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刑法学关键问题》作为研究生的刑法教科书,在内容的安排上追求刑法知识的专题性、前沿性与辩驳性。在此还需特别说明,《刑法学关键问题》与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刑法学》一书之间具有接续性,甚至可以说是前书的续写。考虑到在该书中刑法总论叙述较深,刑法各论浅尝辄止未能深入。因此,《刑法学关键问题》除对刑法总论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以外,主要对刑法各论中的某些重点罪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弥补该书之缺憾。
内容简介
《刑法学关键问题》选取刑法学总论中的12个重要范畴和刑法学各论中的21个常见、疑难罪名进行讨论,主要涉及罪刑法定原则、犯罪论体系、违法性认识、共犯、量刑基准以及故意杀人、抢劫、侵占、贪污、受贿等公认的刑法学重要课题。
作者的基本思路是:在这些刑法学研究生必须娴熟掌握的专题中,展示刑法的争议问题、疑难问题,揭示与现时代的社会特征相对应的犯罪新态势,构建刑法学知识体系,阐述作者关于准确认定、惩罚犯罪、周全地保护法益的刑法基本立场,培养学生养成独立的刑法学思考方法、解决具体刑法难题的实际能力,掌握运用刑法思维、洞察犯罪复杂性的各种技巧。
作者简介
陈兴良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1984—199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4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刑法和刑法哲学,主要科研成果包括:撰写《刑法哲学》、《刑法的人性基础》、《刑法的价值构造》、《本体刑法学》等个人专著1l部,主编或参编刑法学著作3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近200篇。有七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997年入选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当选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000年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年经人事部等八部委批准,入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文科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目录
第一章 刑法学派论争
第二章 犯罪论体系
第三章 实行行为
第四章 违法性的本质
第五章 期待可能性理论
第六章 犯罪未遂
第七章 正犯与共犯
第八章 单位犯罪
第九章 死刑
第十章 罚金刑
第十一章 量刑情节
第十二章 法条竞合
第十三章 交通肇事罪
第十四章 生产、作业责任事故罪
第十五章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刑法学派论争
近代以来的刑法学,存在着旧派(刑事古典学派)、新派(刑事实证学派)的对立。它们在犯罪论、刑罚论以及罪刑各论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现代中国刑法学理论中,由于我国继受的苏联刑法学理论在很长时期内处于唯我独尊的地位,一直被奉为金科玉律,所以,不同学派之间的论争事实上不可能存在。刑法学旧派、新派的观点也被我们简单地贴上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刑法理论的标签了事。但是,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刑法学上的学派对立,对于刑法学理论的纵深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压制、回避学派论争,会堵塞言路,更有可能使中国刑法学在相当长时期内,仅仅在低水平阶段重复、徘徊;中国刑法学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之间的沟通、对话和比较更是不可能进行。所以,中国刑法学如果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理解学派之争的内容、正视学派之争的现实、挖掘学派之争对于中国刑法学的意义,从而提倡、鼓励学派之争。
第一节 刑法学旧派
在刑法学旧派出现以前,欧洲中世纪封建刑法主张刑罚是对过去的恶行的当然报应。这一时期的刑法从总体上看,具有以下特征:(1)恣意性。犯罪及其惩罚都由司法官员任意决定,罪刑关系的明确性、稳定性丧失,公民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没有办法预测。(2)干涉性。刑法过分干涉个人生活领域,对本应由道德调整的事项,刑法有时出面进行处理,法与伦理不分,公民的自由受到过度限制。(3)身份性。刑法根据个人身份进行适用,身份低贱者受刑法追究的可能性远远大于身份高贵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可能实现。(4)残酷性。刑罚执行方法多元化,刑罚人道主义观念受到排斥,死刑及其他重刑大量使用。针对封建刑法的上述特征,刑法学旧派展示了自己主张:针对罪刑擅断,提出罪刑法定主义;针对干涉性,提出法律与道德的分离;针对刑法的身份性,提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针对刑罚残酷性,提出刑罚人道性,以限制死刑的适用。
刑法学旧派的哲学依据是启蒙思想和理性主义,其在18世纪初到19世纪中后期之间的欧洲,发挥着重大影响。
前言/序言
法学教科书是随着法学教育的扩张而不断发展的,它既是法学研究的一种成果.又满足了法学教育的需要,因此,出版教科书可谓一举两得。随着法学教育从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层次提升,法学教科书也随之而升级,各出版社不断推出各种法学研究生教科书。研究生教科书,这也许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现象,至少在法学教科书领域。外国法学教科书发达,但也并无本科教科书与研究生教科书之分。不要说在法学教育作为本科后教育的英美法系国家,即使是在把法学教育作为本科教育的大陆法系国家,也罕见法学研究生教科书。在这种情况下,法学的研究生教科书与本科教科书到底存在何种差别,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书是作为法学研究生教科书出版的,在此序中,我想就这个问题发表一己之见。
我曾在2003年受邀主编《刑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该书并未特别标明是本科生教科书,但我们还是按照本科教学的特点进行写作的。在该书的序中,我就曾经论及刑法教科书的理论深度问题,对于我国目前刑法教科书的内容过于浅显颇有微词。该书是参照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对刑法基本知识进行陈述的一部刑法教科书,在体系与内容两个方面都不同于时下通行的刑法教科书。因此,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刑法学界关注,并且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写计划。可以说,本书就是在该书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的,在刑法知识上两书具有某种衔接性。作为法学研究生教科书的《刑法学关键问题》与作为法学本科教科书的《刑法学》,我以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别:
第一,体系性与专题性。
任何一门学科都表现为一种体系性知识,法学教科书也不例外。刑法教科书的体系性是刑法学的理论体系与刑法的规范体系的某种折衷。刑法的本科教科书主要是对刑法知识的一种体系性叙述,它给初学刑法的本科同学以一种刑法知识的全貌——这种刑法知识的整体性印象是十分重要的,尽管每一部分内容掌握并不见得深入,但在具备对刑法知识的整体性印象以后,就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我看来本科的刑法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勾画刑法知识的全景图。研究生则与此不同,它是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对刑法的进一步深造,因此研究生的刑法教科书如果还是提供体系性的刑法知识,就会给人以面面俱到、深浅皆非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生的刑法教科书采取专题形式进行叙述,我以为是最为合适的。这里所谓专题,当然也还是有大有小,但作为一个专题,至少应当是刑法的本科教科书的二级标
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研究生教学用书:刑法学关键问题 [The Important Problems of Criminal Law]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研究生教学用书:刑法学关键问题 [The Important Problems of Criminal Law]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评分
☆☆☆☆☆
调侃之间,却能让我们身受一些启发。本书的后面两章是作者采访和接受媒体访谈的对话,对于一个想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想来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章节。对于该书,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查尔思o罗福林则做过如下的评论:“因为涉及到全球市场经济所导致的各种文化与社会现象,这本书对中国当今传媒形态与传播路径是一个深入的思考。”我们或许可以这么理解,正是由于作者一度把媒体人追求的准则提升到“理想不死”的高度,才能够得以让其站在时代前列,去一窥当前全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介所面临的困境与突围。
评分
☆☆☆☆☆
与市面上其他可见的传媒类书籍所不同的是,该书回避了教科书中那种庸俗的理论条框,但仍不失为一本重量级的新媒体宣言。一个兼具诗人气质与媒体人理性思辨的作者,不仅在书中通过实例回顾了一些商业性门户网站新闻采编成功发展的经营历程,而且对于“被网络颠覆的纸质传统”的境遇提出了建设性的看法,从这点来讲,这种内容的提炼必然是经得住考验的。此外,关于新闻采编及媒体人的伦理规范,胡赳赳还敏锐观察到,媒体的自省关键在于记者对于其自身行为的自律。同时,他更指出:“记者既不是为老板工作,也不是为读者工作,而是为自己的良知工作”,这种比喻无论如何都是对媒体人身份最为真实的定义。
评分
☆☆☆☆☆
值得细细的研读!!!!!
评分
☆☆☆☆☆
媒介和技术的剧烈变革,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发生裂变,从传播到互播的过程也厘清了整个媒介发展的脉络。本书的作者提醒我们应该正确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并且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案。正如作者所言:“从媒体到新媒体,没有另外一条道路可以选择。”实际上,相对于新的传播工具的兴起,我们也大可不必用焦虑的心态来看待传统媒介的日渐式微,而如何找寻一种突围机遇,恰恰是包括作者在内的传统媒体应对时代发展所不可忽视的问题关键。
评分
☆☆☆☆☆
严格意义上讲,本书不但可以看做是胡赳赳十余年来潜心于传媒运作、观察传播规律、透视媒体现象的集大成之作,更可以说是对自己从业数载的一个总结和自省。作者在书中既一针见血地对有违新闻伦理、感官异化的传统纸媒的报道产生了批判,又对市场化下报纸的广告运作做出了尖锐的讽刺。尽管诸如“报纸下半身”这样的粗糙比喻有些颇为不当,但对于彰显一种明确的立场,似乎更增加了几分个性色彩。若从学术的传承来讲,我们很难把这样一个重于思考的作者结集庸俗地定性为一本教科书来看待,但通过作者大量引用麦克卢汉的名言来看,这样的假设势必是苍白的。从这点来看,作者所说的“掌控媒体比占有信息更重要”这样的观点,俨然是对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的经典断语“媒介即信息”的进一步诠释。只不过,相较于呆板的理论,作者风趣的比喻和特有的“赳赳体”遮蔽了枯燥的传播知识。即便是没有受过新闻专业训练的人,大致也能够读懂作者的思想。
评分
☆☆☆☆☆
订单详情页做的确实不错,但是购物车页面做的不够理想。每次退出购物车又重新进去或者是添加新商品的时候,系统默认选择购物车里的全部商品进行结算,可实际情况是只是购买购物车里的部分商品。个人觉得应该增加购物车里的收藏功能,把暂时不买但又想买的物品,放到购物车或收藏里,就像亚马逊和当当那样的设计,比较人性化。或者是像淘宝那样,系统默认的选择应该是客户自己的选择,不管进去或退出多少次,系统保留的都应当是客户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系统默认的全部。我想做这样的设计或者是改进的设计应该不会侵权的吧!
评分
☆☆☆☆☆
好书!!!!!!!!!!!!!!!!!!!!!!????????????????
评分
☆☆☆☆☆
在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之际,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自媒体传播”向来因充斥着一种过度自由的弊端而陷入道德诟病的质疑,可作者在书中却一反常态地以预见性的勇气提出了“没有不道德的传播”的论调。乍听起来虽有些匪夷所思,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十分大胆的预见。作者认为,传播本身就是一个工具,无论是新型媒介还是传统纸媒,并无本质上的差别。这样的观点实际上是对新型媒体崛起的肯定。有趣的是,这样的观点表述在全书当中所占的分量,显然远比我们所想象的更为重要。
评分
☆☆☆☆☆
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研究生教学用书:刑法学关键问题 [The Important Problems of Criminal Law]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