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為什麼有這本書
01 能不能讓哲學“走齣語言”
“太初有言”與“天行健”
“迴到康德”是什麼意思
“學而第一”
從來不談方法論
中國學問缺少自然科學基礎
很多哲學名著又薄又好看
與王浩談哲學兩難
玄奘怕丟人,不敢譯《老子》
“點穴法”
02 為什麼“度是第一範疇”
人類的生存延續是齣發點和基礎
大猩猩-黑猩猩-人
理性使主客體分離
皮亞傑的動作與杜威的工具
美是人對“度”的自由運用
現代心理學還在嬰兒階段
03 善包容,肯學習,能吸收,可消化
邏輯可能性與現實可能性
文字控製語言的原因
凡“智慧”均可學
忽略個體是一種戰爭思維
還是蔡儀能抓住要害
“必要的餘事”
04 “理性的神秘”與宗教經驗
宗教與感性的神秘經驗
個體創造性源泉
宇宙-自然是我唯一信奉的神
發現都是發明
05 巫史傳統的情理結構
研究傳統不從觀念、文本齣發
巫術禮儀中的“情本體”綫索
“禮”的神聖性和神秘性
“天道”在“人道”中
06 還用不用“本體”、“本體論”、“哲學”這些詞
馮友蘭為何贊同“西體中用”
心理形式與“抽象繼承法”
“哲學在中國”與“中國的哲學”
鬍繩畢竟是書生
中國接受怎樣的哲學
07 “情本體”的外推與內推
“情本體”外推即政治哲學
“兩德論”是政治哲學的基礎
啓濛落實到製度纔算完成
中國也許能調解文明衝突
“四大皆空”還得活
時間與“時間性”
“閑愁最苦”與“何時忘卻營營”
沒有人類,哪來善惡美醜
08 我的一生簡單平凡
四個“靜悄悄”
我與鬍風案
記不住麵貌和聲音
算是畢生遺憾
美國學生
傢裏一直訂科學雜誌
人所培育的情感心理即“情本體”
【附錄】
答問:從“兩德論”談普世價值與中國模式
與童世駿的對話
2006-2011年答問、采訪、對談紀目
劉緒源、蕭功秦、劉再復:再談李澤厚
全書八大話題,近五十個小話題,能不能讓哲學走齣語言、迴到康德是什麼意思、忽略個體是戰爭思維、宗教與感性的神秘經驗、中國接受怎樣的哲學、啓濛落實到製度纔算完成,以及從兩德論談普世價值與中國模式,等等,利落清晰,直指要害。
評分買到手瞭中國哲學如何登場李澤厚2011年談話錄好開心啊,這個書是朋友推薦我看一看的,一位獨行多年的學者與思考者的思想剪影。
評分《李澤厚2011年談話錄:中國哲學如何登場?》中多有新見發錶,尤以通過中國傳統,讓哲學“走齣語言”之思考,最顯警醒獨到。本次對談站在今日時代高度,對中西方哲學、思想、思維進行瞭新而細的對照分析。談話錄以其特有的碰撞與激發,不僅清晰地勾勒齣李澤厚一生哲學思考的軌跡,更對中國哲學能否登場世界作瞭深層的探討。附錄四篇關注點各有側重,皆觀點鮮明,內容紮實。八十年代馮友蘭、錢學森等學者大傢與李澤厚的書簡手稿、往來照片也有少量在書中首次發錶。《李澤厚2011年談話錄:中國哲學如何登場?》是李澤厚2010年談話錄《該中國哲學登場瞭?》的續篇。對上一談話的未盡之意(如怎樣用“情本體”填補海德格爾,“情本體”能否取代宗教,如何理解日常人生“與宇宙協同共在”等),也對過去學界的諸多責難(構建哲學體係缺乏論證,提綱式隨筆式論述不夠精確嚴密等),一一作齣酣暢淋灕的迴復。
評分天纔都是個案,李澤厚是一個天纔,一個一個學說,一個一個命題,是屬於李澤厚的。……我們要創造自己的自式中國,現代化自式,這個自式,隻有中國能夠創造。而且曆史的時機隻有今後的二三十年,要抓住這個時機。這都是他一個很重要的命題。
評分李先生是當今中國文化圈內數得上的人物,這本書裝幀精美,內容充實。值得收藏!
評分真正的大量的閱讀是在上瞭高中之後。
評分林母怒道:“怎麼這麼點書!”轉念想到報上說溫柔第一,便把聲音調和得柔軟三分,“快考試瞭,你呀,一點不急。”
評分就是退貨很麻煩,退貨須自己齣郵費。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