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是著者近四十多年来完成及参与完成有关科研项目进行陶瓷窑炉实用技术研究所做工作的总结。本专著针对目前国内外陶瓷行业应用最多的比较先进而典型的隧道窑、辊道窑及梭式窑,从结构、工艺特点、耐火材料的应用、操作的优化到控制系统研究等进行阐述。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红外热成像动态温度场测试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模糊控制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并促进了陶瓷窑炉热工理论的研究,为陶瓷窑炉结构的优化、操作条件的最优化以及陶瓷窑炉研究技术的提高、节能减排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不少成果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在陶瓷窑炉工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促进了陶瓷工业的发展。
《陶瓷窑炉实用技术》可供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硅酸盐工程及特种陶瓷工程领域中从事窑炉热工理论研究、工程研究、设计、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般的操作工人及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阅读或作为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陶瓷材料热物性研究及物性数据库的建立
1.1 陶瓷材料热物性学及研究内容
1.2 陶瓷材料热物性测试方法
1.2.1 热常数仪测试原理
1.2.2 仪器结构
1.2.3 样品制备
1.2.4 标准试样的测试
1.3 陶瓷材料导热系数与气孔率关系
1.3.1 陶瓷材料导热系数与气孔率之间的理论推导
1.3.2 陶瓷材料导热系数与气孔率的研究进展
1.3.3 陶瓷材料导热系数与气孔率的实验分析
1.3.4 小结
1.4 陶瓷材料微观结构及焙烧程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
1.4.1 陶瓷材料微观结构与导热系数的机理分析
1.4.2 焙烧程度与导热系数的机理分析
1.4.3 陶瓷材料微观结构及焙烧程度对导热系数的实验分析
1.4.4 小结
1.5 陶瓷材料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关系的实例研究
1.5.1 国内外概况
1.5.2 六个理论方程分析
1.5.3 影响陶瓷材料导热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5.4 陶瓷材料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1.5.5 小结
1.6 成形工艺条件对坯体导热系数的影响
1.6.1 成形压力对坯体导热系数的影响
1.6.2 含湿率对坯体导热系数的影响
1.7 无机材料热物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
1.7.1 主控制模块
1.7.2 子控制模块
1.7.3 通用管理系统模块
1.7.4 功能模块
1.7.5 管理系统设计的特点
1.7.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管道保温
2.1 保温材料的种类
2.1.1 蛭石制品
2.1.2 珍珠岩制品
2.1.3 硅藻土制品
2.1.4 石棉
2.1.5 玻璃纤维
2.1.6 硅酸钙
2.1.7 矿渣棉
2.1.8 岩棉
2.1.9 硅酸铝纤维
2.1.10 莫来石纤维
2.2 保温材料热物性的研究
2.2.1 导热机理
2.2.2 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
2.3 表面温度的测试方法
2.3.1 热电偶法
2.3.2 表面热电偶和热电阻方法
2.3.3 红外辐射温度计法
2.3.4 红外热成像法
2.4 表面散热损失的测定
2.4.1 热流计法
2.4.2 热平衡法(焓差法)
2.4.3 表面温度计法、温差法
2.5 管道保温研究
2.5.1 建立管道保温数学模型
2.5.2 管道保温实体模拟方案
2.5.3 计算机模拟实验
参考文献
第3章 陶瓷窑炉的水力模型研究
3.1 隧道窑烧成带的水力模型研究
3.1.1 实验模型的建立
3.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3 结论
3.2 烧重油辊道窑燃烧室结构的水力模型研究
3.2.1 实验模型的建立
3.2.2 实验方法
3.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2.4 结论
3.3 新型间歇式梭式窑的水力模型研究
3.3.1 实验模型与方法
3.3.2 实验方法的设定及选择原则
3.3.3 结果分析
3.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陶瓷窑炉的空气动力模型研究
4.1 隧道窑的预热带和冷却带的对流传热模拟
4.1.1 前言
4.1.2 实验装置与方法
4.1.3 数据处理方法
4.1.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5 结论
4.2 隧道窑烧成带的对流传热模型研究
4.2.1 概述
4.2.2 实验模型、测试装置和方法
4.2.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梭式窑中料垛码法空气动力模型研究
4.3.1 前言
4.3.2 实验原理与实验装置
4.3.3 实验方法
4.3.4 数据处理
4.3.5 结果与分析
4.3.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陶瓷窑炉的火焰模型模拟
5.1 陶瓷窑炉火焰模型研究的现状
5.2 火焰模型的建立原则
5.2.1 陶瓷窑炉火焰模型的模化比
5.2.2 陶瓷窑炉火焰模型的简化
5.2.3 陶瓷窑炉火焰模型尺寸的确定
5.3 陶瓷窑炉火焰模型的研究方法
5.3.1 温度和温度场的测定
5.3.2 火焰边界的确定
5.3.3 流型显示方法
5.3.4 陶瓷窑炉的燃烧情况的测量
5.4 陶瓷辊道窑预热带火焰模型研究
5.4.1 模拟对象
5.4.2 模型的简化及建立
5.4.3 实验装置
5.4.4 实验方法
5.4.5 结论
5.5 辊道窑烧成带火焰模型研究
5.5.1 模化条件
5.5.2 模型尺寸与结构
5.6 实验设备及测试装置
5.7 实验结果及讨论
5.7.1 代表性温度点的确定
5.7.2 油烧辊道窑烧成带温度特性
5.7.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实体模型模拟
6.1 火焰温度场的红外热成像测试
6.1.1 红外热成像仪的工作原理
6.1.2 实体模型的建立
6.1.3 火焰的红外热图像测试
6.1.4 红外热图像处理方法的优点
6.2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动态温度场预测
6.2.1 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及原理
6.2.2 温度场分析的模拟仿真
6.3 辊道窑内动态温差的测试
6.3.1 原型动态实测法
6.3.2 喷枪燃油火焰温度场的测试
6.3.3 辊道窑内动.态温差的测试
6.4 辊道窑内闸板及挡火墙设置对窑内温差影响
6.4.1 引进辊道窑挡火板的设置
6.4.2 挡火板设置对辊道窑内温度的影响
6.4.3 辊道窑中设置挡火板的效果比较
6.5 窑炉外壁温度场的红外热成像测试
6.6 宽断面辊道干燥窑动态温度场的测量与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 陶瓷窑炉的计算机模拟
7.1 宽断面隧道窑的计算机模拟及结构优化
7.1.1 宽断面隧道窑预热带计算机模拟
7.1.2 宽断面隧道窑冷却带的计算机模拟
7.1.3 宽断面隧道窑结构的优化
……
第8章 陶瓷烧成过程的研究
第9章 陶瓷窑炉控制系统的研究
第10章 陶瓷纤维在陶瓷窑炉中的粉化及抗粉化研究
第11章 陶瓷窑用耐火材料的研究
第12章 陶瓷窑炉的废气污染及抵制废气污染的研究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在“热电站向乙烯供汽管道保温模拟试验研究”中,采用了实体模拟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式,以取得保温材料和保温结构的优化方案。
采用实体模型模拟供汽管道,遵循相似原理,进行保温性能效果实验。由于实体模型的尺寸比原形小得多,因此可以减少实验费用。同时,用模型进行实验,可以随意改变操作条件,容易测量数据,花费时间较少。所谓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就是应用数学模型在电子数字计算机上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和逻辑方法来反映原型过程的运动变化及规律。
计算机模拟比起实体模拟来有很大的优越性。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准确和精度都很高的结果,可以用于较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可用于综合过程;它的通用性强,一台计算机利用不同的软件程序可以完成各种数字模拟,线性或非线性的问题都可以解决;而且计算机模拟方法很容易改变各种输入变量和参数,包括几何参数,求得多种情况下的输出结果,从而找出最优化条件或方案;此外,计算机模拟可以节约时间,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可以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模拟完成。因此,计算机模拟方法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是计算机模拟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数学模型的建立主要是取决于对所模拟的过程内部规律的认识,只有在大量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上才有可能建立可靠的数学模型。其次,在缺少准确可靠的物性数据的情况下,计算机模拟的准确性将受到影响。
因此,在实验中,采用了实体模型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体模型的实验得到真实准确的实验数据,并用此实验数据来检验计算机模拟所得到的数据结果,以证实计算机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利用计算机模拟更复杂、恶劣的使用条件,从而得到适合所研究对象的最优化设计方案。
前言/序言
我国是生产陶瓷最早的国家,秦砖汉瓦,汉唐以后的瓷器早已饮誉世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陶瓷产量突飞猛进,建筑卫生陶瓷、日用陶瓷的产量均跃居世界笫一,成为全世界陶瓷生产的强国。
陶瓷窑炉是陶瓷生产的关键设备之一。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创造了馒头窑炉和龙窑,烧制出优质的陶瓷。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窑炉,如辊道窑、隧道窑及梭式窑等。在引进、消化、创新精神的指导下,我国的窑炉科研工作者及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引进的窑炉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从窑炉的结构、耐火材料、控制系统到相关的配套设备等,从单窑、单线到配套整线,从进口到整线出口,创造了今天陶瓷行业的辉煌。
我们在老一辈窑炉专家刘振群教授的带领下,和国内其他知名的窑炉、热工理论研究者一起,为了探索窑炉奥秘,在窑炉热工理论研究及其在陶瓷窑炉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令国际、国内瞩目的成果。正如陕西科技大学著名教授、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理事、陶瓷窑炉专业委员会主任高力明教授所说:“这些成果在国际上是处于前沿水平的。”
本书是著者四十多年来在完成及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基金、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中指导研究生及协助指导研究生进行陶瓷窑炉实用技术基础性研究所做工作的总结。本专著针对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多的比较先进而且典型的隧道窑、辊道窑及梭式窑,从结构、工艺特点、操作的优化到控制系统研究等,包括研究的方法、实验模型的制作、实验数据的测试、数学模型的建立、数据的处理方法及在陶瓷窑炉工业中的实际应用等,对陶瓷窑炉热工理论及实用技术作系统而科学的总结。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红外热成像动态温度场测试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并促进了陶瓷窑炉热工理论的研究,为陶瓷窑炉结构的优化、操作条件的最优化,以及陶瓷窑炉研究技术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不少成果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在陶瓷窑炉工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促进了陶瓷工业的发展。本书可供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硅酸盐工程领域特种陶瓷领域中从事窑炉热工理论研究、工程研究、设计、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般的操作工人及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阅读或作为参考书。
陶瓷窑炉实用技术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这本书不错,曾教授的研究成果基本都总结进来了。
评分
☆☆☆☆☆
是著者近四十多年来完成及参与完成有关科研项目进行陶瓷窑炉实用技术研究所做工作的总结。本专著针对目前国内外陶瓷行业应用最多的比较先进而典型的隧道窑、辊道窑及梭式窑,从结构、工艺特点、耐火材料的应用、操作的优化到控制系统研究等进行阐述。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红外热成像动态温度场测试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模糊控制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并促进了陶瓷窑炉热工理论的研究,为陶瓷窑炉结构的优化、操作条件的最优化以及陶瓷窑炉研究技术的提高、节能减排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不少成果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在陶瓷窑炉工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促进了陶瓷工业的发展。
评分
☆☆☆☆☆
这本书不错,曾教授的研究成果基本都总结进来了。
评分
☆☆☆☆☆
不错
评分
☆☆☆☆☆
我正在看
评分
☆☆☆☆☆
我喜欢本书,物有所值
评分
☆☆☆☆☆
对实际工作指导不大,应该叫论文集。且讲述隧道窑的篇幅比较多。
评分
☆☆☆☆☆
不错
评分
☆☆☆☆☆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