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寫的是“西方到來”之前的中國。18世紀的中國不是“不變”,而是存在著生機勃勃的“變革”,是對於潛在發展成為強大的、近代的中國有重要意義的改革時期。“耗羨歸公”是財政製度這一改革主要領域的頂點,它不僅解決瞭前朝遺存的種種問題,而且是對當時各種財政危機的有效的閤理化解決方案。各省實施改革,因地製宜,享有充分的自主權,成效顯著,有益於國計吏治民生。然而“耗羨歸公”並不能一勞改永逸地解決清朝財政存在的所有問題,改革從一開始就受到抵製,加上集權國傢的財政要求,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傳統經濟結構的根本性製約,後來的“耗羨歸公”政策輝煌不再。
這是一部“在中國發現曆史”的作品,是利用檔案細緻探討中國曆史的代錶作。
##以為是政治經濟學,結果是一本曆史流水賬
評分##在看二月河小說的時候,裏麵講到為何傳位給雍正,說的是康熙覺得四阿哥為人冷酷,可以好好整治下康熙後三十年的各種弊病和積下來的腐敗懶政。還有聖孫聰慧可保三世盛世。。當然啦,後麵說的是方苞這個老鼠鬍子老頭給康熙齣的主意,野史說法瞭就成。 火耗歸公確實是雍正在穩住...
評分 評分 評分“有治人,無治法”語齣《荀子》。在雍正的火耗歸公改革中,此一論斷被多次提及,有人意在支持,有人意在反對。往深瞭說,這不僅僅涉及火耗該如何處理,而是關乎古代治理體係的一個根本問題,到底應該遵循儒傢尋求人治,還是應該遵循法傢尋求法治。麵上看,儒法之爭在漢代就已...
評分 評分##非專業,不好評書。很漲見識。提到火耗,我總會想起電視裏交糧時,差役把糧袋踢倒散齣,大聲嚷著疵米。後來想想涉及到一些報賬的,細到幾毛幾分的發票,加油站裏工作人員一臉不屑的眼神。讀著突然想起明朝空印案,那些跑腿報銷的,因為一些數據核實而反復消耗掉的時間與金錢…...
評分 評分##曾小萍,1979年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獲博士學位。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係、曆史係教授,曾任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著作有:《州縣官的銀兩:18世紀中國的閤理化財政改革》(1984年)、《近代早期中國的契約和産權》(閤編,2004年)、《自貢商人:近代早期中國的企業傢》(2005年)、《中國法律:知識、實踐與轉變(1530年代至1950年代)》(閤編,2015年)等。 譯者簡介:董建中,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教授。譯著有:《州縣官的銀兩:18世紀中國的閤理化財政改革》(2005年)、《自貢商人:近代早期中國的企業傢》(2014年)、《君主與大臣:清中期的軍機處(1723—1820)》(2017年)、《馬背上的朝廷:巡幸與清朝統治的建構(1680—1785)》。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