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著作全集: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第5卷)

康德著作全集: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第5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秋零 编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077390
版次:1
商品编码:10395859
包装:精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1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了康德三大批判中的两部:《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思想的核心部分,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考察了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判断力批判》除序言和导言外,分为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两个部分。通过判断力批判,康德最终完成了其先验论哲学体系。

目录

1788年
实践理性批判
前言
导论:一种实践理性批判的理念
第一部分 纯粹实践理性的要素论
第一卷 纯粹实践理论的分析论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诸原理
第二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对象的概念
第三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动机
第二卷 纯粹实践理性的辩证论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一般辩证论
第二章 纯粹理性在规定至善概率时的辩证论

第二部分 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
结束语
1790年
判断力批判
前言
导论
整部作品的划分

精彩书摘

现在,我试图把这个概念固定在实践理性的客体上,在这里我发现,道德原理惟有在预设一个具有最高完善性的世界创造者的情况下才允许这个概念是可能的。这个世界创造者必须是全知的,以便在一切可能的场合和在一切未来都认识我的行为,直到我的意向的最深处;他必须是全能的,以便赋予我的行为以适当的后果;他同样必须是全在的、永恒的;等等。从而,道德法则就通过作为一种纯粹实践理性之对象的至善的概念规定着作为最高存在者的元始存在者的概念,这是理性的物理学进程(并更高地延伸到形而上学进程),因而其全部思辨进程所无法做到的。因此,上帝的概念是一个原初就不属于物理学的概念,亦即不是对思辨理性来说的概念,而是一个属于道德的概念,而且对于我们上面已经当做理性在其实践应用中的公设来对待的其他那些理性概念,人们也都可以说同样的话。
如果人们在阿那克萨哥拉之前的希腊哲学史中没有发现一种纯粹的理性神学的任何清晰的痕迹,那么,原因并不在于这些较早的哲学家们缺乏知性和洞识,以至于不能通过思辨的途径至少借助一种完全合理的假说来把自己提高到这一点;有什么能够比自行呈现给每个人的思想,即不假定不同的世界原因的不确定的完善程度,而是假定一个具有一切完善性的惟一理性的世界原因,要更为容易和更为自然呢?但是,世界上的灾祸似乎对他们来说是许多太重要的异议,以至于不能认为有权利作出这样一种假说。因而他们在这一点上表现出来的恰恰是知性和洞识,即他们并不冒昧地作出那种假说,反而在自然原因中去四处寻找,看自己是否能够在这些原因中遇到元始存在者所要求的那种性状和能力。但是,当这个思想敏锐的民族在探究中走过如此之远,甚至对其他民族从来也没有超出过空泛议论的那些道德对象也作了哲学上的探讨之后,他们这时才第一次发现了一种新的需要,即一种实践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会不给他们确定地指明元始存在者的概念,而此时思辨理性却袖手旁观,至多还有这样的功劳,即对一个不是在自己的地基上成长起来的概念加以修饰,并且用现在才出现的一系列出自自然观察的证实,来与其说是提高这个概念的声望(这声望已经确立起来了),倒不如说只是用自以为的理论上的理性洞识大讲排场。
从这些提醒中,纯粹思辨理性批判的读者将完全确信,那个费力的范畴演绎对于神学和道德而言是如何极其必要、如何有益了。因为惟有通过这种演绎才能防止,当人们把这些范畴设定在纯粹知性中时与柏拉图一起把它们看做天生的,并在这上面用人们无法预见其结局的超感性事物的理论建立起越界的僭妄,却由此使神学成为充满幻影的魔灯;而当人们把这些范畴视为获得的时,则防止人们与伊壁鸠鲁一起把它们所有的和每一种应用,甚至是实践的意图中的应用,都仅仅限制在感官的对象和规定根据之上。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了这本书,我的感触很深,以前,我曾很天真的想,战争多好呀!战争既可以掠夺国土,又可以增加威名,真是一举两得!《战争与和平》使我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和平的美好,和平是最可贵的,当和平的土地上硝烟袅袅升起时,也就意味着战争的开始——人们纷纷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孩子眼中也都流露出了惊恐的神色,人们断水断粮,食不裹腹,一切都是那么的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和平,多么神圣的名词!我愿是一名和平使者,使各国都建立起友谊和信任;我愿是一只洁白无暇的和平鸽,带着和平的使命飞向四面八方!利用寒假这一段宝贵的时间,我终于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长达一百二十万字的著作《战争与和平》,不禁松了口气。这部带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格的恢宏巨制的主要情节是围绕着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并以一八一二年的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当时一系列的大事件。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甚至宗教学等等,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看完整本书,我习惯性地闭上眼睛,脑海里却只有那么少数的几位如此真实和鲜活角色让我无法忘怀。这几个人物贯穿整本书的情节,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在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中,都经历了一场身心战争与和平的洗礼。 我忍不住想说说皮埃尔这个人,他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在上流社会过着衣食无忧却混沌不堪生活的皮埃尔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实再扮演着太多太多的角色:贵族、私生子、超级富翁,官场可怜的政治工具,公益者,战争俘虏,侵略者的朋友,好丈夫……(略)读完了这本书,我接二连三地冒出了很多感触,就如:小时候的我,总觉得战争这件事其实一点也不算是坏事,因为战争既可以掠夺他国的国土,又可以增加威名,真是一举两得!当读了《战争与和平》后,(略)每当翻阅到那些描写残酷战争的篇章时,(略)……读罢《战争与和平》,你真得会了解、联想到很多很多…… 这本书的主要情节是围绕着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的,生动地描写了1805年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列宁曾说:“《战争与和平》当之无愧的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读

评分

还没有读,不做评价。

评分

  范畴表可分两组:量和质的范畴可归入“数学的”范畴,是有关直观(纯粹直观和经验直观)对象的,只处理直观对象或单个经验对象,不涉及直观对象之间及其与知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关系和模态的范畴可归入“力学的”范畴,是关于对象的实存的,由于对象是在与知性主体或其它对象的关系中才实存,故这组范畴处理对象之间及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每个范畴连同其相关者或反对者成对出现。每类范畴之下分为三项,不同于过去的二分法(按矛盾律作非此即彼的分类),要将矛盾双方结合为一个新的整体就必须有一个能统一这两方面的能动“综合”的力量,第三范畴反映了知性的“综合”活动。康德打破了逻辑的形式主义观点而深入到后面的实质性内容,将逻辑学的判断机能归结为认识论机能,将原本属于传统本体论的诸范畴化解为逻辑学的和认识论的范畴,为逻辑学、认识论、本体论重新达到一致提供了一个基点。

评分

  康德列举了历史上比较典型的对道德与幸福持不同见解的两个学派的观点:“伊壁鸠鲁派说:自觉到自己的准则可以获得幸福,那就是德行;斯多葛派则说:意识到自己的德行,就是幸福。”[4]两个学派固然都在寻找道德和幸福的统一性,但前者把幸福归结为道德,后者则将道德视为幸福,抹煞了各自独立性的一面。依据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两者都是片面的。伊壁鸠鲁派从感性经验的原则出发,让意志的动机服从于欲望,完全是不道德的,更不可能推出道德。这是一种经验主义立场的后天综合判断,而斯多葛学派则把德性视为幸福,把主观上的道德体认当作幸福的实在状态,是一种理性主义立场的先天分析判断,两者都不可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评分

评分

前期买100送100的东券,16日才发下来,31日就将过期,最恶心的是分成两个50,用这其中的50元还必须再消费超过200,还必须是图书类,希望京东以后再恶心点。

评分

经典,期待已久,收藏阅读。

评分

这本书还不错,值得一读,值得收藏。

评分

活动时候收的,可以对比着其他译本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