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
日本文學大師,諾貝爾文學奬得主,"新感覺派"領軍人物。
1959年獲西德歌德奬章,1960年獲法國藝術文化勛章,1961年被授予日本第21屆文化勛章,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奬。
他的寫作繼承並發揚瞭日本以及東方"物哀"傳統,以哀傷和憐惜體察自然萬物的美好以及傷逝。反思現代文明,提供瞭"內嚮"的東方解脫之道。
日本的美,風靡世界,川端康成功不可沒。他以美為"信仰",用唯美文字拓展美學疆域。其思想逐漸成熟,零星展現在諸多隨筆之中,一般讀者難以得窺全貌。學者型翻譯名傢陳德文先生,研究川端康成數十載,精心梳理集成並譯齣此書,完整、準確呈現瞭川端審美思想體係,教科書式地展現瞭日式東方美學的精髓。
高情商的人,簡單說,即共情能力強。而首要是具敏銳感知力,能辨美醜。閱讀川端的散文,像是與川端康成本人交流,直接聆聽這顆被譽為"*敏感、*懂美的東方心靈"的溫言細語,領會日本以及東方之美的奧妙。
##我挺喜歡川端康成的,這是他的一本散文集。很奇怪,在有點心浮氣躁或者些許焦慮的時候讀這本書,心情意外地平靜下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一般
評分##看齣來大學期間,10年代,日本文學確實風靡。當時把村上、川端康成、夏目漱石的書全翻瞭一輪。
評分 評分##確實“佛教思想”、“虛無主義”、“悲哀”。或許同類型的我還是很喜歡中國文學吧,也許更能感受到其中的美意。也或許是我還沒到能深知其意的水平,難以共感。 散文《花未眠》是川端淩晨四點醒來後寫就的。當時,他發現海棠花在夜晚還盛放著,從而引發瞭一係列的美的哲學思考。川端從時常生活的瑣事中得到瞭美的感悟。散文完美地展現瞭川端對於美的敏銳的感受能力。 司澤憂河在《靜夜裏錯過的美》中評論說,讀川端的《花未眠》,“隻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