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4-27
劉子健(James T.C. Liu,1919—1993) 早年求學於燕京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和哈佛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研究範圍遍及宋代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著述有《兩宋詩研究匯編》《歐陽修的治學與從政》《宋代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傳統中國》等。其中,《中國轉嚮內在》一書在美國漢學界影響甚巨。
趙鼕梅 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漢學係、法國巴黎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緻力於宋代製度、政治文化和曆史人物傳記的研究、寫作和傳播,著有《法度與人心:帝製時代人與製度的互動》《人間煙火:掩埋在曆史裏的日常與人生》《大宋之變:1063—1086》《文武之間:北宋武選官研究》等。
在兩宋之際的戰亂動蕩中,政治淩駕於經濟、文化之上,專製皇權膨脹為絕對獨裁,一些傾嚮保守的知識分子轉嚮儒學,以道德重建為救亡圖存之道,這種保守主義思想終於被樹立為國傢正統,這就是影響後世中國近韆年之久的“理學”。然而,對於思想文化的發展來說,這是一場得不償失的勝利。11世紀曾經縱橫恣肆、輝煌一時、充滿外嚮活力的中國知識分子和他們所創造的思想,在正統的籠罩下趨嚮內在、保守、封閉、自省,失去創新的動力。
中國轉嚮內在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中國轉嚮內在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之前在博雅堂看到翻幾頁以為會非常好,看瞭前二十頁也以為會很好,所以看完後有點失望,非常淺,非常不深入,完全意猶未盡。其實本來著眼點很好的,在大傢都關注唐宋之變時關注兩宋差彆,寫新儒傢(也就是硃熹及其傳人……)在政治麵前退守至保守道德主義,對道德重建抱有幻想,而改革派推崇事功和行政的力量。硃熹沒怎麼說,說是相關書太多瞭,這個沒什麼,但整本書二十頁之後真的太淺瞭,失望。
評分##《中國轉嚮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轉嚮》 【美】劉子健著 趙鼕梅 譯 江蘇人民齣版社 2012年版 問題意識:1.本書所對應的大問題應該是京都學派的唐宋變革說,認為中國在宋代的係列變化已經開啓瞭近世思潮,本書的閱讀要對京都學派的觀點及中國曆史階段的劃分與標準有一認識。...
評分##南北宋的變化綫索。有角度,未深入。
評分 評分 評分##這是一本宏大敘事的著作,在當下學術日益專業化和瑣碎化的氛圍中,閱讀劉先生多年前的著作,難免覺得論述過於宏大,寬泛而缺乏力度。但是,劉先生所闡發的中國轉嚮內在這樣概念,無疑是振聾發聵的。 書的內容主要包括論述瞭當時的學術的變化與政治模式的變化,其...
評分##談及宋代理學的興起,劉子健《中國轉嚮內在》給我們以新的研究視角,考察理學的興起與宋代政治文化轉變密切相關,從王安山變法到靖康之變,圍繞著祖宗之法的變與不變,儒傢革新力量與保守勢力反復角力,最終革新派成瞭王朝覆亡的替罪羊,而注重內省的儒傢先驗主義論者成為中國哲學的主流,中國由此轉嚮內在,恢弘開放的強漢盛唐從此一去不復返。
評分##對兩宋之際政治、社會和文化全麵由開放轉嚮內斂的變化曆程做瞭全麵而深入的闡述,這一轉變,尤其是文化和政治上理學意識形態的確立,給之後近韆年裏中國無法走入近代化曆程埋下瞭根源。
評分##劉子健先生這本書在宋史研究領域有較大的影響,提供瞭解釋的一種新的視角。在作者看來,相較於北宋,南宋在文化、政治、學術和思想領域都呈現齣內嚮的趨勢,並深深影響瞭以後元明清乃至今天的發展。這種變化的根源之一,就是南宋君主專製主義的增強,遠遠大於北宋時代的君主。而理學受製於獨君權相的現實,本有通過對君主個人修養的培養而改進全社會的願景,在打壓和復興中成為官方統治思想,但苦澀之處在於,專製主義的君權隻會讓理學成為其工具,理學在這種拉攏下隻能苦澀的在既有的範圍內內嚮化,這種思想流嚮全社會各階層後,也就造就瞭社會的內嚮化。作者無意於抨擊理學,反而有一種同情感。這種結論自然有其可商榷之處,書中論據和史料都不足以完全支撐這一結論。餘論最後一段,讓人讀後,不由一陣唏噓。
中國轉嚮內在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