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是金缨所编的浅近格言另刻之单行本。全书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次第为经,以对所收格言的诠释为纬,涵盖了人生从读书修身到处世、理家、治国、平天下的各个方面,其内容包括学识、涵养、品格、训诫等十篇,条分缕晰,情给理明。该书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对于青少年修身养性、处事做人、治家从政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读者也可从中可学到正确适用的生存之道。
学问类
存养类
持躬类
摄生(附)
敦品类
处事类
接物类
齐家类
从政类
惠吉类
悖凶类
文艺自多,浮薄之心也;
富贵自雄,卑陋之见也。
[原注]
此二人者,皆可怜也,而雄富贵者,尤鄙。满面富贵气,此是市井小儿,不堪入有道门墙。
[译文]
凭着自己的文才自负,这是浮躁浅薄的表现;凭着位高财多而傲视别人,这是市井小儿的卑劣习气。
位尊身危,财多命殆。
[原注]
田静持云:位高未必危人,而祸常加之。家富未必树怨,而怨常集之者,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廉也。故处世宜知退,律身须知廉。
张梦复云:人生适意之事有三:曰贵,曰富,曰多子孙。然是三者,善处之则为福,不善处之则反足为累。至为累,而求所谓福者,不可见矣。何则?高位者责备之地、忌嫉之门、怨尤之府、利害之关、忧患之窟、劳苦之薮、谤讪之的、攻击之场。古之智人,往往望而却步。况有荣则必有辱,有得则必有失,有进则必有退,有亲则必有疏。若但计邱山之得,而不容铢两之失,天下安有此理?但己身无大谴过,而外来者平谈视之,此处贵之道也。前人以货财为五家公共之物,一曰国家,二曰官吏,三曰水火,四曰盗贼,五曰不肖子孙。夫人厚积,则必经营布置,生息防守,其劳不可胜言,则必亲戚之请求,贫穷之怨望,僮仆之奸骗,大而盗贼之劫取,小而穿窬之鼠窃,经商之亏拆,行路之失脱,田禾之灾伤,攘夺之争讼,子弟之浪费,种种之苦,贫者不知,惟富厚者兼而有之。人能知富之为累,则取之当廉,而不必厚积以招怨。视之当淡,而不必深忮以累心,思我既有此财货,彼贫穷者不取我而谁取?不怨我而谁怨?平心息忿,庶不为外物所累。俭于居身,而裕于待物,薄于取利,而谨于盖藏,此处富之道也。至子孙之累,尤多矣!少小则有疾病之虑,稍长则有功中之虑、浮奢不善治家之虑、纳交匪类之虑,一离膝下则有道路、寒暑、饥渴之虑,以至由子而孙,辗转无穷,更无底止。夫年寿既高,子息蕃衍,安保无疾病痛苦之事?贤愚不齐,升沉各异,聚散无常,忧乐自别。但当教之孝友、教之廉让、教之立品、教之读书、教之择友、教之养身、教之俭用、教之作家,其成败利钝,父母不必过为萦心,聚散苦乐,父母不必忧念成疾。但念己无甚刻薄,后人自当无悖出之患;己无甚偏私,后人自当无攘夺之患:己无甚贪婪,后人自当无荡尽之患。至于天行之数,禀赋之愚,有才而不遇,无因而致疾,延良医,慎调治,延良师,谨教训,父母之责尽矣。父母之心尽矣,此处多子孙之道也。予每见世人,处好境而郁郁不乐,动多悔吝忧威,必皆此三者之故。由不明斯理,是以心褊见隘,未食其报,先受其苦。能静体吾言,于扰扰之中,存荧荧之亮。岂非热火坑中,一服清凉散7苦海波中,一架八宝筏哉?
……
我对这本书的装帧和细节处理感到非常惊喜。书脊的锁线装订,让我可以完全平摊开来阅读,不用担心书页合拢而遗漏中间的内容,这对于深度阅读者来说,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设计考量。内页的字体选择,是偏向宋体的古朴风格,字里行间留白得当,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长时间盯着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喜欢扉页上引用的一段关于“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话,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的基调定格在了勤勉与自律上。这本书的纸张似乎经过了特殊的处理,即便是用高亮的荧光笔做了标记,也不会有墨水洇透到下一页的现象,可见在选材上的精益求精。这种对读者体验的尊重,让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仪式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典雅,那种深沉的朱红色配上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到了它厚重的文化底蕴。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就被那种纸张的质感所吸引,摸上去不是那种光滑的现代纸张,而是带着一丝粗粝和温度,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纹理。内容上,这本书并没有直接堆砌晦涩难懂的古文,而是采用了精选和注释相结合的方式,这对于我这种半路出家的国学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流派思想的平衡处理,没有偏袒某一家的学说,而是力求展现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古代智慧图景。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选取篇目时,非常注重实践性和启发性,很多格言警句放在今天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读完之后,感觉不仅仅是在回顾历史,更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人的深度对话,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洗涤和滋养。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直接的说教有效得多,让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不自觉地反思自己的言行。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真正打动我的,是它所蕴含的那股“精气神”。它没有试图去“翻新”或“解构”传统文化,而是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将那些凝练的语言呈现出来。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这些文字的重量。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你慢下来,反刍,甚至要去实践的内容。例如,关于“敬畏之心”的那几篇选段,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自然、对传统、对自己能力的认知边界。它教会的不是技巧,而是格局。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能让你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个可以安放灵魂的角落,让心绪沉淀下来,重新校准自己的人生坐标。它是一本可以伴随人一生,每次重读都有新领悟的宝典。
评分说实话,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的“实用性”,毕竟古代的智慧如果不与现代生活产生共鸣,那终究是象牙塔里的陈旧理论。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的注释部分,简洁明了,用现代的白话文将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义阐释得通透易懂,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学者腔调。更关键的是,编者似乎深谙现代人的困惑,他们挑选的那些关于“处世之道”、“知进退”的箴言,恰恰对应了我们在职场和家庭生活中常遇到的两难境地。我曾因为一句关于“持中守正”的论述而改变了对某个复杂人际关系的判断,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比我读了十本心灵鸡汤都要来得实在。它教人的是“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不是“如何轻松地成功”,这种扎根于现实的深刻洞察,才是它真正的价值所在。
评分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之前,对“格言联璧”这类传统文化汇编是抱持着一丝保留态度的,总担心会是那种枯燥乏味、佶屈聱牙的文字堆砌。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编排结构简直是匠心独运,不同于常见的按时间或主题的线性排列,它似乎更侧重于一种意境的流动和哲思的递进。我注意到很多章节的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仿佛一个老者在娓娓道来,从修身养性讲到治国安邦,再到人际交往的艺术,逻辑链条清晰却又不失韵味。书中的配图,那些水墨写意的小品,更是点睛之笔,它们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对文字意境的视觉延伸和补充,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我常常在午后,泡一壶清茶,伴着窗外的微风,慢慢品读其中一二,那种心静如水的体验,是电子阅读完全无法替代的。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是一件值得常置案头的艺术品。
评分不错的书,值得一读,自己用还是给孩子看都很有价值的
评分好书,经典之作,价格也很便宜
评分了解古文化,好奇的猫啊
评分经典小语,每日随手翻阅,不觉智慧增长
评分一直在京东上买书 这次同样买了不少 索性把暂时到的书都晾晾~宿舍实在简陋 放书的地方也是绞尽脑汁???
评分一直在看书,工作了12年明白了人性经不起推敲。
评分是本国学经典,精装就好了
评分《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些散文,用某代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2] 李学勤先生指出:“《尚书》本为古代《历书》,是我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然而,由于真正的《尚书》命运多舛,两千多年来,我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的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传统观点认为: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评分很好就是灰有点多,买书就到京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