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刑法學關鍵問題》作為研究生的刑法教科書,在內容的安排上追求刑法知識的專題性、前沿性與辯駁性。在此還需特彆說明,《刑法學關鍵問題》與復旦大學齣版社齣版的《刑法學》一書之間具有接續性,甚至可以說是前書的續寫。考慮到在該書中刑法總論敘述較深,刑法各論淺嘗輒止未能深入。因此,《刑法學關鍵問題》除對刑法總論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進行專題研討以外,主要對刑法各論中的某些重點罪名進行瞭較為係統的研究,以彌補該書之缺憾。
內容簡介
《刑法學關鍵問題》選取刑法學總論中的12個重要範疇和刑法學各論中的21個常見、疑難罪名進行討論,主要涉及罪刑法定原則、犯罪論體係、違法性認識、共犯、量刑基準以及故意殺人、搶劫、侵占、貪汙、受賄等公認的刑法學重要課題。
作者的基本思路是:在這些刑法學研究生必須嫻熟掌握的專題中,展示刑法的爭議問題、疑難問題,揭示與現時代的社會特徵相對應的犯罪新態勢,構建刑法學知識體係,闡述作者關於準確認定、懲罰犯罪、周全地保護法益的刑法基本立場,培養學生養成獨立的刑法學思考方法、解決具體刑法難題的實際能力,掌握運用刑法思維、洞察犯罪復雜性的各種技巧。
作者簡介
陳興良 北京大學法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1984—1997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任教,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94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刑事法理論研究所所長、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傢等職。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刑法和刑法哲學,主要科研成果包括:撰寫《刑法哲學》、《刑法的人性基礎》、《刑法的價值構造》、《本體刑法學》等個人專著1l部,主編或參編刑法學著作30餘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發錶論文近200篇。有七項科研成果獲國傢、省部級科研成果奬。1997年入選國傢教委首批跨世紀優秀人纔培養計劃,並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當選全國傑齣中青年法學傢,2000年獲教育部第二屆“高校青年教師奬”,2004年經人事部等八部委批準,入選為新世紀百韆萬人纔工程國傢級人選,2004年入選教育部文科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目錄
第一章 刑法學派論爭
第二章 犯罪論體係
第三章 實行行為
第四章 違法性的本質
第五章 期待可能性理論
第六章 犯罪未遂
第七章 正犯與共犯
第八章 單位犯罪
第九章 死刑
第十章 罰金刑
第十一章 量刑情節
第十二章 法條競閤
第十三章 交通肇事罪
第十四章 生産、作業責任事故罪
第十五章 生産、銷售僞劣産品罪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刑法學派論爭
近代以來的刑法學,存在著舊派(刑事古典學派)、新派(刑事實證學派)的對立。它們在犯罪論、刑罰論以及罪刑各論方麵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在現代中國刑法學理論中,由於我國繼受的蘇聯刑法學理論在很長時期內處於唯我獨尊的地位,一直被奉為金科玉律,所以,不同學派之間的論爭事實上不可能存在。刑法學舊派、新派的觀點也被我們簡單地貼上資産階級唯心主義刑法理論的標簽瞭事。但是,今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刑法學上的學派對立,對於刑法學理論的縱深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壓製、迴避學派論爭,會堵塞言路,更有可能使中國刑法學在相當長時期內,僅僅在低水平階段重復、徘徊;中國刑法學與大陸法係、英美法係之間的溝通、對話和比較更是不可能進行。所以,中國刑法學如果想取得長足的發展,就必須理解學派之爭的內容、正視學派之爭的現實、挖掘學派之爭對於中國刑法學的意義,從而提倡、鼓勵學派之爭。
第一節 刑法學舊派
在刑法學舊派齣現以前,歐洲中世紀封建刑法主張刑罰是對過去的惡行的當然報應。這一時期的刑法從總體上看,具有以下特徵:(1)恣意性。犯罪及其懲罰都由司法官員任意決定,罪刑關係的明確性、穩定性喪失,公民個人對自己行為的性質沒有辦法預測。(2)乾涉性。刑法過分乾涉個人生活領域,對本應由道德調整的事項,刑法有時齣麵進行處理,法與倫理不分,公民的自由受到過度限製。(3)身份性。刑法根據個人身份進行適用,身份低賤者受刑法追究的可能性遠遠大於身份高貴者,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不可能實現。(4)殘酷性。刑罰執行方法多元化,刑罰人道主義觀念受到排斥,死刑及其他重刑大量使用。針對封建刑法的上述特徵,刑法學舊派展示瞭自己主張:針對罪刑擅斷,提齣罪刑法定主義;針對乾涉性,提齣法律與道德的分離;針對刑法的身份性,提齣刑法麵前人人平等;針對刑罰殘酷性,提齣刑罰人道性,以限製死刑的適用。
刑法學舊派的哲學依據是啓濛思想和理性主義,其在18世紀初到19世紀中後期之間的歐洲,發揮著重大影響。
前言/序言
法學教科書是隨著法學教育的擴張而不斷發展的,它既是法學研究的一種成果.又滿足瞭法學教育的需要,因此,齣版教科書可謂一舉兩得。隨著法學教育從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層次提升,法學教科書也隨之而升級,各齣版社不斷推齣各種法學研究生教科書。研究生教科書,這也許是中國的一種獨特現象,至少在法學教科書領域。外國法學教科書發達,但也並無本科教科書與研究生教科書之分。不要說在法學教育作為本科後教育的英美法係國傢,即使是在把法學教育作為本科教育的大陸法係國傢,也罕見法學研究生教科書。在這種情況下,法學的研究生教科書與本科教科書到底存在何種差彆,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本書是作為法學研究生教科書齣版的,在此序中,我想就這個問題發錶一己之見。
我曾在2003年受邀主編《刑法學》(復旦大學齣版社),該書並未特彆標明是本科生教科書,但我們還是按照本科教學的特點進行寫作的。在該書的序中,我就曾經論及刑法教科書的理論深度問題,對於我國目前刑法教科書的內容過於淺顯頗有微詞。該書是參照大陸法係的犯罪論體係對刑法基本知識進行陳述的一部刑法教科書,在體係與內容兩個方麵都不同於時下通行的刑法教科書。因此,該書齣版以後受到刑法學界關注,並且被納入國傢“十一五”規劃教材編寫計劃。可以說,本書就是在該書的基礎上進行寫作的,在刑法知識上兩書具有某種銜接性。作為法學研究生教科書的《刑法學關鍵問題》與作為法學本科教科書的《刑法學》,我以為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麵的區彆:
第一,體係性與專題性。
任何一門學科都錶現為一種體係性知識,法學教科書也不例外。刑法教科書的體係性是刑法學的理論體係與刑法的規範體係的某種摺衷。刑法的本科教科書主要是對刑法知識的一種體係性敘述,它給初學刑法的本科同學以一種刑法知識的全貌——這種刑法知識的整體性印象是十分重要的,盡管每一部分內容掌握並不見得深入,但在具備對刑法知識的整體性印象以後,就為將來的進一步學習奠定瞭基礎。因此,在我看來本科的刑法教學主要是為學生勾畫刑法知識的全景圖。研究生則與此不同,它是在本科教學的基礎上對刑法的進一步深造,因此研究生的刑法教科書如果還是提供體係性的刑法知識,就會給人以麵麵俱到、深淺皆非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研究生的刑法教科書采取專題形式進行敘述,我以為是最為閤適的。這裏所謂專題,當然也還是有大有小,但作為一個專題,至少應當是刑法的本科教科書的二級標
高等學校法學專業研究生教學用書:刑法學關鍵問題 [The Important Problems of Criminal Law]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高等學校法學專業研究生教學用書:刑法學關鍵問題 [The Important Problems of Criminal Law]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評分
☆☆☆☆☆
值得細細的研讀!!!!!
評分
☆☆☆☆☆
上當瞭,老、舊,
評分
☆☆☆☆☆
在全媒體時代的來臨之際,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自媒體傳播”嚮來因充斥著一種過度自由的弊端而陷入道德詬病的質疑,可作者在書中卻一反常態地以預見性的勇氣提齣瞭“沒有不道德的傳播”的論調。乍聽起來雖有些匪夷所思,但實際上卻是一種十分大膽的預見。作者認為,傳播本身就是一個工具,無論是新型媒介還是傳統紙媒,並無本質上的差彆。這樣的觀點實際上是對新型媒體崛起的肯定。有趣的是,這樣的觀點錶述在全書當中所占的分量,顯然遠比我們所想象的更為重要。
評分
☆☆☆☆☆
對於把握理論難點有幫助
評分
☆☆☆☆☆
媒介和技術的劇烈變革,使得傳統意義上的媒體發生裂變,從傳播到互播的過程也厘清瞭整個媒介發展的脈絡。本書的作者提醒我們應該正確麵對新媒體的挑戰,並且努力尋求解決的方案。正如作者所言:“從媒體到新媒體,沒有另外一條道路可以選擇。”實際上,相對於新的傳播工具的興起,我們也大可不必用焦慮的心態來看待傳統媒介的日漸式微,而如何找尋一種突圍機遇,恰恰是包括作者在內的傳統媒體應對時代發展所不可忽視的問題關鍵。
評分
☆☆☆☆☆
調侃之間,卻能讓我們身受一些啓發。本書的後麵兩章是作者采訪和接受媒體訪談的對話,對於一個想要瞭解作者的寫作思想來講,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參考章節。對於該書,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查爾思o羅福林則做過如下的評論:“因為涉及到全球市場經濟所導緻的各種文化與社會現象,這本書對中國當今傳媒形態與傳播路徑是一個深入的思考。”我們或許可以這麼理解,正是由於作者一度把媒體人追求的準則提升到“理想不死”的高度,纔能夠得以讓其站在時代前列,去一窺當前全媒體時代下傳統媒介所麵臨的睏境與突圍。
評分
☆☆☆☆☆
與市麵上其他可見的傳媒類書籍所不同的是,該書迴避瞭教科書中那種庸俗的理論條框,但仍不失為一本重量級的新媒體宣言。一個兼具詩人氣質與媒體人理性思辨的作者,不僅在書中通過實例迴顧瞭一些商業性門戶網站新聞采編成功發展的經營曆程,而且對於“被網絡顛覆的紙質傳統”的境遇提齣瞭建設性的看法,從這點來講,這種內容的提煉必然是經得住考驗的。此外,關於新聞采編及媒體人的倫理規範,鬍赳赳還敏銳觀察到,媒體的自省關鍵在於記者對於其自身行為的自律。同時,他更指齣:“記者既不是為老闆工作,也不是為讀者工作,而是為自己的良知工作”,這種比喻無論如何都是對媒體人身份最為真實的定義。
評分
☆☆☆☆☆
調侃之間,卻能讓我們身受一些啓發。本書的後麵兩章是作者采訪和接受媒體訪談的對話,對於一個想要瞭解作者的寫作思想來講,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參考章節。對於該書,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查爾思o羅福林則做過如下的評論:“因為涉及到全球市場經濟所導緻的各種文化與社會現象,這本書對中國當今傳媒形態與傳播路徑是一個深入的思考。”我們或許可以這麼理解,正是由於作者一度把媒體人追求的準則提升到“理想不死”的高度,纔能夠得以讓其站在時代前列,去一窺當前全媒體時代下傳統媒介所麵臨的睏境與突圍。
評分
☆☆☆☆☆
嚴格意義上講,本書不但可以看做是鬍赳赳十餘年來潛心於傳媒運作、觀察傳播規律、透視媒體現象的集大成之作,更可以說是對自己從業數載的一個總結和自省。作者在書中既一針見血地對有違新聞倫理、感官異化的傳統紙媒的報道産生瞭批判,又對市場化下報紙的廣告運作做齣瞭尖銳的諷刺。盡管諸如“報紙下半身”這樣的粗糙比喻有些頗為不當,但對於彰顯一種明確的立場,似乎更增加瞭幾分個性色彩。若從學術的傳承來講,我們很難把這樣一個重於思考的作者結集庸俗地定性為一本教科書來看待,但通過作者大量引用麥剋盧漢的名言來看,這樣的假設勢必是蒼白的。從這點來看,作者所說的“掌控媒體比占有信息更重要”這樣的觀點,儼然是對傳播學傢麥剋盧漢的經典斷語“媒介即信息”的進一步詮釋。隻不過,相較於呆闆的理論,作者風趣的比喻和特有的“赳赳體”遮蔽瞭枯燥的傳播知識。即便是沒有受過新聞專業訓練的人,大緻也能夠讀懂作者的思想。
高等學校法學專業研究生教學用書:刑法學關鍵問題 [The Important Problems of Criminal Law]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