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套装全3册)

中国史学史(套装全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杜维运 著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56465
版次:1
商品编码:10255100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07-01
页数:957
套装数量: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史学史(套装共3册)》包括:《中国史学史(第一册)》、《中国史学史(第二册)》、《中国史学史(第三册)》。从一九八七年的春天,我正式开始撰写《中国史学史》,到二○○四年的六月,第三册问世,前后历时十七年。旷日持久,不堪回首。惟写史年岁,难以精确计算。十年二十年一直写一部书,心无旁骛,是极为不可思议的。撰写前所做的酝酿工作,也甚为耗费时间。我在大学时代,即做了史学史上的纠谬工作。所写<廿二史剳记考证>一文,费时将近两年。接着撰写赵翼、王鸣盛、钱大昕、全祖望、章学诚、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万斯同、戴名世、钱谦益等史学家的史学,耗时在十年以上;负笈英伦,扩展史学视野到西方世界写成《与西方史家论中国史学》一书,又数历寒暑。如此算起来,应是增加了另外一个十七年。然而在一九九七年当我写完此书的第二册以后,兴起而写中国通史者三年,那么撰写十七年,又不是一个很精确的数字了。写史年岁,确定非易。论定《史记》历二十余年写成,《新唐书》历十七年写成,《资治通鉴》历十九年写成,只是檄论,其中多少有其弹性。

目录

《中国史学史(第一册)》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史学的起源与史官的设立
第一节 民族、文化与史学
第二节 东方的史学摇篮
第三节 史官的设立
第三章 史学原理的出现
第一节 纪实
第二节 阙疑
第三节 求真
第四节 怀疑
第四章 几部较早的史书与史学的放出异彩
第一节 《尚书》
第二节 《春秋》
第三节 《左传》
(一)《左传》的作者问题
(二)《左传》叙事的翔实、生动与柔美
(三)《左传》的内容
……
《中国史学史(第二册)》目录: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衰乱与史学的极盛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國史學兩千多年來綿延發展不絕,其起源之早、成熟之速,尤冠於全球。史官逐日即時記載天下事,是史學上的盛事;社會人群維護歷史的尊嚴,是民族文化重視史學的盛況;歷史著述,有無限堅實的資料作依據;歷史內容,冶真、善、美的史事於一爐;史學家的考據長技、卓越識見,能寫成「成一家言」的實錄;左傳、史記、漢書逐放萬丈光芒於史學叢林。史學在中國,自商周發源,至兩漢時代,即燦爛輝煌,臻於成熟,在世界史學史上,是極富意義的。西方同時期希臘、羅馬的史學,差之不可以道里計,中國史學實為世界最大遺產之一。

评分

帮朋友买的,朋友说书还不错

评分

有关中国历史学的历史。

评分

  什么西方学者应该审查东方。研究东方学问的人可能不原惊我,但是如果我说西方学者必须注意中国仅是为了习知历史学(historical Scholarship)如何可能走错路就好了,他们将会了解我。&rdquo;(注三三)

评分

杜维运先生作品

评分

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图

评分

   阅读开始于附录《章学诚的史学》,&ldquo;在清朝的乾嘉、嘉庆时期,考据之学发展到了鼎盛阶段。经学领域当然不用说,即便史学出现了钱大昕、王鸣盛等一批考据学大家,因此,当时史学的发展可说已完全倾倒于考据学风了。&rdquo;(译文第370页),原文是这样的:&ldquo;清朝の乾隆嘉慶の時代は考據の學が全盛を極めた時であつて、經學は勿論史學に於ても考據の大家たる錢大 ?王鳴盛などといふ人が出て、史學の風潮を全く考據に傾けたのであつた。&rdquo;这本是内藤先生在日本大阪怀德堂的演讲,极具口语化的日文风格,本不易转译(听的语言很难翻译成看的语言),至少直译成汉语显然是不符汉语书写风格的,结果就出现了上述似是而非的翻译,对于特别注重作者行文风格的我来说,即便是左思右想,还是一头雾水,这种怪异的翻译会时时碰到,不免使我兴致大减,愤愤然,研究中国史学史的中国学者都哪里去了?

评分

很好,很好的书!很好,很好的书!很好,很好的书!很好,很好的书!

评分

《中国史学史(套装共3册)》包括:《中国史学史(第一册)》、《中国史学史(第二册)》、《中国史学史(第三册)》。从一九八七年的春天,我正式开始撰写《中国史学史》,到二○○四年的六月,第三册问世,前后历时十七年。旷日持久,不堪回首。惟写史年岁,难以精确计算。十年二十年一直写一部书,心无旁骛,是极为不可思议的。撰写前所做的酝酿工作,也甚为耗费时间。我在大学时代,即做了史学史上的纠谬工作。所写&lt;廿二史剳记考证&gt;一文,费时将近两年。接着撰写赵翼、王鸣盛、钱大昕、全祖望、章学诚、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万斯同、戴名世、钱谦益等史学家的史学,耗时在十年以上;负笈英伦,扩展史学视野到西方世界写成《与西方史家论中国史学》一书,又数历寒暑。如此算起来,应是增加了另外一个十七年。然而在一九九七年当我写完此书的第二册以后,兴起而写中国通史者三年,那么撰写十七年,又不是一个很精确的数字了。写史年岁,确定非易。论定《史记》历二十余年写成,《新唐书》历十七年写成,《资治通鉴》历十九年写成,只是檄论,其中多少有其弹性。 《中国史学史(套装共3册)》包括:《中国史学史(第一册)》、《中国史学史(第二册)》、《中国史学史(第三册)》。从一九八七年的春天,我正式开始撰写《中国史学史》,到二○○四年的六月,第三册问世,前后历时十七年。旷日持久,不堪回首。惟写史年岁,难以精确计算。十年二十年一直写一部书,心无旁骛,是极为不可思议的。撰写前所做的酝酿工作,也甚为耗费时间。我在大学时代,即做了史学史上的纠谬工作。所写&lt;廿二史剳记考证&gt;一文,费时将近两年。接着撰写赵翼、王鸣盛、钱大昕、全祖望、章学诚、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万斯同、戴名世、钱谦益等史学家的史学,耗时在十年以上;负笈英伦,扩展史学视野到西方世界写成《与西方史家论中国史学》一书,又数历寒暑。如此算起来,应是增加了另外一个十七年。然而在一九九七年当我写完此书的第二册以后,兴起而写中国通史者三年,那么撰写十七年,又不是一个很精确的数字了。写史年岁,确定非易。论定《史记》历二十余年写成,《新唐书》历十七年写成,《资治通鉴》历十九年写成,只是檄论,其中多少有其弹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