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赋之病大,旗丁疲乏之病小,朕先医其大者。”⑦这句随手朱批可能更真实地透露出嘉庆处理此事时内心深处的思考:“不加赋”是培养大清国脉、稳定社会的根本方针,不容丝毫动摇,比较而言,旗丁生计困乏之类不过小病而已。
评分康熙年间,特别是康熙晚年,各地普遍存在的盐务陋规,不仅极大地败坏吏治,加重盐商负担,而且由此导致的盐课正额连年亏欠、库帑亏空,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正常的财政收入。雍正即位后,从弥补库帑亏空急务出发,降旨命地方督抚大吏密查所有地方情形。各省督抚以及管理盐政、榷关的官员开始密奏各地的钱粮亏空及收受火耗、盐规和税规的情况。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诺岷等提出“火耗归公”为中心的具体而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雍正极为赞赏,并形成了以耗羡归公的方式一举解决弥补库帑亏空、增给官员养廉和留给地方办公费用的田赋改革思路,至雍正中期才完成了至今为人称道的耗羡归公改革。与提解火耗同时进行的还有盐务陋规和税务陋规的改革,所施行的思路与火耗归公大体一致,即朝廷不颁布统一的带有强制性的谕旨命各省督抚及盐政、税关监督执行
评分这个商品不错
评分康熙年间,特别是康熙晚年,各地普遍存在的盐务陋规,不仅极大地败坏吏治,加重盐商负担,而且由此导致的盐课正额连年亏欠、库帑亏空,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正常的财政收入。雍正即位后,从弥补库帑亏空急务出发,降旨命地方督抚大吏密查所有地方情形。各省督抚以及管理盐政、榷关的官员开始密奏各地的钱粮亏空及收受火耗、盐规和税规的情况。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诺岷等提出“火耗归公”为中心的具体而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雍正极为赞赏,并形成了以耗羡归公的方式一举解决弥补库帑亏空、增给官员养廉和留给地方办公费用的田赋改革思路,至雍正中期才完成了至今为人称道的耗羡归公改革。与提解火耗同时进行的还有盐务陋规和税务陋规的改革,所施行的思路与火耗归公大体一致,即朝廷不颁布统一的带有强制性的谕旨命各省督抚及盐政、税关监督执行
评分 评分不错
评分 评分清代国家每年财政收入,地丁、关税而外,惟盐课为大宗。这是因为盐为生活日用所必需而所费无多,清代又是人口急剧膨胀的时期,所以销路宽而输课较易。产盐之地,各省不同,云南、四川产于井,河东(山西)产于池,其滨海省份,如两淮、两浙、长芦、山东、闽粤等处,则产于海。清朝大体沿袭明制,在各盐区设盐政衙门,执掌从食盐的招商颁引、征收盐课到产运行销,而行盐各省地方行政官员,上自督抚,下至州县卫所,也有疏引缉私之责。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