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5-01
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國著名哲學傢,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錶之一。
孫周興,現任同濟大學哲學係教授,人文學院院長,《同濟大學學報》主編等。主編《海德格爾選集》被評為1997年中國十大好書。
《什麼叫思想?》是馬丁•海德格爾1951-1952年間所做的兩個講座。第一個講座展開為對作為西方形而上學之“完成”的尼采之基本立場的爭辯。第二個講座包含著一種與巴門尼德的存在曆史性的對話。前者為“形而上學之完成”,而後者為“開端性的思想傢”中的標誌性人物。兩個講座包含一種根本的關於“什麼叫思想?”的存在曆史性的沉思,取該問題預先確定的雙重統一的定嚮。它們追問思想意味著什麼,但它們同時也追問思想曆史性地把什麼任務交給人。
什麼叫思想?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什麼叫思想?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太精彩瞭! 關於“思有同一” 巴門尼德。在海德格爾看來,思想在留心於存在者之存在的時候、以及在場時,思想歸屬於存在者之存在,在此意義上,思想與存在者之存在共屬一體。 康德的 “一般經驗的可能性條件同時也是經驗對象的可能性條件······” 海德格爾看來,經驗即為錶象,也就是思想。經驗對象,即存在者,即存在者之存在。 黑格爾 “存在就是思想” 海德格爾看來,思想是依附於、歸屬於存在者之存在,思想隻有在存在者之存在中、和存在者之存在之時纔有其本質。
評分 評分##從尼采到巴門尼德,從形而上學的終結迴溯開端,準備跳躍
評分##風高夜黑密林中,三岔路口,慌於擇路,隻留意一束光從天而降,便跟隨前行,沒留意此路何以敞於密林之中。走著走著,天光大亮,不亦樂乎,路邊跳齣一個人,大呼:「且看地上!」話音未落,被當做剪徑的強人推倒於溝壑,那人淚水漣漣,在路邊大哭。那人自稱名為尼采。
評分 評分##隻能大概理解講尼采-復仇精神-錶象性思維的第一講。對講巴門尼德一句箴言的第二講,束手無策。
評分(1954)科學並不思。甚至作為科學之源頭和科學之基礎的形而上學(或一般而言的哲學)也不“思想”——是所謂“哲學的終結與思想的任務”。海德格爾抓住瞭“兩端”,以兩個講座分彆處理尼采與巴門尼德,前者為“形而上學之完成”,而後者為“開端性的思想傢”中的標誌性人物。永恒在瞬間中存在——在海德格爾看來,這正是尼采後期哲學的要義所在。在以“神性”為標誌的傳統形而上學的“永恒”和“超越”思考終結之後,尼采關注“如何安頓個體此在生活”這樣一個實存論問題,不再主張任何具有形而上學(神學)色彩的謀求永恒的超越論,而是采取瞭一條“把瞬間永恒化”的路徑。在前蘇的巴門尼德思想中,人還不是主體性意義上的人,人的活動還是非對象性的,人是受“存在之命運”的規定、被存在所“用”纔去言說(讓呈放)和思考(留心)存在者之存在的
評分##從尼采到巴門尼德,從形而上學的終結迴溯開端,準備跳躍
評分(1954)科學並不思。甚至作為科學之源頭和科學之基礎的形而上學(或一般而言的哲學)也不“思想”——是所謂“哲學的終結與思想的任務”。海德格爾抓住瞭“兩端”,以兩個講座分彆處理尼采與巴門尼德,前者為“形而上學之完成”,而後者為“開端性的思想傢”中的標誌性人物。永恒在瞬間中存在——在海德格爾看來,這正是尼采後期哲學的要義所在。在以“神性”為標誌的傳統形而上學的“永恒”和“超越”思考終結之後,尼采關注“如何安頓個體此在生活”這樣一個實存論問題,不再主張任何具有形而上學(神學)色彩的謀求永恒的超越論,而是采取瞭一條“把瞬間永恒化”的路徑。在前蘇的巴門尼德思想中,人還不是主體性意義上的人,人的活動還是非對象性的,人是受“存在之命運”的規定、被存在所“用”纔去言說(讓呈放)和思考(留心)存在者之存在的
什麼叫思想?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