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

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詹新惠 编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702471
版次:1
商品编码:1082130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网络传播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8-01
页数:24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主要介绍:互联网,又译作因特网,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所谓互联网,就是将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众多的计算机利用这个系统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互联网的构建需要三个条件,即互联网是全球性的;互联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需要有一个“地址”(IP地址);进入网络的主机必须按照共同的规则(协议)即“TCP/IP协议”连接在一起。

作者简介

詹新惠,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在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工作,现供职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发表专著《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在国内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研究方向为报纸与党报、报网融合、网络传播与新媒体。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一书注重实务性与可操作性,运用大量的案例和详尽的解析,归纳、总结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的原理、方法与技巧,内容新、涵盖广、针对性强,让学习者既能从宏观上把握网络新闻的理论框架,又能在微观上了解、掌握网络新闻实务。
——何加正 人民网原总裁

将新闻实践的成果和智慧引入新闻教育的课堂是中国新闻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当作者携带着自己在中国最具传播影响力的网络媒体(人民网)从事专业工作的丰富经验进入新闻教育界的时候,就已经预示着她的教学会与众不同。这部《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让我们看到的是专业领域里新的思维方式、新的专业技术、新的案例分析、新的训练方法。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架设新闻实践与新闻教育之间能量交互的桥梁与通道,中国新闻教育必将呈现全新的兴旺景观。
——高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目录

引言 网络新闻的传播特性与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
一、互联网的诞生与网络的多平台属性
二、网络新闻的传播特性
三、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

上编 网络新闻写作实务
第一章 网络新闻的写作原理
第一节 网络新闻的来源与写作重点
第二节 网络新闻的写作原理

第二章 一般网络新闻写作
第一节 网络消息类新闻的写作
第二节 网络深度新闻的写作
第三节 网络调查新闻的写作

第三章 特殊网络新闻写作
第一节 滚动新闻的写作
第二节 文字直播的写作
第三节 实时报道的写作
第四节 嘉宾访谈的写作

第四章 网络评论写作
第一节 网络评论的崛起与特点
第二节 网络评论的组织与编写
第三节 网络评论案例分析

第五章 网络图片新闻写作
第一节 网络图片新闻的特点与应用
第二节 网络图片新闻的报道方式与编写
第三节 网络图片新闻的使用原则与规范

第六章 网络视频新闻写作
第一节 网络视频新闻的界定与特点
第二节 网络视频新闻的构成与编辑制作
第三节 网络视频新闻案例分析

第七章 博客新闻写作
第一节 博客与博客新闻
第二节 博客新闻的写作
第三节 博客新闻的写作规范

第八章 微博新闻写作
第一节 微博与微博新闻
第二节 微博新闻的特点与写们
第三节 微博新闻的写作规范

下编 网络新闻编辑实务
后记

精彩书摘

三、网络新闻编辑的专业素养
全能的网络新闻编辑要具备全面的信息整合能力,娴熟的多媒体运用能力,整体的新闻策划能力和高效的组织协调能力。而要具备这些能力,首先要培养网络新闻编辑的“三感”,即新闻感、网络感和技术感。
(一)新闻感
网络新闻编辑首先是新闻编辑。传统新闻编辑要具备的素质、修养和能力,网络新闻编辑一样要具备,甚至有更高的要求。网络新闻编辑每天要面对大量的新闻稿件、网民来稿、论坛帖文、新闻留言和博客、微博客发文,新闻感就是要求编辑能有“慧眼识珠”的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新闻价值做出独立判断,善于在海量的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对于真假难辨的新闻,是否及时发布网络传闻、微博客提供的新闻源都有很强的新闻辨别、识别和新闻敏感,尤其是对来自传统媒体登载的新闻的辨识。网络新闻现在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向,网络新闻编辑的新闻感就体现在如何适时整合碎片化新闻、如何更好地对网友原创的新闻评论、论坛发帖和回帖等进行解读和提炼。
(二)网络感
所谓网络感,首先,要掌握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性与规律,及时、快速、海量、多媒体等特点是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但如果应用不当就会走向其反面。因此,网络传播是一把双刃剑,任何时候都要把握这一网络特性。其次,掌握自己所在网站的网民特征和需求,设置与之相符的网络内容和板块,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比如人民网的“地方领导留言板”栏目,就是针对人民网偏重于党政领导群体、社会精英阶层这一网民特点而设置的。再次,网络新闻编辑在发布、登载新闻时要懂得选择适合的网络发布手段。
……
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还没有看完,感觉还不错

评分

评分

看了一眼感觉没什么好看,没有想象总那么好,所以还没看

评分

为了写作业买了这本书,内容专业

评分

书中紧扣主题,没有太多与主题无关的东西。

评分

喜欢,会一直在京东购书 对于有钱人来说,他们不在乎东西值多少钱,和女朋友在一起他们注重的是心上人的开心,和领在一起,他们在乎的是给领买些高贵的东西,指望着自己有机会高升,和小三在一起,我就不多说了,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我们希望物美价廉,不是我们想买盗版货,不是我们爱到批发部去买,也不是我们爱和小贩斤斤计较,是我们微薄的收入难以支付。总的来说购物本身是一个开心的过程,从中我们利用自己的劳动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京东商城的东西太便宜了,所以我来买了。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网络文学融入主流文学之难,在于文学批评家的缺席,在于衡量标准的混乱,很长一段时间,文学批评家对网络文学集体失语,直到最近一两年来,诸多活跃于文学批评领域的评论家,才开始着手建立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很难得的是,他们迅速掌握了网络文学的魅力内核,并对网络文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寄予了很深的厚望。随着网络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网络文学在创作水准上的不断提高,网络文学成为主流文学中的主流已是清晰可见的事情,下一届的“五个一工程奖”,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网络文学作品的入选。废话不多说 同时买了三本推拿的书和这本,比认为这本是最好的!而且是最先收到的!好评必须的,书是替别人买的,货刚收到,和网上描述的一样,适合众多人群,快递也较满意。书的质量很好,内容更好!收到后看了约十几页没发现错别字,纸质也不错。应该是正版书籍,谢谢京东商城图书频道提供丰富的图书产品,种类包括小说、文学、传记、艺术、少儿、经济、管理、生活等图书的网上销售,为您提供最佳的购书体验。网购上京东,省钱又放心!在网上购物,动辄就要十多元的运费,往往是令许多网购消费者和商家踌躇于网购及销售的成本。就在买方卖方都在考虑成本的同时,京东做了一个表率性的举动。只要达到某个会员级别,不分品类实行全场免运费。这是一个太摔的举动了,支持京东。给大家介绍本好书《小时代3.0:刺金时代》内容简介《小时代3.0:刺金时代》是郭敬明的第五部长篇小说,于2007年11月开始在《最小说》上独家连载,获得读者们空前热烈的追捧,各大媒体的相关讨论和争议也层出不穷,一场火爆的《小时代3.0:刺金时代》风潮由此掀起。郭敬明在《小时代3.0:刺金时代》的创作中,又一次展现了对多种文字风格的完美驾驭能力。他以全新的叙事风格和敏感而细微的笔触,将当代青少年、大学生、都市白领的生活和情感故事集中、加工、娓娓道来,从小角度展现了作者对整个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这部长篇系列正式开始前,郭敬明曾许诺将要连续创作五年,而在五年终结之际,《小时代3.0:刺金时代》系列将如约迎来它辉煌的谢幕。林萧、简溪、顾源、顾里、南湘、唐宛如……五年间,他们已然成为陪伴读者们度过青春时期的伙伴,他们仿佛活生生地站在读者身边,呼吸着,微笑着,与每一个人共同欢乐,共同哭泣。故事有终结的一天,然而人物却能跃出故事,在读者心中长长久久地鲜活下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时代3.0:刺金时代》是每一个读者的小时代,它永远也不会完。

评分

很不错 包装完整 无破损

评分

不错正在读

评分

挺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的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