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历史观 1、雾月十八日的政变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是在总结以往历次事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完备政变条件的。 《雾月十八》开篇就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
评分##《雾月十八日》大概是马克思最文采飞扬的一篇了。在这本阶级分析的经典文本中,马克思用时评一样辛辣幽默的文笔,描绘了法国从1848年推翻波旁王朝到1852年波拿巴称帝这四年间的政坛百态。令人越读越爽的不仅是马克思对纷繁的历史乱象中的清晰把握和犀利洞察,更有火力全开的嘲...
评分 评分##“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老黑
评分 评分##“当人们好像刚好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他们效劳,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
评分##读懂了这本书,就读懂了政治。
评分##马克思先是引用了黑格尔的话“一切伟大的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还补充到“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路易·波拿巴带着“拿破仑观念”对拿破仑进行拙劣的模仿。 但是马克思没有像雨果和蒲鲁东那样仅仅对波拿巴本身进行批判,而是对当时的社会历史成因进行分析。他将1848年到1852年分为三个阶段,发现波拿巴通过几次小政变分裂资产阶级内部派别,而他能成果的地方首先在于“愚蠢、无知和卑鄙的一群不是别人,正是资产阶级本身。”,其次在于波拿巴代表了当时法国数量最多的保守派小农阶级,而又因为当时工农没能联盟,导致一切阶级都反对无产阶级,六月起义失败。 所以波拿巴是在多重因素下取得了胜利,而“拿破仑的铜像就将在旺多姆柱顶上倒塌下来。” 马克思的历史分析不仅深刻到位,而且文笔也很好。
评分##老马的历史评论很了不得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