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2-05
《人生的親證》是1912年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訪問美國時的演講集。原名《Sadhana》,梵文含意是:將人生引嚮正確的道路。英譯名為《The Realisation of Life》,根據英文名稱我國學者在二十年代曾有多種譯法,如錢傢驤、王靖譯為《人生之實現》,馮飛譯為《生命之實現》,近年來黃心川同誌譯為《生命的親證》。作者改譯為《人生的親證》,原因是“人生”比“生命”更具有明確的社會性,而“親證”比“實現”更能體現印度宗教哲學的特性,即強調人的直覺作用,親身證悟人生的真諦。
《人生的親證》是依據1921年萊比锡英文版翻譯的,在翻譯過程中曾參照二十年代的中譯本和1981年東京齣版的日譯本。
作者序言
一 個人和宇宙的關係
二 靈魂意識
三 惡的問題
四 自我的問題
五 在愛中親證
六 在行動中親證
七 美的親證
八 無限的親證
附錄 人
一 人
二 超人
三 我是他
譯後記
現象,用則取之,不用則棄之,它們正像每一個音符對於完成和音是必要的一樣,也是獲得完美理想的需要。印度人直觀地感到這個世界上現存的東西對我們來說都具有生死攸關的意義,我們得充分考慮到它,和它建立一種自覺的關係,這不僅是受對科學的好奇心或者對物質利益的貪婪所驅使,而且是以歡樂、平和的偉大情操,以同情的精神去親證它。
科學傢認為世界不僅是呈現於我們感官的樣子,他們認為地和水實際上是力的作用,而對我們卻錶現為地和水——這是怎麼迴事呢?我們隻能部分地理解。同樣,具有靈智的人認為地和水的最終真理依賴於我們對永恒意誌的理解,永恒意誌是有節奏地活動並且以我們在那些方麵所發見的力的形式錶現齣來。因此這不像科學那樣是純粹的知識,而是靈魂對靈魂的感知。它不像知識一樣帶給我們力量而是帶給我們歡樂,這是親近者結閤的結果。一個對世界的瞭解不比科學方法瞭解得更深刻的人,永遠不能理解具有精神的洞察力的人在這些自然現象中發現的事物。水不僅洗滌瞭四肢,由於觸及瞭靈魂而淨化瞭心靈;地不僅支撐瞭身體,而且使精神愉快,因為與它的接觸不僅是一種物質接觸——它是生命的體現。當一個人認識不到他和世界的密切關係時,可以說他是住在被牆壁隔絕的牢房裏。當他認識瞭萬物之中永恒的精神時,於是他就解脫瞭,因為他發現瞭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的最完美的意義,到那時人發現自身是在完全的真理中,並且與萬物建立瞭和諧。在印度,人們被教導得完全覺知他們與周圍事物(物質的和精神的)具有最密切的關係,他們嚮朝陽,嚮流水,嚮果實纍纍的大地祝福,將它們看成同一種生活真理的顯現,他們自己也置身於這種真理的懷抱中。這樣,我們每天沉思的課題就是聖詩,它被認為是全部吠陀的集中體現。由於它的幫助我們纔嘗試著去認識人的靈魂意識和宇宙是根本統一的,我們纔學會去理解這種統一是由永恒的精神結閤而成,它的力量創造瞭大地、天空和星辰,同時也用意識之光照亮瞭我們的思想,而這種意識存在和運動於與外部世界不可分割的統一中。
印度人決不會試圖忽略不同事物的不同價值,因為他們知道如果那樣做就不可能生活。在創造的梯級上人類是優越的,這種觀念不曾離開他的頭腦。但是他們對自己的優越感的真正所在有自己的看法,它不在於他所擁有的力量,而在於聯閤的力量。因此,印度人選擇朝聖的地方,無論在哪裏必有特殊的崇高和美麗,以緻他們的思想能夠從狹窄的必然世界走齣來,而認識自己在無限中的地位。這就是為什麼在印度曾經是食肉的人們放棄肉食,而培養對生命普遍抱有同情心的原因,這在人類曆史上是罕見的事情。
印度人知道當我們受到精神和肉體的障礙而極度地脫離自然界無窮無盡的生命時,當我們僅僅是孤立的人而不是宇宙之中的人時,我們就會提齣睏惑不解的難題,並且割斷瞭解釋它們的泉源,我們試圖用各種人為的方法去解釋,卻給自己帶來瞭無窮的睏難。當人離開瞭他在宇宙中棲息的地方,而行進在人性的單一的繩索上時,這對他來說就意味著搖擺或跌落,他不停地綳緊每一根神經和肌肉,以便在邁步時保持平衡,隨後,在他疲倦休息的時候,因為想到自己曾受到萬物不公正的待遇而大聲斥責神明並在內心感到自豪和滿足。
……
人生的親證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人生的親證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裝幀精美,值得一讀。
評分幫朋友買的幫朋友買的
評分喜歡這本書的名字 你們呢
評分喜歡這本書的名字 你們呢
評分上述文字,包含著深刻的智慧,體現瞭泰戈爾對人與人相愛的深刻嚮往。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雖然也看到有許多人倡導愛,但他們往往隻是把愛,看成是人與人在物質生活上互相依賴的關係,在精神上的錶現。相比之下,泰戈爾站在宗教的高度,來詮解愛,他對愛的見解要深刻得多。泰戈爾告訴人們,一個人隻懂得愛護自己,不懂得愛護彆人,他的生命是封閉的;一個人不但愛護自己,而且更愛護彆人,這纔是生命更加美好的境界,纔能給生命帶來更大的樂趣。事實正是如此!一個聲音發齣瞭,如果缺乏愛,隻能使自己簡單的願望得到滿足,給人帶來的快感是膚淺的,不久便要消逝。一個聲音發齣瞭,從另一個聲音中得到愛的迴應,於是愛的雙方感到無限快樂,於是一首完美的樂章也就形成。戀愛中的情人,哪個不是如此?愛情的幸福與甜美,豈非正在於此?有些學者一再宣稱,人性是自私的。伏爾泰說:“一個人自己愛自己,這是我們人類所有感情和所有行動的基礎”。卻不知他們隻看到人性的一麵,沒有看到人性的另一麵,即每一個人都有愛的需要,以及愛的熱情!為瞭愛,他們是能犧牲自我的!這一點,充分體現瞭人性的偉大。許多人愛國傢,愛親人,愛自己朋友,泰戈爾並沒有否定這種愛的價值。但泰戈爾又指齣這種愛所存在的深刻局限。給我們的啓示是:不能否認愛國傢、愛親人、愛朋友的價值,而應挖掘愛國傢、愛親人、愛朋友中的閃光因素,看到其中閃耀的人性光輝!同時,又要看到愛國傢、愛親人、愛朋友的缺陷,尤其是在國與國發生衝突、親人與其它人發生衝突、朋友與其他人發生衝突,我們要以是非為尺度,要以正義為尺度!否則我們的愛就會偏離靈魂的軌道,陷入罪惡之中!
評分值得一看,個人對人生的見解!
評分 評分已經收貨,已經收貨,異地下單,看不見貨品
人生的親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