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伯乐(Ernst Ulrich von Waizsacker),罗马俱乐部联合主席,德国学者、政治家。他曾在包括联合国科学与技术促进发展中心在内的多所研究机构和大学担任教授和主任。他创立的伍珀塔尔研究所(Wuppertal Institute)现已成为关于能源效率、物质流和气候政策的领先智囊团。1998-2005年,他曾任德国联邦议院议员,主持全球化和环境委员会。他主笔出版了三份罗马俱乐部报告,其中《五倍级》(2010)已被翻译成中文。
安德斯·维杰克曼(Anders Wijkman),罗马俱乐部联合主席,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瑞典回收工业协会主席,瑞典国际开发署(SIDA)成员。他还是欧洲议会前议员,曾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政策负赉人等职。著有《破产中的自然》(2012)。
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份报告《增长的极限》面世,引起全世界的反响,开启了对环境和生态的关注。数十年来,报告中关于人口、教育、健康、环境、生态的预言,也都一一应验。
时隔近50年,最新报告《翻转极限:生态文明的觉醒之路》,除了更新的资料和研究再次向全世界敲晌了人地关系危机的警钟,从哲学根源去审视危机,还进一步提出了需要用“彻底的再设计”来推动一个“显著的结构转型”。整本书就是一个充满使命感和乐观主义精神的行动宣言。
《翻转极限:生态文明的觉醒之路》是由两位联合主席魏伯乐、安德斯·维杰克曼率32位俱乐部成员,为庆祝罗马俱乐部成立50周年而共同完成的第一份集体报告。对扭曲了的优选化经济框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给出建议;对于未来的发展,从宗教、哲学的根源来探讨并指出,需要转向东方所倡导的共生平衡。
##出人意料的挺好读,对可持续这件听起来很理想主义的事从政治,经济,社会上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大多需要自上而下的彻底改革,而我们这个地球上国家之间发展差异巨大,国家内部贫富悬殊,所以还是不太乐观的。在2020年的今天,疫情爆发,民粹主义抬头,大国冷战。很难说这个世界接下来会有怎样的走向,也许书中倡导的可持续是件奢侈不可及的事
评分##Well...okay.
评分 评分##翻译的真的很好,内容也不错,经济社会文化都有覆盖,涉猎广泛
评分##终于读完了这本我喜欢的书 其背景基于今天的世界已经从空旷走向拥挤 人类无法继续依赖在空旷世界时代所形成的发展观念、科学模型和价值观来管理地球 那个欧洲启蒙运动刚刚开始、美洲和非洲还是冒险家天堂的17世纪已经过去 现在描述经济增长极限的最新词汇是「行星界限」过去 化约论哲学导致的知识区隔化是造成经济和生态隔阂的原因 而在拥挤的世界里 经济活动是依靠生态圈的子系统 克里斯蒂安·费尔伯提出「共利经济」(ECG)的概念 将保护公共利益设为21世纪企业存在的先觉伦理条件 而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要求则作为影响力投资的标准改变了支撑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以利润为导向的传统投资 最后 我想分享《尼各马可伦理学》里对于共利经济的哲学源头的阐释:人类追求幸福 是为了得到幸福本身 而不是要用幸福来达到其他目的
评分 评分##Well...okay.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