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苇菁,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专注于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著有《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游鉴明采茶:儒家道德模式之外的妇女生产》等。
明清时期,数以千计的年轻女子抗拒父母的权威,终生忠贞于她们的未婚夫,很多以寡妇的身份终其一生,有的为未婚夫自杀殉死。贞女现象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礼与女德的最激烈、最持久的意识形态争论。《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旨在对贞女现象作一历史描述,并探讨赋予其意义的、反过来又被它所影响的明清社会和文化。通过勾勒贞女现象之形成、发展轨迹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它的反应,《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试图对贞女现象与帝国晚期的政治、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达成较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判析围绕着贞女现象的矛盾;中突,揭示年轻女子与其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探索贞女的情感、理想和生活历程,并由此解释是什么影响了这一时期年轻女性的性别身份,以及她们如何看待和表达尊严、责任、爱情。
##太棒了,把女性回归为人,看他们的自主性,看他们利用各种社会语境为自己做最有力的选择。只是有些问题上前后有一些自我矛盾,但是还是开拓眼界,见导师之前读完这本书太开心了。
评分##【参考点】ch.4/7家庭之内的“贞女焦灼”:“父母—贞女‘视角很重要也很感人。这对关系在礼、情、现实境况等层面都有深入探讨的潜能;p.259旌表现象与”内外“秩序的反转 【问题】ch.1/2太空泛。数据统计、”贞忠对应“无新意且有硬伤;ch5.女性声音的呈现与序言定位有差距
评分##贞女如同文革时期的狂热青年被某种观点所洗脑,虽然她们的父母阅历非凡,知道守贞决非如此简单,但激情统治下的少女已经听不进去了,她们要为崇高的理想和荣誉而献身。
评分##本书在这一题材的研究当中,写的相当不错。几方面重要的问题基本都照顾到了,在材料的选取和使用上也可称得当。近代以来,在有关问题上求之太深,恐怕反失其正。
评分##分析得很全面,有些故事不同阅历读来感触完全不同,譬如从前语文课本里的袁机和本书中的袁机,方才读懂祭妹文
评分##读后无限感慨。中国女性生来就被一系列传统符号缠裹,各种道德律令如无影灯一样让无数女性的生活白惨惨,最后众人用一块“伟大的奉献”之布为之做最后的裹尸。
评分##4.5. 作为“贞女”以及明清相关话题的外行,整本书给了我很多新的认知和维度。出于某种立场和认知,给某种现象下一个判断很容易,但要还原某种现象的真实与复杂却很难。并不是说这本书就呈现了最真的或是全部的“真实”,但某种程度它在试图还原历史现象本身、试图拉出不同的因素和维度让读者看到“贞女”如何成为了一个历史现象、看到“贞女”作为历史现象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有些材料和论述印象蛮深。整体的感觉,是梳理多于讨论,感觉有些地方如果可以更深入或是展开就更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