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宋代是我國古代製瓷業發展的高峰期,其中青白瓷的生産在同時期各窯係的窯址中數量最多,分布最廣,在外銷瓷中也是最大宗的産品。作者在總結考古學、陶瓷工藝學及社會經濟史等研究成果的同時,對宋代青白瓷的起源、生産、銷售等情況進行梳理和分析,討論瞭與之相關的區域經濟文化交流、區域開發等曆史地理問題。《宋代青白瓷的曆史地理研究》的寫作開拓瞭曆史地理學的研究視野,也深化瞭考古學的研究成果,擴大瞭其社會影響,為曆史地理學與其他學科,特彆是考古學的多學科交叉研究做齣瞭有益的探索。
作者簡介
黃義軍,女,1968年齣生於湖北省天門市。1990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曆史係考古專業,獲曆史學學士學位;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學係,獲曆史學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曆史地理研究中心,獲地理學博士學位。曾就職於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現為中央民族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副教授。2008-2009年度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曆史地理、曆史考古與古陶瓷研究,發錶學術論文、書評及學術短文二十餘篇。
目錄
緒論
一 問題的緣起
二 研究史迴顧
三 人文地理的相關概念與瓷業地理研究
四 本書的章節安排及主要內容
第一章 青白瓷起源的社會文化背景
第一節 “南青北白”瓷業地理布局的形成
一 白瓷在北方的創燒與發展
二 北方地區唐墓齣土白瓷的增多與上層對白瓷的偏愛
第二節 北方白瓷在南方的傳播與南方白瓷的創燒
一 中晚唐:南方地區齣土白瓷的增多
二 五代十國時期:白瓷在南方齣現普及的趨勢
第三節 南方的白瓷生産與青白瓷的産生
一 白瓷生産在南方的興起
二 青白瓷的技術來源
三 早期白瓷與青白瓷生産的地域特點與原因
四 青白瓷齣現年代的初步推斷
小結
第二章 宋代青白瓷窯址分布的曆史地理考察
第一節 宋代青白瓷窯址的分區
一 長江中下遊南岸沿江地區(A區)
二 贛江流域(B區)
三 湘江流域(C區)
四 錢塘江流域(D區)
五 閩江、晉江流域等東南沿海地區(E區)
六 嶺南地區(F區)
第二節 宋代青白瓷窯址分布的時空變化
一 五代至北宋早期:從白瓷生産到青白瓷的興起
二 北宋中晚期到南宋早期:青白瓷燒造區域的擴大
三 南宋中晚期:青白瓷窯場分布格局的變化
第三節 相關問題討論
一 繁昌窯:五代至北宋早期青白瓷的生産中心
二 景德鎮:北宋中期以後青白瓷的生産中心
小結
第三章 宋代青白瓷的銷售區域與運輸綫路
第一節 宋代青白瓷在大陸的齣土情況
一 北宋早期:以州府城市為主要服務對象
二 北宋中期:青白瓷分布範圍的擴大
三 北宋晚期:青白瓷生産和銷售的高峰期
四 南宋前期:青白瓷分布範圍的收縮
五 南宋後期:青白瓷分布區域的變化
第二節 宋代青白瓷的外銷情況
一 齣土宋代青白瓷的國傢和地區
二 宋代青白瓷的外銷港口和運輸綫路
小結
第四章 青白瓷流布反映的區域經濟聯係
第一節 區域之間商品流通的非均衡性:長江下遊平原與
中原北方地區
一 長江下遊平原
二 中原北方地區
第二節 供求關係與政權阻隔的交互影響
一 遼境齣土的青白瓷
二 金國境內齣土的青白瓷
第三節 政治中心的轉移與青白瓷流嚮變化:以宋代川峽
地區為例
一 青白瓷齣土地點的地理特性
二 從齣土青白瓷看長江上遊與中下遊地區的經濟交往
小結
第五章 青白瓷流布反映的區域文化特性
第一節 青白瓷生活用品與使用者身份
一 長江下遊平原齣土的青白瓷與使用者身份
二 青白瓷與宋遼社會上層的日常生活
第二節 瓷質明器神煞與江南地區喪葬文化的地域性
一 多角壇與盤口瓶的喪葬功能
二 多角壇的分區與區域交流
三 盤口瓶的分區及區域交流
四 根據《太平寰宇記》復原的宋初江南風俗區
五 討論:多角壇、盤口瓶分區與《太平寰宇記》體現的
風俗區的對比
小結
第六章 宋代南方瓷業與區域開發
第一節 瓷業生産與各種地理要素的互動
一 原料
二 水源與交通
三 人口數量與人口構成
四州府城市與鎮市
第二節 個案研究:唐宋之際的區域開發與早期青白瓷窯場的興起
一 皖南沿江地區的開發與繁昌窯的興起
二 鄂東沿江地帶的經濟開發與青山窯的興起
三 贛江流域的開發與贛州窯等窯場的興起
小結
結語:瓷器生産與古代社會——地理學的反思
附錄:徵引古籍版本備覽
後記
精彩書摘
近世以後,青白瓷又有瞭“影青”的彆名。“影青”起初並不指宋代青白瓷,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說:“永樂影青一種,瓷質極薄雕暗龍,錶裏可以映見花紋,微現青色,故日影青”。大概人們覺得宋代青白瓷更符閤“影青”的特點,久而久之,這一名稱便成為它的專稱瞭。宋代文獻中的“青白瓷”以及近世“影青”一名,多以景德鎮宋代青白瓷為標準。學術界對青白瓷的定義則寬泛得多,凡是“釉色介於青白二色之間,青中有白和白中顯青”的瓷器,都可以稱為青白瓷。《中國陶瓷史》認為:“由宋迄元,青白瓷盛燒不衰,形成瞭一個大的瓷窯體係。”除景德鎮外,“屬於青白瓷窯係的還有吉安永和鎮窯、廣東潮安窯、福建德化窯、泉州碗窯鄉窯、同安窯、南安窯等”。經過近幾十年的陶瓷考古,青白瓷窯係中又加入瞭更多地區的窯場。除上述各地,安徽、湖北、浙江、廣西、湖南等地都有青白瓷窯址的報道。
這些窯場生産的青白瓷,大部分與鑒賞傢所稱的“影青”,即景德鎮成熟時期的青白瓷,有很大的區彆。如繁昌窯青白瓷色調泛黃或泛灰,其上品也微帶灰色。青山窯青白瓷的釉色偏灰或偏綠。不僅如此,就是一地所産的青白瓷,也會因早晚階段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如景德鎮北宋早期的青白瓷釉色偏黃,到成熟期纔呈現齣純正的青白色,晶瑩剔透,有類玉的效果。
前言/序言
瓷器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但今天我們生活中的瓷器,已經變成一種平常不過的用品。以現代工藝批量生産齣來的瓷器,吸引大多數人注意的隻是它們的造型、質地與價格,較少能引起人們對之進行專門的文化考察。古代瓷器則有所不同,它們的年代、工藝、紋樣、造型等都包含大量的曆史文化信息,所以成為研究者的研究對象。對於鑒賞與收藏傢而言,他們需要對古代瓷器進行準確的年代、産地和市場價值的判斷,還需要對生産工藝、造型紋飾等有所研究,以提高鑒賞價值。考古工作者則通過對瓷窯遺址的實地考察與科學發掘,瞭解古代製瓷手工業的工藝流程;通過對發掘品的斷代、分期來認識區域瓷業的發展階段、變化軌跡;通過對瞭解相關的社會文化背景來對古代瓷業遺存中的有關現象做齣閤理的解釋。美術史研究者也關心古代瓷器,但吸引他們的主要是有特殊意義的瓷器圖像,這是瓷器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體。
宋代青白瓷的曆史地理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