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县官的银两

州县官的银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小萍 董建中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20-4-15 精装 9787300278735

具体描述

本书写的是“西方到来”之前的中国。18世纪的中国不是“不变”,而是存在着生机勃勃的“变革”,是对于潜在发展成为强大的、近代的中国有重要意义的改革时期。“耗羡归公”是财政制度这一改革主要领域的顶点,它不仅解决了前朝遗存的种种问题,而且是对当时各种财政危机的有效的合理化解决方案。各省实施改革,因地制宜,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成效显著,有益于国计吏治民生。然而“耗羡归公”并不能一劳改永逸地解决清朝财政存在的所有问题,改革从一开始就受到抵制,加上集权国家的财政要求,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传统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制约,后来的“耗羡归公”政策辉煌不再。

这是一部“在中国发现历史”的作品,是利用档案细致探讨中国历史的代表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这本书是研究清朝火耗归公的,对这一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后的命运做了详细的说明,可以与张仲礼《中国绅士的收入》同看[很奇怪这本书并没有引用张1962的英文版,只是引了他1955年的《中国绅士》;另外,对粱方仲的研究引用得也不够,比如对封柜投银和易知由单的研究——这可能...  

评分

##以火耗归公为代表的合理化财政改革,通过将火耗收入合法化,为地方官员创造了一个可靠的公共支出经费来源,以此取代了之前地方上以额外的加派、勒索和捐献为主的非正式经费体系,初步建立起了地方财政管理制度。“以公完公”原则的确立标志着国家的正项收入与各省的公项收入之间的区分,使得各省各级行政机构可以拥有自己的合法收入来源履行各自的职责。原本进入官员个人腰包的经费被用于公共目的以后,此前建立在非正式经费体系之上精心编织的个人关系网得以清除,政府对于公共服务与工程的责任也因此扩大。改革所引入的“养廉”和“公费”两大结构行创新则使得地方财政制度更具有弹性,能够应对临时性、巨大以及不可预期的支出。改革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合理化倾向表明,清朝统治者对政府职责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国家的塑造过程

评分

##1)一个不提供公共产品的官僚系统(连车马费都不愿意出),居然出现亏空,这得贪婪到什么程度?换言之,四万万国民辛辛苦苦劳动,还是养不起那群官僚,真真让人嗔目结舌。 2)雍正使劲推动火耗归公,促使陋规制度化。乾隆就厉害了,使劲制造新的陋规,高下立判。

评分

##从《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的引用中跳到此书。作为外行从阅读中能够获得的知识显然是很有限的,但即使如此清中期财政管理(及政府运作)面临的问题的技术细节,仍然留下深刻印象。对于历史存在很多粗糙的开脑洞的解释,原来就觉得根基不牢,现在更觉得没有对技术问题的了解和把握,大而化之的结论大多不可信。 差不多上研究生之后,就一直在看这本书,初看时不以为然,后来又很佩服,到现在,知道这是个多么复杂的问题,zelin也并没有雄心要讲清楚,只要能展示一个侧面,就是不得了的功夫了。 搞明清的人都知道,当时的地方官缺钱,很缺钱,我们常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其实,...  

评分

评分

##1)一个不提供公共产品的官僚系统(连车马费都不愿意出),居然出现亏空,这得贪婪到什么程度?换言之,四万万国民辛辛苦苦劳动,还是养不起那群官僚,真真让人嗔目结舌。 2)雍正使劲推动火耗归公,促使陋规制度化。乾隆就厉害了,使劲制造新的陋规,高下立判。

评分

##火耗归公的核心在于对地方财政自主性的保护这个视角之前没有想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