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Siegfried Kracauer
1885—1966
20世纪重要思想家、作家,1920年代德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1933年移民美国,入职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哥伦比亚大学。承袭齐美尔、马克斯·韦伯的思想,并与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融会贯通。著作覆盖哲学、社会学、电影理论、文学和文化批评等领域,同时从事小说创作,包括《电影的本性》《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大众装饰》《白领》《侦探小说》《雇员们》等,在现代性理论、城市研究、视觉文化等方面有开创性影响。
20世纪德国最具原创性、批判性的思想家、作家——
克拉考尔的“天鹅之歌”,毕生思索人类命运凝集成的历史哲学
以拨云见日的笔触、启示录式的精神,召唤历史学家的“前厅”思维和智慧
~~~~~~~~~~~~~~~~~~~~~~~~~~~~~~~~~~~~~~~~~~~~~~~~~~~~~~~~~
《历史:终结之前的最终事》是克拉考尔晚年关于历史研究的著作,主要思考过去与现在的联系,比如“自己的未来是有关过去的未来”,另一方面也在思索历史本身(或者说历史现实)与历史学(历史叙事/阐释)之间的关系。为此,他分析了由古至今的历史理论,其中,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探讨历史相比于自然科学的地位,第三章是对历史“当前趣味理论”进行批判。第四章重点强调历史事件的具体性,并讨论历史学家在何种程度克服其主观方法。第五章讨论一般历史与特殊历史之间的疑难。第六章探讨时序时间与赋形(shaped)时间的疑难。第七章处理历史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最后一章讨论历史与哲学的关联,强调历史学的居间特性,哲学关心终极事物,历史学家忙碌于终极事物之前的那些事。作者更多地将历史视为“现实领域”,关注历史学家作品的艺术与科学特征,给读者提供了对于“历史”的不同见解。
##写完历史哲学,感恩感恩
评分##读完之后,感触颇深。翻译的很不错,值得再有机会反复再读。书的页下注标注参见页码都是外文而非中文译版页码,其实应该在书前写明这一点。
评分##团体就由削减过的个体所组成,其中混合了各类碎片化的人格,这些人格碎片是由团体意欲实现的理念所挑选或创造出的。因此,这就如一枚磁铁把散落在大量材料中的铁碎屑吸附在一起。鉴于此,团体行为要比个体行为更为死板,也更好计算。
评分##团体就由削减过的个体所组成,其中混合了各类碎片化的人格,这些人格碎片是由团体意欲实现的理念所挑选或创造出的。因此,这就如一枚磁铁把散落在大量材料中的铁碎屑吸附在一起。鉴于此,团体行为要比个体行为更为死板,也更好计算。
评分##杰作。C3:批判柯林武德克罗齐从当代出发的历史哲学;C4:历史学家的认知写作方式,被动接受与历史观念之跃;C5:微观史对宏观史的拆解;C6:历史无关于时序性,但历史写作会将时序性召回;C8:前厅思维:历史学是留在表面的学问,强调方法、观念的杂糅,时间序列的多样性,强调某种类似于今天所谓中层理论的东西:非线性,非还原论,从普遍性推特殊性,反推,两条路未必汇合。本书有如雷蒙阿隆的《历史讲演录》,英美法德的著作信手拈来,香象渡河般的渊雅。反思历史书写时也能举出大量实例,深切而明畅。真的是从历史学家的角度反思历史,祛除在专业历史学家那里都有留存的普遍史幻影(马克·布洛赫、巴特菲尔德)。每章收尾处都会结合普鲁斯特给出新的综合性反思。
评分##「 一个陌生人来到这个世界,他面对的任务——流亡的任务——是洞穿其表面,进而从内部学着了解这个世界 」
评分##克罗齐零分,布克哈特满分?其实讲普鲁斯特的地方很值得挣扎一下。前厅的部分没明白。
评分 评分##莫里斯·曼德尔鲍姆提请注意一个“相当奇怪的事实”——“有些人曾经关心史学方法中存在的一般问题,却很少探讨‘特殊历史’(比如哲学史,或艺术史,或技术史,或法律史)的研究方法与所谓的史学实践典型案例之间有什么关系。”当我们把历史粗略视为知识分支时,这些典型案例是最容易记起的一种陈述;我们自然而然想到的便是人物史或时代史。总之,这种叙事方式自成一类,据曼德尔鲍姆的定义。被称为“一般历史”或“通史”(“普通”一词最初用于政治历史,后者在鼎盛时期受到特别的重视)。无论今天是否取得了极大发展,一般历史都是现代史学的主要类别。一般历史的主要特征之一就在于普遍性:其覆盖领域广,本质上不同于特殊历史。特殊历史学家关注同一领域内发生的历史现象——而且是相对同质化的现象——而通史学家则关心几乎所有事件。方法论差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