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展,北京大学史学博士,外交学院教授,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枢纽》《迈斯特政治哲学研究》。得到App《中国史纲》《国际政治学》主理人。
中国的超大规模制造业能力决定了中国在世界秩序中的特殊地位,推动着中国与世界秩序的共生演化。中国制造业的未来走向如何?贸易摩擦会对此构成怎样的影响?
作者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展开了实地调研。你会看到:制造业向越南的所谓“转移”,实际上是中国供应链的“溢出”。推动“溢出”的坚实力量,是中国的民间经济。“溢出”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公司组织形式以及生产逻辑的演化,令经济空间以各种方式穿透国界。商人秩序因此有可能走上历史前台,与政治秩序共同推动世界新秩序的演化。
这本书,让你透过对制造业一线的一手研究,由表及里地看到中国制造业的真实力量与东亚制造业集聚区的演化逻辑。书里的研究不仅着眼于现实,还展示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秩序的未来可能性。
##1,这算是自媒体智库的调研报告吧,虽然文风相当自媒体,至少人家是去努力调研了。研究实际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这个态度是有的。2,赞同溢出,产业链/供应链是个复杂网络,中国产业网络已经足够稳健。3,不赞同商人秩序,这种看法太表面太迎合某种情绪,须知舞台坚实,才有“明星”的起起落落。
评分 评分##没有调研越南资本企业、访问越南企业家是一大缺憾。学术性不够强,逻辑性也不强(特别是东亚汉萨同盟的联想实在too young可行性太低),如果不告诉我这是施展写的学术著作,我会觉得是一个修过一点政治经济学的记者写的调研手记。
评分##虽以粗线条的实调和非严谨的构想来描绘“产业溢出”并推演“商人同盟”,其有限的“实证性”对穿透简化的“现象”仍有助益。跟进讨论的问题包括:1.“双(层)循环”结构仅阐述了正向性,几未涉及阻碍因素;2.按其逻辑,产业乃至更高层级的秩序在被化约为“商人秩序”和“政治秩序”时,亦含有了其所着力批判的思维的“封装性”,同样构成了对更为丰富与多元内容的“遮蔽”;3.作者多次提及的作为论述预设前提的“技术跃迁”,恰恰是要深度分析其分布的触发可能及背后的机理;4.基于历史的“同盟”构想,拟设置平行于民族国家的“独立空间”,尚未走出区域性窠臼。既然国际治理已然滞后,不妨在“东亚”与“汉萨”的同盟关系上跨度再大些……
评分##2020年初微博看到的推荐,检索微信读书没资源,先看了作者的另一本-枢纽,只觉宏观大义、晦涩难读、每每犯困、车轱辘话一堆,匆匆看了一半搁置了起来,对溢出的期待也降低了很多。 22.8.30去深图意外---临关门排队出门时发现待消毒的还书架里有一本溢出。翻了几页带回家,惰性...
评分##施展出品,必属精品。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