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百一詩·觀畫百詠·遊藝卮言《消夏百一詩·觀畫百詠·遊藝卮言(竪排版)》主要內容簡介:葉德輝字煥彬,號直山、郎園,亦署空靈漁隱、避兵先生、硃亭山民等,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生於長沙,先世居吳縣洞庭東山,清道鹹間遷湖南,籍湘潭。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年成進士,官吏部主事,鏇乞瞽歸裏,傢居三十餘載,卒於一九二七年。所著所刻書凡敷十百種,身後由子侄輩匯輯為《郎園先生全書》行世。潘恭壽 (1741-1794),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山水初無師承,王文治以書傢潘恭壽畫作
評分 評分《消夏百一詩》上下捲,主要是關於葉德輝四弟葉德煌(默庵)收藏的明代瀋周至清末何維樸摺疊扇畫一百零一件的七絕題詠詩。葉德煌所藏扇畫絕不止一百零一件,因為其中可能有一人多畫;另外,明末鑒藏傢張醜有《鑒古百一詩》,所以葉德輝是仿其體例。摺疊扇是消夏之物,故名曰《消夏百一詩》。其撰寫體例是:每一個畫傢一首七絕詩,在詩下注明畫傢的名字和作品的名稱或形式。然後,再摘錄有關書籍裏此畫傢的文獻史料。各個畫傢由於史料的多寡,所以引文長短不一。有的僅短短數行,而有的則長達數頁,比如王翬(石榖)就有五六頁之多。葉德輝認為在摺疊扇上作書畫,盛行於明中葉,並雲“此鑒古者所宜知也”。其實,明中期多以泥金扇麵作書畫,而素紙扇麵則齣現在晚明時期的嘉、萬年間,此亦“鑒古者所宜知也”。《消夏百一詩》充分體現瞭葉德輝讀書廣博和記憶驚人,的確是一個學者型的鑒賞傢。
評分:消夏百一詩·觀畫百詠·遊藝卮言 ok
評分華東師範齣的書就是略勝於無,將就看看。
評分董其昌書法集(20張)道《江居圖》,趙大年《夏山圖》,趙子昂《洞庭二圖》、《高山流水圖》,王濛《鞦山圖》,《宋人冊頁》等18幅。從中可以看齣,董其昌的收藏足以令其傲視當代。
評分《消夏百一詩》上下捲,主要是關於葉德輝四弟葉德煌(默庵)收藏的明代瀋周至清末何維樸摺疊扇畫一百零一件的七絕題詠詩。葉德煌所藏扇畫絕不止一百零一件,因為其中可能有一人多畫;另外,明末鑒藏傢張醜有《鑒古百一詩》,所以葉德輝是仿其體例。摺疊扇是消夏之物,故名曰《消夏百一詩》。其撰寫體例是:每一個畫傢一首七絕詩,在詩下注明畫傢的名字和作品的名稱或形式。然後,再摘錄有關書籍裏此畫傢的文獻史料。各個畫傢由於史料的多寡,所以引文長短不一。有的僅短短數行,而有的則長達數頁,比如王翬(石榖)就有五六頁之多。葉德輝認為在摺疊扇上作書畫,盛行於明中葉,並雲“此鑒古者所宜知也”。其實,明中期多以泥金扇麵作書畫,而素紙扇麵則齣現在晚明時期的嘉、萬年間,此亦“鑒古者所宜知也”。《消夏百一詩》充分體現瞭葉德輝讀書廣博和記憶驚人,的確是一個學者型的鑒賞傢。
評分《消夏百一詩》上下捲,主要是關於葉德輝四弟葉德煌(默庵)收藏的明代瀋周至清末何維樸摺疊扇畫一百零一件的七絕題詠詩。葉德煌所藏扇畫絕不止一百零一件,因為其中可能有一人多畫;另外,明末鑒藏傢張醜有《鑒古百一詩》,所以葉德輝是仿其體例。摺疊扇是消夏之物,故名曰《消夏百一詩》。其撰寫體例是:每一個畫傢一首七絕詩,在詩下注明畫傢的名字和作品的名稱或形式。然後,再摘錄有關書籍裏此畫傢的文獻史料。各個畫傢由於史料的多寡,所以引文長短不一。有的僅短短數行,而有的則長達數頁,比如王翬(石榖)就有五六頁之多。葉德輝認為在摺疊扇上作書畫,盛行於明中葉,並雲“此鑒古者所宜知也”。其實,明中期多以泥金扇麵作書畫,而素紙扇麵則齣現在晚明時期的嘉、萬年間,此亦“鑒古者所宜知也”。《消夏百一詩》充分體現瞭葉德輝讀書廣博和記憶驚人,的確是一個學者型的鑒賞傢。
評分《觀畫百詠》四捲,撰寫體例與《消夏百一詩》基本相同,但所吟詠不僅是自己藏畫和觀畫,還涉及品鑒和畫學等內容。每首七絕詩下,還附錄自己的評論和前人的著述,闡幽發微,獨具見識。使得我們認識到,葉德輝在同時代的鑒賞傢中堪稱麟鳳。與其他藏書傢兼鑒賞傢相比,他遠在莫友芝、繆荃孫諸人之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