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宋代是我国古代制瓷业发展的高峰期,其中青白瓷的生产在同时期各窑系的窑址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在外销瓷中也是最大宗的产品。作者在总结考古学、陶瓷工艺学及社会经济史等研究成果的同时,对宋代青白瓷的起源、生产、销售等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讨论了与之相关的区域经济文化交流、区域开发等历史地理问题。《宋代青白瓷的历史地理研究》的写作开拓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视野,也深化了考古学的研究成果,扩大了其社会影响,为历史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特别是考古学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简介
黄义军,女,1968年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获地理学博士学位。曾就职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2008-2009年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历史考古与古陶瓷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书评及学术短文二十余篇。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研究史回顾
三 人文地理的相关概念与瓷业地理研究
四 本书的章节安排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青白瓷起源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 “南青北白”瓷业地理布局的形成
一 白瓷在北方的创烧与发展
二 北方地区唐墓出土白瓷的增多与上层对白瓷的偏爱
第二节 北方白瓷在南方的传播与南方白瓷的创烧
一 中晚唐:南方地区出土白瓷的增多
二 五代十国时期:白瓷在南方出现普及的趋势
第三节 南方的白瓷生产与青白瓷的产生
一 白瓷生产在南方的兴起
二 青白瓷的技术来源
三 早期白瓷与青白瓷生产的地域特点与原因
四 青白瓷出现年代的初步推断
小结
第二章 宋代青白瓷窑址分布的历史地理考察
第一节 宋代青白瓷窑址的分区
一 长江中下游南岸沿江地区(A区)
二 赣江流域(B区)
三 湘江流域(C区)
四 钱塘江流域(D区)
五 闽江、晋江流域等东南沿海地区(E区)
六 岭南地区(F区)
第二节 宋代青白瓷窑址分布的时空变化
一 五代至北宋早期:从白瓷生产到青白瓷的兴起
二 北宋中晚期到南宋早期:青白瓷烧造区域的扩大
三 南宋中晚期:青白瓷窑场分布格局的变化
第三节 相关问题讨论
一 繁昌窑:五代至北宋早期青白瓷的生产中心
二 景德镇:北宋中期以后青白瓷的生产中心
小结
第三章 宋代青白瓷的销售区域与运输线路
第一节 宋代青白瓷在大陆的出土情况
一 北宋早期:以州府城市为主要服务对象
二 北宋中期:青白瓷分布范围的扩大
三 北宋晚期:青白瓷生产和销售的高峰期
四 南宋前期:青白瓷分布范围的收缩
五 南宋后期:青白瓷分布区域的变化
第二节 宋代青白瓷的外销情况
一 出土宋代青白瓷的国家和地区
二 宋代青白瓷的外销港口和运输线路
小结
第四章 青白瓷流布反映的区域经济联系
第一节 区域之间商品流通的非均衡性:长江下游平原与
中原北方地区
一 长江下游平原
二 中原北方地区
第二节 供求关系与政权阻隔的交互影响
一 辽境出土的青白瓷
二 金国境内出土的青白瓷
第三节 政治中心的转移与青白瓷流向变化:以宋代川峡
地区为例
一 青白瓷出土地点的地理特性
二 从出土青白瓷看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地区的经济交往
小结
第五章 青白瓷流布反映的区域文化特性
第一节 青白瓷生活用品与使用者身份
一 长江下游平原出土的青白瓷与使用者身份
二 青白瓷与宋辽社会上层的日常生活
第二节 瓷质明器神煞与江南地区丧葬文化的地域性
一 多角坛与盘口瓶的丧葬功能
二 多角坛的分区与区域交流
三 盘口瓶的分区及区域交流
四 根据《太平寰宇记》复原的宋初江南风俗区
五 讨论:多角坛、盘口瓶分区与《太平寰宇记》体现的
风俗区的对比
小结
第六章 宋代南方瓷业与区域开发
第一节 瓷业生产与各种地理要素的互动
一 原料
二 水源与交通
三 人口数量与人口构成
四州府城市与镇市
第二节 个案研究:唐宋之际的区域开发与早期青白瓷窑场的兴起
一 皖南沿江地区的开发与繁昌窑的兴起
二 鄂东沿江地带的经济开发与青山窑的兴起
三 赣江流域的开发与赣州窑等窑场的兴起
小结
结语:瓷器生产与古代社会——地理学的反思
附录:征引古籍版本备览
后记
精彩书摘
近世以后,青白瓷又有了“影青”的别名。“影青”起初并不指宋代青白瓷,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说:“永乐影青一种,瓷质极薄雕暗龙,表里可以映见花纹,微现青色,故日影青”。大概人们觉得宋代青白瓷更符合“影青”的特点,久而久之,这一名称便成为它的专称了。宋代文献中的“青白瓷”以及近世“影青”一名,多以景德镇宋代青白瓷为标准。学术界对青白瓷的定义则宽泛得多,凡是“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和白中显青”的瓷器,都可以称为青白瓷。《中国陶瓷史》认为:“由宋迄元,青白瓷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大的瓷窑体系。”除景德镇外,“属于青白瓷窑系的还有吉安永和镇窑、广东潮安窑、福建德化窑、泉州碗窑乡窑、同安窑、南安窑等”。经过近几十年的陶瓷考古,青白瓷窑系中又加入了更多地区的窑场。除上述各地,安徽、湖北、浙江、广西、湖南等地都有青白瓷窑址的报道。
这些窑场生产的青白瓷,大部分与鉴赏家所称的“影青”,即景德镇成熟时期的青白瓷,有很大的区别。如繁昌窑青白瓷色调泛黄或泛灰,其上品也微带灰色。青山窑青白瓷的釉色偏灰或偏绿。不仅如此,就是一地所产的青白瓷,也会因早晚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如景德镇北宋早期的青白瓷釉色偏黄,到成熟期才呈现出纯正的青白色,晶莹剔透,有类玉的效果。
前言/序言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但今天我们生活中的瓷器,已经变成一种平常不过的用品。以现代工艺批量生产出来的瓷器,吸引大多数人注意的只是它们的造型、质地与价格,较少能引起人们对之进行专门的文化考察。古代瓷器则有所不同,它们的年代、工艺、纹样、造型等都包含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所以成为研究者的研究对象。对于鉴赏与收藏家而言,他们需要对古代瓷器进行准确的年代、产地和市场价值的判断,还需要对生产工艺、造型纹饰等有所研究,以提高鉴赏价值。考古工作者则通过对瓷窑遗址的实地考察与科学发掘,了解古代制瓷手工业的工艺流程;通过对发掘品的断代、分期来认识区域瓷业的发展阶段、变化轨迹;通过对了解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来对古代瓷业遗存中的有关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美术史研究者也关心古代瓷器,但吸引他们的主要是有特殊意义的瓷器图像,这是瓷器的一部分,而不是全体。
宋代青白瓷的历史地理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宋代青白瓷的历史地理研究
评分
☆☆☆☆☆
作者借助宏观史学的研究方法,以宋代青白瓷的散播与流布为契机,探讨了多方面的问题,视角新颖,值得品读。
评分
☆☆☆☆☆
看起来是正版,挺好的
评分
☆☆☆☆☆
内容丰富,有可读性。
评分
☆☆☆☆☆
买来学习一下,新视角新讨论。
评分
☆☆☆☆☆
宋代青白瓷的历史地理研究
评分
☆☆☆☆☆
买来学习一下,新视角新讨论。
评分
☆☆☆☆☆
宋代青白瓷的历史地理研究
评分
☆☆☆☆☆
我的母亲正坐在火炉旁边,身体孱弱、精神沮丧地含泪望着炉火,同 时忧郁地想到她自己和那还未出生就没有父亲的小客人——楼上的一只抽 屉里早已备了几盒别针,以给孩子别尿布之用,但世人对于他的光临一点 也不感到兴奋。我说,在这个明朗而刮风的三月里的下午,我的母亲正在 火炉旁边,非常胆怯忧愁,生怕不能经历就要来到的这场大难而难免一死 ;正在这时,当她揩着眼泪抬起头来望着对面的窗外时,她看到一位不相 识的太太正从园走过来。 我的母亲看了她两眼,就断定她是培忒赛小姐。夕阳的红光从篱笆上 射过来,正落在那不相识的太太身上:她一直向门口走来,那种僵硬的姿 势和神情决不是别人所有的。 当她走到门前时,她又显露了正是这人的一个明证。我的父亲曾隐隐 地说,她的行为很少像一个普通的基督教徒,现在,她并不拉门铃,却来 到窗口张望着,把她的鼻尖紧紧地贴在窗玻璃上,以致我那可怜的母亲常 说,它立刻就完全扁平而发白了。 她给了我的母亲一种很大的惊恐,我一直深信我所以会在一个礼拜五 诞生,全是培忒赛小姐的缘故。 我的母亲已惊慌地离开了她的坐椅,跑到椅子后面的角落里去了。培 忒赛小姐慢慢地、探询地张望着屋里,现在又换了一个方向,好像一具荷 兰时钟上的阿拉伯人头似的移动她的眼睛,直到它们落在我的母亲身上。 于是她皱了一皱眉头,好像一个惯于发号施令的人那样对我母亲做了一个 手势,要她去开门,我的母亲就去了。 “是大卫·科波菲尔太太吧,我想。”培忒赛小姐说。她把“想”字 说得特别重,大概是就我母亲的丧服和状况而言。 “是的。”我的母亲衰弱无力地说。 “屈劳忒伍特小姐,”那客人说,“你一定听说过这个人吧?” 我的母亲回答说,她是有过这种荣幸的。同时她却觉得有点不舒服, 因为她的表情并没有显得那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现在你看到的就是她。”培忒赛小姐说。我母亲就低下头去,请她 走进来。 她们走进了我母亲原来所在的那间客堂里——因为过道对面的那间更 好的客堂里并没有生火;实际上,自我的父亲殡葬以后就没有生过火—— 她们俩都坐下了,培忒赛小姐一言不发,我的母亲在努力克制了一会儿以 后,就哭起来了。 “哦,得啦!得啦!”培忒赛小姐急促地说,“不要这样!行啦!行啦!” 虽然如此,我的母亲却不能自禁地哭着……直到哭够了才止。 “把你的帽子除掉,儿啊,”培忒赛小姐说,“让我看看你的模样。 ” 我的母亲心中非常害怕,不敢拒绝这古怪的要求。所以她遵命做了, 但她的两手在不安地发颤,以致她那些浓密而美丽的头发都披散到脸上来 。 “啊,天哪!”培忒赛小姐喊道,“你还是一个小娃娃呢!” 的确,即使照她的年龄而论,我的母亲也是生得过于年轻的;她垂下 了头,仿佛这是她的过失,(可怜的儿啊)同时啜泣着说,她恐怕自己的确 是一个孩子气的孤孀,要是大难不死的话,不久将做孩子气的母亲了。在 随后的一会儿短暂的沉默中,她好像觉得培忒赛小姐在温柔地抚摩她的头 发;怯生生地抬起头来一看,却发现这位太太正折拢了衣裾坐在那儿,双 手重叠着放在膝上,两脚搁在挡炭栅上,对火炉皱着眉头。 “天哪!”培忒赛小姐突然说,“为什么要叫‘鸦窝’呢?” “你说的是这所房子吗,太太?”我母亲问。 “为什么要叫‘鸦窝’呢?”培忒赛小姐说,”‘安乐窝’会更合适, 假如你们两人中任何一人考虑得实际一点,就会想到这一层。” “这名称是科波菲尔先生选定的,”我的母亲答道,“当他购买这所 房子时,他以为它的周围是有白嘴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