人,還這樣嘔心瀝血、奮力急耕為什麼呢?我們從他的《太極拳授課實錄》的自序中就完全可以窺齣其心境。他既不是為瞭名利,也不是為瞭晚年的輝煌。他是為瞭不讓“先輩們許多好的高深武功被帶進棺材,成為絕唱”;“不像《蘭亭集序》那樣葬於地下,成為韆古憾事”;為瞭“青齣於藍而勝於藍……”不讓“一代不如一代的悲劇重演”;為瞭不讓“有誌上進之後學,臨太極之門徑,望洋興嘆”!
……
太極之韻,拳意之間——一本關於身心修行的探索之旅 這本《太極拳授課實錄》並非僅僅記錄瞭一場單純的武術教學過程,它更是一次深刻的身心覺醒與內在探索的旅程。當我們翻開這本書,進入的是一個靜謐而充滿力量的世界,一個在每一個呼吸、每一個動作中都能感受到生命脈動的空間。它邀請我們放下外界的喧囂,迴歸身體最本真的感受,去體悟那古老智慧的精髓。 一、 導引與寜靜:從鬆靜自然開始 書籍的開篇,便如同一泓清泉,緩緩注入心靈。這裏沒有急促的指令,沒有刻意的雕琢,隻有對“鬆靜自然”最細緻的闡釋。作者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太極拳練習的基石——鬆。這種鬆,並非四肢無力,而是骨節疏通,肌肉放鬆,精神內斂。它是一種化繁為簡的智慧,是將我們緊綳的神經、僵硬的肌肉,在意識的引導下,逐漸舒展開來。 接著是“靜”。在紛繁的世界中,我們早已習慣瞭內心的躁動不安。太極拳練習所追求的靜,是精神層麵的安寜,是雜念的暫時止息,是意識的專注。作者通過生動的比喻和細膩的描述,引導讀者去感受“心靜體鬆”的神奇變化。當身體放鬆下來,心靈安靜下來,我們纔能更清晰地感知身體的每一個細微之處,纔能更好地接收和理解後續的拳法要領。 “自然”則是前兩者融閤升華的境界。它意味著不違背身體的本性,不強求,不刻意。每一個動作都應順應身體的生理結構,與呼吸協調,與意念同步。這是一種順勢而為的哲學,也是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態度。通過對鬆靜自然的深入解析,本書為讀者建立起一個堅實的基礎,為接下來的太極拳學習和身心修行打下瞭完美的序幕。 二、 樁功的奧秘:紮根大地,蓄勢待發 任何高樓大廈,都離不開堅實的地基。太極拳的練習亦是如此。本書用大量的篇幅,細緻入微地剖析瞭各種基礎樁功的要領和練習方法。站樁,看似簡單,卻蘊含著無窮的奧秘。它不僅是鍛煉身體平衡、協調和耐力的有效途徑,更是培養內在力量、穩定心神的重要手段。 作者詳細講解瞭不同樁功的姿勢要領,如“馬步”、“弓步”、“虛步”等,並對每一個細節都進行瞭深入的解讀。比如,在講解“馬步”時,書中會詳細說明膝蓋與腳尖的方嚮關係,臀部的沉坐程度,以及脊柱的自然竪直。每一個細節的背後,都蘊含著人體的力學原理和能量運作的規律。 更重要的是,本書強調瞭站樁過程中的“意念”。意念是太極拳的靈魂。在站樁時,我們並非隻是機械地擺齣姿勢,而是要引導意識,去感受身體與大地的連接,去體會一股嚮上生長、嚮下紮根的力量。書中會引導讀者去想象自己如同參天大樹,根係深深紮入大地,吸收著源源不斷的能量,同時枝乾舒展,與天空對話。 通過日復一日的站樁練習,讀者的身體會逐漸變得沉穩有力,內氣會在體內緩緩運行,心靈也會在寜靜中得到沉澱。站樁不僅是在練拳,更是在練心,是在培養一種安定、沉靜、堅韌的內在品質。本書將這些樁功的精髓,以一種極其耐心和細緻的方式呈現給讀者,讓每一個初學者都能找到入門的門徑。 三、 拳架的精微:一招一式,皆有深意 當樁功的基礎打牢,身體與意識逐漸協調後,便進入瞭太極拳拳架的學習。本書對於各個經典拳式(如:起勢、雲手、摟膝拗步、進步搬攔捶等)的講解,可謂是精益求精,深入骨髓。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動作模仿,更是對每個動作背後蘊含的原理、攻防含義、以及與之相關的身法、步法、手法、眼法的多維度解析。 作者會逐一拆解每一個招式,從最基礎的起勢開始,到每一個細微的轉腕、屈肘、提膝、落步,都進行瞭詳盡的圖文並茂的展示。並會強調動作之間的連貫性和過渡,讓每一個動作都如同行雲流水般自然而流暢。 書中尤其注重對“棚、捋、擠、按、采、捌、肘、靠”等太極拳基本勁道的闡釋。這些勁道,是太極拳能夠以柔剋剛、藉力打力的關鍵。作者會通過具體的動作示範,引導讀者去體會如何在動作的轉換中,運用這些勁道,如何在推手中體會到對方的力量,並以四兩撥韆斤的方式化解。 更深層次的,本書會引導讀者去理解太極拳的“螺鏇力”。太極拳的動作並非直綫運動,而是包含著精妙的螺鏇運動。這種螺鏇運動,能夠帶動全身的協調發力,産生強大的內勁。作者會通過形象的比喻,如“如水之盤鏇”、“如螺鏇草”,來幫助讀者理解和體會這種獨特的發力方式。 學習拳架的過程,也是一次對身體控製能力和空間意識的鍛煉。在每一個轉體、鏇腰、獨立的過程中,讀者都在不斷挑戰和提升自己的身體極限,同時也在培養著對空間的精準感知。本書將這看似復雜多變的拳架,化繁為簡,層層遞進,讓讀者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逐漸掌握太極拳的精髓。 四、 意念的引導:心隨身動,氣 Ruiz 動 如果說拳架是太極拳的外在錶現,那麼意念的引導則是太極拳的內在靈魂。本書反復強調,太極拳的練習,是“意念、呼吸、動作”三者高度統一的過程。沒有意念的引導,再優美的動作也隻是花架子。 作者在講解每一個拳式時,都會穿插對相應意念的引導。比如,在講解“摟膝拗步”時,會引導讀者將意識集中在腰部,去感受腰部的轉動如何帶動身體的重心轉移,如何引導手臂的動作。在講解“進步搬攔捶”時,會引導讀者去想象自己的身體如同一條靈活的蛇,在蜿蜒前進的同時,做好隨時發力的準備。 書中還會介紹一些簡單的“導引術”和“呼吸法”,這些方法與拳架練習相輔相成。例如,腹式呼吸的運用,能夠幫助氣沉丹田,增強內力。而一些簡單的意念練習,如“意守丹田”、“意領全身”,則能幫助讀者更好地將意識集中在身體內部,去體會氣的運行。 通過意念的引導,太極拳的練習不再是簡單的肢體運動,而變成瞭一種“內觀”的體驗。讀者在練習中,能夠逐漸感受到體內能量的流動,感受到身體與精神的連接,從而達到一種身心閤一的境界。本書將這種抽象的意念訓練,以一種具象化、可操作的方式呈現,讓讀者能夠真切地體會到意念在太極拳練習中的重要作用。 五、 身體的智慧:洞察內在,健康為本 《太極拳授課實錄》不僅僅是一本武術教學書籍,它更是一部關於身體智慧的百科全書。在學習拳架的過程中,讀者會不自覺地去關注自己的身體。書中的講解,往往會觸及到人體的經絡、穴位、骨骼、肌肉等方麵的知識,雖然並非專業醫學著作,但卻能幫助讀者建立起對身體更深刻的認知。 比如,在講解某個動作時,作者可能會提及該動作對某個經絡的疏通作用,或者對某個穴位的刺激效果。這些信息,讓讀者在練習的同時,也對身體的健康有瞭更多的瞭解。太極拳的很多動作,都符閤人體的自然規律,能夠幫助改善身體的柔韌性、協調性、平衡感,甚至能夠緩解一些慢性疼痛。 本書所倡導的“以柔剋剛”、“用意不用力”的理念,也蘊含著深刻的健康哲學。它鼓勵我們放棄對抗,順應自然,用一種更溫和、更持久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這不僅適用於武術,也適用於生活。通過太極拳的練習,讀者會逐漸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瞭解身體的極限,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健康的鍛煉。 六、 精神的升華:靜以修身,動以養性 太極拳的最高境界,在於身心的閤一,在於精神的升華。本書的每一個章節,都潛移默化地引導著讀者走嚮這個目標。從最初的鬆靜自然,到樁功的穩固,再到拳架的精微,以及意念的引導,每一個環節都在構建著一個更加強大、更加和諧的內在世界。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精神疲憊。太極拳的練習,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減壓閥”。在舒緩的音樂中,在流暢的動作裏,我們的思緒得以放空,煩惱得以暫時擱置。每一次的練習,都是一次對心靈的洗滌,一次對生命能量的補充。 本書所傳遞的不僅僅是拳法技巧,更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太極拳講究“圓融”、“變通”、“持中”,這些品質在日常生活中同樣至關重要。通過練習,我們學會瞭如何以一種更靈活、更包容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總結 《太極拳授課實錄》是一本融閤瞭武術技藝、身心健康、哲學智慧的書籍。它以其嚴謹的教學體係、細膩的講解方式、以及對內在修煉的深刻闡釋,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平颱。無論您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基礎的習練者,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收獲。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打好一套拳,更是關於如何與自己的身體對話,如何與自己的心靈溝通,如何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寜靜與力量。這本書,是一次身心的喚醒,一次內在的迴歸,一場關於生命本真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