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7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1906年10月14日出生於漢諾威,在馬堡大學和海德堡大學主修哲學和神學,她的老師們包括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胡塞爾(Edmund Husserl)和雅斯培(Karl Theodor Jaspers)。
1929年,年輕的鄂蘭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奧古斯丁愛的觀念》(Der Liebesbegriff bei Augustin),然因德國內部的反猶政策,使她無法在德國任何一所大學教書。1933年,在被蓋世太保短暫關押之後,鄂蘭流亡到巴黎,結識了班雅明(Walter Benjamin)並成為好友,也開始為Youth Aliyah(一個致力於將猶太兒童移民到巴勒斯坦的組織)工作。1937年,她在巴黎遇見了海因里希・布呂歇(Heinrich Blücher),兩人於1940年結婚,並於1941年移居美國。
1951年,鄂蘭取得美國公民身份,同年出版《極權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引起巨大反響。1958年,出版畢生最重要政治哲學著作《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1959年,鄂蘭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第一位女性教授,並陸續在哥倫比亞大學、紐約新學院(New School)等處任教。
1961年,鄂蘭到耶路撒冷為《紐約客》報導艾希曼大審,後整理出版為《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被視為討論反猶大屠殺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同年出版《過去與未來之間》,並於1968年再度增訂,記錄了鄂蘭在艾希曼審判前後的思考歷程。
1975年12月4日,鄂蘭因心臟病發,在紐約過世。
《過去與未來之間》被鄂蘭視為她最好的一部作品,這本政治思想文集成書於《極權主義的起源》、《人的條件》等鉅著之後,包含了八篇睿見迭出的文章,呈現出她對不同領域與主題的廣博思考,包括自由、權威、傳統、歷史、政治、文化,以及太空科技的發展。
儘管主題各異,這些文章都流貫著同一種精神。鄂蘭意圖告訴生活在現代世界的你我:過去曾指引人們、賦予我們力量的思想與文化傳統已經中斷,因此我們必須深入歷史河床尋覓這些思想的遺產,並不斷思考當下的現實事件,從中找出未來方向的路標。「介於過去與未來之間」一方面固然是當前的道德與政治困境,卻也是真理向我們閃現的時刻。
鄂蘭認為「所有思想都是來自生活經驗」,本書是她自己的思想實驗,也是她召喚所有讀者一同進行思考習練(exercise)的邀請。儘管寫作於五十年前,但對於深刻影響當代的「後真相」、「人類世」等主題,鄂蘭早已提出了預言性的敏銳洞見。今日的我們,依然可以從她獨一無二的思考中舉步,朝向有著無限可能的遠方。
過去與未來之間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過去與未來之間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八場習練,排前三的分別是「真相與政治」「何謂自由」以及「何謂權威」。下一本讀《人的條件》
评分 评分 评分##繁体版,不知比简体版多了什么
评分##譯者導讀:如何守護危機中的「世界」 李雨鍾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前言 《過去與未來之間》(Between Past and Future)或許不是漢娜鄂蘭最有名的著作,卻絕對是她最全面的一本書,也最能體現她多層次的複雜思考方式。《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的...
评分 评分##代标简中版,想说阿伦特值得更好的译者,有时候我真的不知道是我确实在某方面不认同阿伦特观点呢,还是因为翻译太差以至于我没能理解阿伦特,或是我误读了阿伦特(毕竟她的观点经常被人误解)。看了下这版词条是今年新出的,我得找这个译本来读一下。
评分##重读,上一次已经过去两年了,但好像阿伦特的声音和文字仍然浮现在眼前,主导了我的思考范式。没有人比阿伦特更明白如何找到通向现代思想家的幽径。
评分過去與未來之間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