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格弗裏德·剋拉考爾
Siegfried Kracauer
1885—1966
20世紀重要思想傢、作傢,1920年代德國最具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之一,1933年移民美國,入職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哥倫比亞大學。承襲齊美爾、馬剋斯·韋伯的思想,並與馬剋思主義的傳統融會貫通。著作覆蓋哲學、社會學、電影理論、文學和文化批評等領域,同時從事小說創作,包括《電影的本性》《從卡裏加利到希特勒》《大眾裝飾》《白領》《偵探小說》《雇員們》等,在現代性理論、城市研究、視覺文化等方麵有開創性影響。
20世紀德國最具原創性、批判性的思想傢、作傢——
剋拉考爾的“天鵝之歌”,畢生思索人類命運凝集成的曆史哲學
以撥雲見日的筆觸、啓示錄式的精神,召喚曆史學傢的“前廳”思維和智慧
~~~~~~~~~~~~~~~~~~~~~~~~~~~~~~~~~~~~~~~~~~~~~~~~~~~~~~~~~
《曆史:終結之前的最終事》是剋拉考爾晚年關於曆史研究的著作,主要思考過去與現在的聯係,比如“自己的未來是有關過去的未來”,另一方麵也在思索曆史本身(或者說曆史現實)與曆史學(曆史敘事/闡釋)之間的關係。為此,他分析瞭由古至今的曆史理論,其中,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探討曆史相比於自然科學的地位,第三章是對曆史“當前趣味理論”進行批判。第四章重點強調曆史事件的具體性,並討論曆史學傢在何種程度剋服其主觀方法。第五章討論一般曆史與特殊曆史之間的疑難。第六章探討時序時間與賦形(shaped)時間的疑難。第七章處理曆史與藝術之間的關係。最後一章討論曆史與哲學的關聯,強調曆史學的居間特性,哲學關心終極事物,曆史學傢忙碌於終極事物之前的那些事。作者更多地將曆史視為“現實領域”,關注曆史學傢作品的藝術與科學特徵,給讀者提供瞭對於“曆史”的不同見解。
##傑作。C3:批判柯林武德剋羅齊從當代齣發的曆史哲學;C4:曆史學傢的認知寫作方式,被動接受與曆史觀念之躍;C5:微觀史對宏觀史的拆解;C6:曆史無關於時序性,但曆史寫作會將時序性召迴;C8:前廳思維:曆史學是留在錶麵的學問,強調方法、觀念的雜糅,時間序列的多樣性,強調某種類似於今天所謂中層理論的東西:非綫性,非還原論,從普遍性推特殊性,反推,兩條路未必匯閤。本書有如雷濛阿隆的《曆史講演錄》,英美法德的著作信手拈來,香象渡河般的淵雅。反思曆史書寫時也能舉齣大量實例,深切而明暢。真的是從曆史學傢的角度反思曆史,祛除在專業曆史學傢那裏都有留存的普遍史幻影(馬剋·布洛赫、巴特菲爾德)。每章收尾處都會結閤普魯斯特給齣新的綜閤性反思。
評分##普魯斯特匠心獨運,證明每個形勢都獨立存在,並非從之前的形勢中産生,隻有跳躍纔能跨越相鄰世界之間的鴻溝。整部小說中,他徹底遮蔽瞭世界之間的短暫連接。結果,隻有當新世界欣欣嚮榮,我們纔對它有所瞭解。[……]小說總體遵循嚴格的路綫。用姚斯的話講,雖然曆史時刻時間錯...
評分##很驚喜,一名電影理論傢能對曆史哲學有如此深刻的見解,幾乎各種相關著作都提到瞭。作者的立場偏嚮於布剋哈特與赫伊津哈,反曆史主義和普遍史,主張“共存”,強調曆史的非同質性而很多看法與後來的敘事主義亦有共通之處(作者66年逝世之前就注意到瞭懷特的《曆史的重負》),非均質和多重時間的提法與科澤勒剋也有類似,“前廳”思維有點接近於安剋斯密特的“崇高經驗”。將曆史學與攝影、電影理論進行類比在今天都很有啓發性。沒有寫完實在是可惜,這樣的理論傢可以發掘一下。
評分##讀完之後,感觸頗深。翻譯的很不錯,值得再有機會反復再讀。書的頁下注標注參見頁碼都是外文而非中文譯版頁碼,其實應該在書前寫明這一點。
評分##半解,沒讀完
評分##看不懂,不明覺厲,但似乎也有廢話堆徹與翻譯隨意之嫌。
評分##礙於作者未能完整寫完全書,他對曆史的總的觀點於陰暗晦澀之中顯得模糊,隻能讓人看到吉光片羽,但卻依舊從中感受到其對前現代、現代的批判與未來的展望——基於此纔能發現他對曆史脈絡的把握,哪怕這種把握是一種顛覆或者反叛式:對象包括我們所熟悉的進步史觀、披著科學外衣的曆史神學等。閱讀此書無疑帶來一種思想上的大爆炸,對以往堅信的理念進行一次審視,即在虛無主義前的最終之事。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