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不僅是寫給專傢看的,而且也是寫給學生和普通讀者看的。各章都是以淺近的風格寫成,每一章的作者都是這一領域公認的專傢,全書130多位專傢來自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愛爾蘭、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以色列等十多個國傢的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每一章後麵附有大量的參考書目,可供深入研究者參考。有詳細的哲學大事曆史年錶,涵蓋瞭從公元前8世紀至1993年西方哲學發展的全部曆史,後麵還附有專業術語的名詞解釋和文獻、主題、人名索引。《文藝復興和17世紀理性主義》是代錶當今世界哲學史研究領域高學術水平的著作。《勞特利奇哲學史》對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直到現在的西方哲學史提供瞭一種編年式的考察。它深入地討論瞭哲學的所有重要發展,對於那些普遍公認的偉大哲學傢提供瞭很大的篇幅。但是,較小一些的人物並沒有被忽略,在這十捲本的哲學史中,包括瞭過去和現在的每一個重要哲學傢的基本和關鍵的信息。這些哲學傢被明確地置於他們時代的文化特彆是科學的氛圍之中。
內容簡介
討論的哲學涵蓋瞭近代哲學誕生的350年的曆史,從14世紀中葉到18世紀初。主要的論題是文藝復興哲學和17世紀理性主義.特彆是笛卡爾、斯賓諾莎和萊布尼茲。這一捲並不是孤立地討論這些哲學運動,而是把它們放在一個廣闊的知識背景當中。它考慮瞭b文藝復興相互作用的經院思想;也考慮瞭17世紀哲學傢們例如培根、霍布斯和伽森狄等人的思想.他們雖然不是理性主義者.但是他們的思想從理性主義者那裏引發齣許多詰難和迴應;它還考慮在16-17世紀近代科學興起的一些重要論題,例如科學與這一時期的哲學之間的關係問題。
本捲為學習者和相關學科的學生們提供瞭這一時期的廣闊的學術導論,並對這些作傢們做齣瞭某些新穎的解釋。本捲還附有專有名詞解釋和一個哲學、科學和其他文化事件的曆史年錶。
作者簡介
G.H.R.Parkinson(G.H.R.帕金森)是雷丁大學的退休榮譽哲學教授。他的著述包括:《斯賓諾莎的知識理論》(1954),《萊布尼茲形而上學中的邏輯與實在》(1965),《喬治·盧卡契》(1977)。他還主編過《萊布尼茲:邏輯論文集》(1966),《意義理論》(1968),《萊布尼茲哲學著作集》(1973)和《勞特利奇哲學百科全書》(1988)。
Jill Kraye(吉爾·剋雷)是倫敦大學瓦伯格(Warburg)研究所的哲學史講師。她是《劍橋文藝復興哲學史》(1988)的副主編和《劍橋文藝復興人文主義伴讀》(即將齣版)的主編。
Stuart Brown(斯圖亞特·布朗)是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哲學教授和人文學院的院長。他主編瞭好幾本哲學文集,包括《理性與宗教》(1977),《社會科學中的哲學爭端》(1979),《啓濛運動的哲學傢》(1979),《客觀性和文化分歧》(1984)和《尼古拉·馬勒伯朗士:哲學批評傢和他的後繼者》(1991),他還是“哲學傢麵麵觀”係列叢書中《萊布尼茲》(1984)一書的作者。
George.Molland(喬治·莫蘭德)是阿伯丁(Aberdeen)大學曆史係榮譽高級講師。他是許多有關中世紀和現代早期科學和數學的論文的作者。
Antonio perez-Ramos(安托尼奧·佩雷-拉莫)在莫西亞(Murcia)大學教哲學,他是《弗朗西斯·培根的科學觀念與創造者的知識傳統》(1988)一書的作者。
Stephen Gaukroger(斯蒂芬·高剋羅格)是悉尼大學的哲學教授。
目錄
總主編序
作者簡介
曆史年錶
導論
第一章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
兩種文化:文藝復興早期的經院哲學和人文主義
新亞裏士多德主義
柏拉圖主義的復興
亞裏士多德哲學的主流
其他哲學潮流
第二章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以外的哲學
庫薩努斯(庫薩的尼古拉)和宗教新柏拉圖主義
伊拉斯謨和基督教人文主義
帕拉塞爾修斯和神秘哲學傳統
亞裏士多德主義及其對手
蘇阿雷斯和新經院哲學
賈斯特斯·利普修斯和斯多亞主義的復興
濛颱涅和古代懷疑論的復興
結語
第三章 從文藝復興到笛卡爾的科學和數學
技術/進步/方法
天文學革命
運動和機械論哲學
第四章 弗朗西斯·培根和人的雙重王國
科學的偉大復興
歸納方法
形式
第五章 笛卡爾:方法論
對亞裏士多德方法的拒斥
笛卡爾的自然哲學
笛卡爾的發現方法
發現和錶達的方法
基礎性的方法問題:認識的進展
結論
第六章 笛卡爾:形而上學和心靈哲學
笛卡爾的計劃
簡單本質
第一哲學
上帝的作用
永恒的真理
科學和人類心靈
非物質性觀點
心靈和身體之間的關係因果相互作甩和偶因論
第七章 17世紀的唯物主義:伽森狄和霍布斯
引論
伽森狄
邏輯學
物理學
倫理學和政治學
霍布斯
物質和運動
霍布斯的唯物主義和霍布斯的體係
霍布斯的體係和伽森狄的體係
第八章 斯賓諾莎:形而上學與知識
生平與著作
幾何學方法
實體、屬性與樣式
真觀念與知識
第九章 斯賓諾莎的道德和政治哲學
導論
荷蘭共和國道德與政治上的關注點
斯多亞一亞裏士多德主義的若乾方麵
凡爾底桑的自然主義綱領
中産階級的政治理論:約翰·德·拉·科特和彼得·德·拉·科特
斯賓諾莎的立場
目的論
情感、激情與自由:對官能理論的責難
道德哲學與政治學
政治秩序的本性
國傢的起源
發展進程中的國傢
《政治論》的理論
第十章 偶因論
拉福熱
柯德莫依
格林剋斯
馬勒伯朗士
一般規律
萊布尼茲的反駁
第十一章 萊布尼茲:真理、知識與形而上學
萊布尼茲的亞裏士多德哲學背景:實體與聚閤物
邏輯與形而上學
單子論(TheDoctrineofMonads)
空間與時間
因果性、前定和諧與心物關係問題
心理學:錶現、知覺與微知覺
知識與觀念
名詞解釋
專名索引
主題索引
譯後記
精彩書摘
哲學史,正如它的名字所意指的一樣,它錶示兩個非常不同的學科的統一,它們中的一個學科給另一個學科強加瞭嚴格的限製。作為思想史中的一種活動,它要求人們獲得一種“曆史的眼光”:對它研究的那些思想傢是怎樣看待他們力圖解決的問題、他們討論這些問題的概念框架、他們的假設和目的、他們的盲點和偏差等有一種透徹的理解。但是,作為哲學中的一種活動,我們所要做的不能僅僅是一種描述性的工作。我們的努力有一個關鍵性的方麵:我們對說服力的探求和對論證發展路徑的探求一樣重要,因為哲學史中的許多問題不僅對哲學思想的發展可能曾經産生過影響,而且它們今天繼續盤踞在我們心中。
所以哲學史要求與它的實踐者們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我們完全是以“事後諸葛亮”的眼光來閱讀這些著作,我們能看齣為什麼微小的貢獻仍然是微小的,而龐大的體係卻崩潰瞭:有時是內部壓力的結果,有時是因為未能剋服一種難以剋服的障礙,有時是一種劇烈的技術或社會的變化,並且常常是因為理智的時尚和興趣的變化。然而,因為我們對許多相同的問題的持續的哲學關注,我們不能采取超然的態度來看這些工作。我們想要知道從那些不重要的或是“光榮的失敗”中吸取什麼教訓;有多少次我們想要以疏漏的理論來為一種現代的相關性辯護,或者重新考慮“光榮的失敗”是否確實在涵蓋範圍和處理方法上突齣那些可能“在哲學上”更具有啓發意義的領域。(引號的使用是想強調,對於這個時期來說,在哲學和科學之間進行嚴格區分是一種嚴重的時代錯誤,並且會進一步加重由選擇性策略而造成的編史工作中的歪麯。)本章隻有三個小節,分彆討論關於進步的一般觀念;關於天空的新認識;包含於新自然觀之中的新力學。
技術/進步/方法
按照亞曆山大·科伊萊(Alexandre Koyrr)的方法將實用技藝(tech-nics)和技術(technology)區分開來,並由此使我們保留英語“技術”一詞的較古老意義——對實用或工業技藝的科學研究——是有益的。現在,人們提及天主教中世紀的大量技術活動和技術進步已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在多大程度上後者可以被認為是構成瞭一個進步的運動,這是比較成問題的。許多人,特彆是強調基督教教義和修道院教規影響的那些人,都看到瞭在改良方嚮上的一種有意識的推進,但證據卻很稀少,特彆是與我們在文藝復興及其之後所看到的情況相比,就更是這樣。此外,人們經常可以聽到由印刷術、火藥和磁性指南針所組成的、強調現代人相對於古代人而言的技術上的優越性這種具有象徵意義的三和弦,盡管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所有這三者都可以以這樣或者那樣的形式追溯到中國,而在中國的文明中,我們幾乎找不到一般進步觀念的徵兆。我們還應當加上時鍾的例子。在中國,以及在伊斯蘭教國傢,對製造結構非常復雜的水動時鍾曾經有過一種強烈的興趣。1300年前後,機械時鍾開始齣現在歐洲,很快大教堂和城市都競相製造裝飾更加華麗的器具,這些器具通過非常公開的展示,比其他三項技術都有更多的機會用進步的理想對大眾産生影響。非常有趣的是,在14世紀設計非常令人驚嘆的天文鍾的喬萬尼·唐迪(Giovanni Dondi),就在與古代成就的比較中設法貶抑近代的成就。但是喬萬尼是大學裏的人,與新生的人文主義,特彆是由彼得拉剋(Petrarch)所代錶的人文主義有聯係。他的謙虛錶現也許不曾為其學識較少的同時代人所分享:他們的後繼者們則肯定沒有分享這一點,而且人文主義者們很快就都唱起同一個調子瞭。
在差不多半個世紀之前發錶的一篇對未來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文章中,埃德加·齊爾澤(Edgar zilsel)看到在16世紀的“高級工匠”中實際産生瞭科學進步的理想,而且這篇論文已經在一定意義上被證明具有不同尋常的活力。一個必要的修改,就是將對這些技藝做係統研究的當代學者放到這幅畫麵更加中心的地方,並且,與這一起,我認為我們應該比以往更加強調印刷術那無可爭議的重要作用的多少有點思辨的方麵。這就是改變知識的形 象。在中世紀,知識主要被看作是一種個人之事,是通過教育而滲透到人心中的習慣(habitus)。在獲得這種習慣的過程中,個人進步瞭,但是還無法明顯地看到知識的普遍增長。隨著印刷術的到來,整冊書籍的復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得多,而且由此就有理由設想書籍的內容也會相應有所增加(雖然不是成比例的),因此知識自身的總量似乎是增加瞭。用當代的話說就是,我們在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爵士“世界3”的客觀知識方麵取得瞭進步,這種知識被認為是獨立於認識主體而存在的。
但是,不管作為原因的影響有哪些,技術進步的觀念在16世紀無疑變得突齣瞭,並且與尋求更嚴格的科學進步結閤瞭起來。這部分要歸因於像萊昂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這樣的高級工匠,他們著眼於其技藝(arts)的理論基礎,將其作為改進的源頭;部分還要歸因於發錶工藝技藝(craft techniques)概括評述的學者,例如格奧爾格·鮑爾(Geog Bau-er)[喬治尤斯·阿格裏科拉(Georgius Agricola)]的《論金屬物》(Deremetallic),作者在其中對當時的采礦和冶金實踐作瞭係統描述。許多這樣的技藝自古代以來一直不曾有過變化,隻是通過口授方式由師傅傳給學徒。將這些技藝拿齣來變成印刷字體,可以促成改進的方式,後來在編製工藝(trades)史的命令中正式化瞭——這些工藝可以(而且有時就是)被稱之為“技術”(technologies)。這些以及許多其他因素,激起瞭改進的強烈衝動,並且激發瞭這樣的信念,即係統化的智力活動至少和試錯法(trial anderror)或對傳統的依賴一樣重要。這不僅適用於比較實用的技藝領域,而且適用於比較純的和看上去“不切實際的”領域。
前言/序言
文藝復興和17世紀理性主義 [Routledge of History Philosophy]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文藝復興和17世紀理性主義 [Routledge of History Philosophy]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文藝復興和17世紀理性主義 [Routledge of History Philosophy]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