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岸見一郎
心理學傢,哲學傢。1956年生於京都。
曾在京都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研究係讀博士,專攻西洋哲學史。
1989年起緻力於研究希臘哲學和阿德勒心理學。
譯著有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個人心理學講義》和《人為什麼會患神經病》,著作有《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阿德勒心理學入門》等多部暢銷作品。
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父親,逐漸地忘記瞭曾經對他最重要的一切,迷失在瞭時間的長河裏。
父親健康時,岸見一郎忙於工作傢庭,很少聯係獨居的父親。可隨著父親的確診,一切都變得不同瞭。
在照顧父親的過程中,心理學傢岸見一郎逐漸體會瞭其中的種種不易,既然不能迴避,他便決定勇敢、快樂地去麵對,讓照顧父親這件本來充滿壓力的事,通過愛、巧思與智慧,讓彼此變得和樂自在。
本書著眼於在不易的照護中,如何為照護者減輕負擔。在來自阿德勒的啓發中,我們也將一起思考:
伴我們長大的父母終會老去,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如何改善與父母的關係?
如何做好心理準備,陪伴、接納父母?
如何去理解父母的言行並恰當地應對,避免和父母陷入不必要的衝突中?
當你轉換思維後,與父母間的相處就會變得輕鬆。
岸見一郎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曆,對傢中有患病長者需要照顧的傢庭提供瞭心理疏導和建設,鼓勵無論是否與父母關係親近,都可以重新構建良性的傢庭關係,坦然麵對父母年老、生病,甚至會離我們而去的現實,擁有彼此尊敬、信賴的傢庭。
##讓社會大眾和傢人接受這些看得見、看不見的“老化”其實是一個非常睏難的過程,特彆是在我們國傢這樣一個崇尚年齡權威,尊老和敬老的文化背景下。孩子看著曾經給予我們生命,撫育我們長大,教授我們知識,看著我們成傢立業的父母一天天老去,記憶一點點的退卻,忘記親人,甚至忘記自己,最終成為無法生活自理,需要完全依賴我們照顧的人。這樣的感受以及角色的轉變,其實都是刺痛的。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以前看過岸見一郎《被討厭的勇氣》,覺得很有收獲,當看到他的《請迷失在我身旁》,並且瞭解到是他在照顧自己罹患“阿爾茨海默癥”的父親時寫下的書,就看瞭。 這是一本工具書,即使傢中沒有阿爾茨海默癥患者也很有教益。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照護生病的親人比想象中壓力大很多,造成親人反目的也比比皆是。父母總是和其他人不同,那些技巧也許用得上,也許用不上,但對此有些瞭解會使我們更容易麵對。 即使對日常生活與職場,書中對自己的心理調適也是有幫助的。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