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安·奥克利 (Ann Oakley ),英国社会学家、作家、伦敦大学学院社会学和社会政策教授。长期从事性和性别、家务、分娩、身体社会学、女权主义研究。代表作有《看不见的女人:家庭事务社会学》《性、性别和社会》等
2011年,英国社会学协会授予其终身成就奖。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授予其荣誉院士的称号。
————
◎译者简介
王瀛晨,南开大学管理学学士;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在读硕士,专业方向新兴经济体与国际发展问题。
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荣誉院士,关于“生育”的探讨。
66位女性的声音实录,触及当代女性关注的核心议题。
一堂写给女人、也写给男人的普及课:关于生育,你应该思考更多。
——-——
◎ 编辑推荐
※ 英国社会学家,安·奥克利 关于“人类生育”的探讨。_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荣誉院士,悉数生育中历经的困难与欣喜,探寻生育背后的文化根基。
※ 一堂关于“生育”的普及课,写给女人,也写给男人。_问题诱导,直击生育痛点:从生育动机,到怀孕感受,再到分娩一刻的痛苦与狂喜;从个人生育到家庭政治,再到社会体系…
※ 面向普通读者:1 位社会学家 X 66位女性,畅聊分娩经历。_用女性自己的声音,真实记录生育历程。本书语言口语化,在轻松的对谈中向大众展现生育的全过程,以及意义、历史……
※ 聚焦当代女性关注的核心议题,令你洞察生育冲动之后,为人忽视的真相。
————
◎ 内容简介
“将决定是否生育的权力交还女性,将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生育的权力交到女性手中。”
生育,不仅是自然事件,更被我们的文化所定义
*
初为人母,对女性意味着什么?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作为女性和母亲意味着什么?
英国社会学家安·奥克利以犀利的眼光与一个个追问,探讨生育议题。她将被男权政治与专业人士所定义的“生育”的阐释权,交还女性。1970年代,她采访了66位女性,以她们的口述为主,记录初为人母的真实感受。奥克利根据这些女性的真实故事,探讨:怀孕的心路历程、真实的分娩经历、产后抑郁、养育日常、家庭中的劳动分工、经验教训等。
在她与这些女性的对话中,开启了一堂关于生育的普及课,追溯了生育的历史,近距离观察生育现场,畅谈亲子关系、工作、性、家庭政治等话题。
##虽然书写的年代有那么一点远,但是依然不失为极真实的一本书,读着这些妈妈的访谈,我仿佛看到自己的妈咪群里的无数个故事再次化为文字、得到放大;而沿着怀孕、分娩、哺乳、进食、家庭变化……的事件发生时间轴讲述的那些“常识”、规范、困难、悲伤与希望,让我在恍惚间把自己的一路走来再次复习、感受了一次。这里几乎没有什么是没经历过、没听说过的,我只是再次得到确认,I was never alone. 总而言之,本书适合还没有孩子的家庭阅读(是的,男女皆宜,男性也需要按头了解),无论你们是想要孩子还是不想要,这里都能找到支撑你们决定的真实事例——除非你本身非常容易人言亦言地动摇观点,那么还是别看了,因为过于人间真实。
评分 评分##在还没有群聊的1970年代,这些访谈记录承载了孕妈咪们的喋喋不休的需求。
评分 评分 评分##想把孩子哄的一直开心真难。
评分##《初为人母》最初在1979年出版,初版书名是《成为母亲》,这本书也是我继完成家务研究后的又一研究项目的报告。之前的家务研究让我注意到,初为人母在女人生命轨迹中的重要性,性别分工从此确立,女性成为社会群体中被压迫的一方。“压迫”这个词是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那时,...
评分##翻译中不要出现诸如肥宅、劝退、二刷等时髦词,更不用说“女拳”,耍这种小聪明不仅无聊还影响观感(您不女拳,您是女性主义者 眼看着3.8节日临近,它的名字也从“妇女节”,生出了许多花名,比如“女生节”、“女神节”、“女王节”,越来越飒越来越霸气。 可无论如何,我们都很难忽视这一群体中,一个对女人一生来说极其重要的身份——母亲。 作为一个生育了2只小神兽的母亲,今天想要分享的这本书,简...
评分关于女性分娩孕育的访谈形式的社会学研究,读起来比较乏味(可能是排版的问题),但无论如何,还是希望这类议题的研究越多越好,很多关于分娩的隐秘的事、公众不被关注的细节、被轻视身体及心理的痛苦,都应该被摊开好好讲讲。研究的样本量也挺大,讨论的问题几乎涵盖从女性处境到家庭政治各方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