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37-1945年的上海,正经历着由孤岛转为全面沦陷的最黑暗时期。乱世求生与民族大义,成为每个中国人必须面对的道德困境与政治抉择。本书以王统照、李健吾和《古今》作者群为代表,通过大量翔实的史料和精彩的文本分析,记录了身处“灰色上海”的中国文人或隐退、或反抗、或合作的相互纠结的生存形态,细致逼真地还原出他们所经历的残酷精神拷问和无情的道德审判。本书的杰出之处不仅在于为我们记录了这段讳莫如深的民族精神史,更在于它向正统的历史叙述发出了挑战:究竟谁是汉奸?汉奸该怎样认定?谁能做出最终的判决?究竟该如何理解这段沉默的历史?本书带来全新的阐释。
作者简介
傅葆石,1955年生于香港,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任教于斯坦福大学、美国Colgate大学,现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历史、电影、法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现代中国史、香港史、电影史、电影与法学、电影与历史、美国种族史、比较文化等。编著有China Forever: The Shaw Brothers and Diasporic Cinema, The Cinema of Hong Kong: History, Arts, Identity,《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和《邵氏影视帝国:文化中国的想象》。
张霖,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
目录
中译本序
绪论
序言:沦陷在即
第一章 隐退:王统照和“抵抗的启蒙观”
第二章 反抗:李健吾的戏剧抗争
第三章 合作:“《古今》派”的遗民文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译后记(张霖)
……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隐退:王统照和“抵抗的启蒙观”
苍烟飞不起,花落随流水。
石烂海还枯,孤心一点孤。
——王夫之《菩萨蛮》
1937年11月,大上海落入日军之手。此后的八年沦陷岁月中,这座城市中的知识分子成为战争的俘虏和受害者。如一位作家悲叹:“居留在上海的我们,国家的保护已经脱离,侵略者的魔手在我们头顶。”“魔手”这一比喻,恰当地概括了’知识分子们恐惧、愤怒和羞耻的情感。他们发现自己陷入了生存需要与爱国感召的两难道德困境中,于是一些人归于沉默,停止出版,与世隔绝。他们试图以消极的方式进行象征性的抵抗,避免日本人的迫害。
王统照(1897—1957)——这位久负盛名的“五四”作家和诗人,就是沦陷时期留守上海的隐退者之一。在民族道义和自我保护的矛盾面前,他形成一套道德观念,我称之为“抵抗的启蒙”。实际上,这一概念有效地重释了“五四”思想中以歌颂个性解放为取向的博爱人道主义价值观。王统照以基督教的神启末日观为基础,将中日战争看作催生新世界的机会,反复强调战时背景下理性的宽容价值与自由的重要性。但是恐惧、贫穷和集体主义情绪冲击着他的思想,导致他从l941年起退回到沉寂的状态。之后,他将全部精力都花在维护个人气节 的道德问题上。
……
前言/序言
灰色上海(1937-1945)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好。。。。。。。。。。。。。。。。。。。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如果这本书在中国早出版十几年,会改变现在的研究格局,某评论家如是说。
评分
☆☆☆☆☆
评分
☆☆☆☆☆
三联的书值得信赖,此书有趣、有味,慢慢品,愈加觉得是经典之作了。京东的活动很给力,满200减80,人民很感动呀~~
评分
☆☆☆☆☆
评分
☆☆☆☆☆
我很骄傲的说,从中学开始,就有人要求我开书单了。(因为我被公认为一个除了看书多,什么用都没有的家伙)当时我很牛X的给他一口气写下包括《汤姆大叔的小屋》在内的20本名著。在对方崇敬的眼神下,我感觉非常良好。但开着开着,我发觉一个问题,就是没人真的去读。尽管是他们主动要我开的。最夸张的一次,我甚至陪着某人到书店按着书单把书都买了,她还是没看。实在是很挫败。因为自从高中开始,我开书单都是很真诚的。再也没有乱来。
评分
☆☆☆☆☆
对这书我本来很期待,但读完后感觉有些遗憾。这本书翻译得迟了点,如果在90年代就能翻译出版,这本书绝对能带来很大冲击,沦陷区研究甚至能借此成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