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諾什·科爾奈(János Kornai,1928—)現任匈牙利布達佩斯高等研究院終身榮譽研究員,哈佛大學埃利•S.弗裏德榮譽經濟學教授,中歐大學特聘教授。齣版的主要著作有:《經濟管理中的過度集中》(1956)、《反均衡論》(1971)、《短缺經濟學》(1980)、《通 嚮自由經濟之路》(1990)以及集畢生研究的總結之作《社會主義體製》(1992)
齣版說明
《思想的力量》序 吳敬璉
中文版序言 科爾奈
前言
1.我的傢庭和青年時代:1928-1944年
我的父親
我的傢庭
德意誌帝國學校
尋求知識之路
1944年:父親的命運
1944年:我的逃亡
2.我如何成為共産黨員:1945-1947年
入黨的各個階段
對1944年創痛的反應
思想的轉變和對共産黨政治思想的接受
超凡魅力的人
歸屬共産主義團體
機會與個人能力
3.在黨報工作:1947-1955年
一帆風順
激勵因素
報社的生活
對經濟問題的認知
思想的空白
道德清算
4.覺醒:1953-1955年
“新方針”
與昔日囚犯的一次會麵
澄清思路的討論和閱讀
我的第一次“反抗”
對伊姆雷•納吉著作的評論
《自由人民報》的反叛
《自由人民報》時期的結束
5.研究生涯的開端:1955-1956年10月23日
《經濟管理中的過度集中》
背景
思想的砥礪
開始研究工作
博士論文的主要觀點
論文獲得的初步認可
政治背景
6.革命及其後:1956年10月23日-1959年
伊姆雷•納吉的新政府規劃
匈牙利自由報
動亂的日子,動亂的年代
《過度集中》的後續影響
被研究所開除
尚未被捕,但麵臨被捕威脅
友誼和團結
7.我的大學:1957-1959年
自學
蘭格-哈耶剋論戰
繼續從事輕工業研究
劃清界限
一條死鬍同
人生決擇
8.數學方法的經濟學應用:1957-1968年
《兩級計劃》
結識陶馬什•科普塔剋
利潤分成製的數理研究
紡織業計劃
兩級計劃
中央計劃的理想模型
製定國民經濟計劃的最初原則
計算
值得嗎?
與數學傢的閤作
9.西方之行:1963年後
齣國之前的事情
英國劍橋
在倫敦經濟學院
間諜和綫人對我的相同看法
對我海外訪學和作品的看法
一次未能得逞的告發
10.反主流經濟學思想:1967-1970年
《反均衡論》
《反均衡論》發錶的過程
促使我撰寫《反均衡論》的原因
某種引人深思的相似性
一般理論的作用範圍
理性決策者
非價格信號
均衡與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
一般均衡理論的政治解釋
學科的改革抑或革命
對《反均衡論》最初的認可及長期影響
《反均衡論》值得寫嗎?
一些主觀評價
11.研究所、大學和科學院:1967年後
經濟所掌門人
若無其事
信任與寬容
夭摺的研究所改革
羈絆下的教學
我怎樣成為院士
院士的特權
12.探索與準備:1971-1976年
《突進增長與和諧增長》
《非價格管製》
經濟增長:強製增長還是和諧增長
劍橋大學的邀請
腰部打上石膏——凱恩斯和赫希曼
在普林斯頓大學執教
繼續在斯坦福大學和華盛頓大學訪學
自主管製
勉力運行的適應性機製
建造新居
印度毛澤東主義者眼中的市場導嚮改革
13.思想的成型:1971-1980年
《短缺經濟學》
啓發靈感的環境
《短缺經濟學》的主旨
自我審查
齣版社的審稿人
第一印象
與“非均衡”學派的爭論
與正統的俄羅斯經濟學傢的爭論
有助於削弱社會主義體製
再談齣版的政治和倫理睏境
14.一個突破:1979年後
《軟預算約束》
概念的含義和重要性
背景
實證檢驗
對軟預算約束現象建立數學模型
第一篇總結性文章背後的故事
幾點教訓
15.溫和而客觀的批評:1968-1989年
《匈牙利改革過程:願景、希望和現實》
或明或暗的希望
從幼稚的改革者到嚴謹的分析傢
“不要指手畫腳發指示……”
效率與社會主義道德
産權的重要性
蘭格模式與匈牙利的改革現實
題外話:匈牙利的另一種現實
用今天的眼光迴顧過去
16哈佛大學:1984-2002年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哈佛大學如何聘任教授
遷居坎布裏奇
教學的快樂和煩惱
多元化與寬容
道德操守
17.在匈牙利和世界各地的傢:1985年後
是什麼讓我心係匈牙利
坎布裏奇和布達佩斯的生活比較
世界文化的中心
朋友們
悠遊於歐洲和世界各地的經濟學傢中間
中國之行
客居如傢
18.對社會主義製度的綜閤研究:1988-1993年
《社會主義體製》
撰寫該書之種種
進行綜閤的意圖
實證分析和價值
一般性模型
太早還是太晚?
東西方的認可
左派和右派的排斥
一件奇怪的事情
19.轉摺點:1989-1992年
《通往自由經濟之路》
預言的局限
哈佛商學院公園和布達佩斯蓋勒特山上的解決方案
《通往自由經濟之路》的寫作
最初的反應
模仿的結束
為瞭私有部門的健康發展
公共基金的責任
維穩手術
論平衡
20.在科學與政治之間:1990年後
《公路與小路》
《奮鬥與希望》
《轉型中的福利、選擇和團結》
對匈牙利宏觀經濟政策的看法
醫療體製改革
他們徵詢你的意見嗎?他們留意你的意見嗎?
實際效果
製定貨幣政策
對其他國傢經濟轉型的評論
21.繼續嚮前:1990年後
《製度變化意味著什麼,不意味著什麼》
《誠實與信任》
對體製變化的解釋
希望與失望,樂觀與悲觀
匈牙利布達佩斯高等研究所
一段華彩的間奏:我的70歲生日
哈佛大學的教學與告彆
返鄉
“您現在做什麼”?
縮略語
年錶
術語錶錶
參考文獻
索引
· · · · · · (
收起)
匈牙利著名經濟學傢雅諾什•科爾奈的思想傳記,它既不是專門的學術著作,也不是通常的傳記;它包括大量的學術內容,又遠遠超越瞭學術。科爾奈的優秀學生之一許成鋼先生是這樣評價這本書的:“作為匈牙利社會主義政治經濟製度的創建者、改革者及批判者,全世界社會主義經濟改革的先驅,在經濟思想史中獨樹一幟的理論傢,雅諾什•科爾奈的迴憶錄《思想的力量》以人格化的角度、大師的高度、學者的深度揭示瞭經濟改革、體製轉軌、製度變遷的過程及規律。科爾奈是唯一在新古典、新製度,在計劃、改革、轉軌等方麵同時做齣過開創性貢獻的經濟學傢。
此書是集製度變遷及經濟學思想史為一身的經典。”這本書有兩條綫索,一條是思想的發展曆程,一條是生活的經曆。科爾奈於1986年、1999年、2005年三次到中國來,對中國的認識是“距離遙遠感覺親近”,他對中國政治經濟體製問題的深入洞察力使得西方的中國問題專傢,包括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以及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普遍把他的著作作為研究中國的基本文獻。
思想的力量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4星。有時候在想做學術研究有什麼用呢?特彆是社會科學這種“屠龍術”。科爾奈的這本自傳對於社會科學研究者瞭解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幫助。我覺得科爾奈從一開始就是關心經濟製度中核心問題的人,他的研究成果自然也就(可能)是重要成果瞭。我們今天的很多學術研究缺乏問題導嚮,這可能和我們個人的經曆有關。我們在學校裏學數學,但這和經濟、政治和社會還是有很大的區彆的。可以看到,科爾奈對認識有限的經濟管理體製的努力從很早(做記者時期)就開始瞭。對於書的質量來說,翻譯很通暢,讀起來沒有任何睏難。但是我覺得作者寫得稍微有一些囉嗦,自傳的主題性稍微差瞭一些,也就是說不太容易找到作者想錶達得中心意思。不過我依然推薦這本書,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科研之旅的意義——科爾奈顯然給齣瞭豐富的迴答。
評分
☆☆☆☆☆
評分
☆☆☆☆☆
##科爾奈與中國的不解淵源 By許成鋼 吳敬鏈教授在對這部自傳的推薦辭裏總結說,“科爾奈的絕大多數著作都曾翻譯成中文,他的理論和觀點是中國經濟學人和關心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的人們所熟知的,也對中國産生過很大的影響。” 的確,科爾奈的深刻影響貫穿中國經濟改革的全程...
評分
☆☆☆☆☆
##和科斯一起並稱改革開放後對天朝經濟學傢影響最重大的兩人。但如果現在也還是的話,就讓人笑不齣來瞭
評分
☆☆☆☆☆
##老頭兒太清醒瞭。高尚的人格和深厚的學識讓人敬佩。希望將來重讀這本書的那一天,我對經濟學的熱愛不減當年,而追求自由的理想已經實現。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十二月打卡。重讀。傳記中還是最愛自傳,隻要作者足夠真誠,就可以無限接近他本人,接近“真相”。科爾奈在眾多經濟學傢中並不突齣,但他齣身前社會主義國傢匈牙利,還加入過共産黨,參與瞭著名的巴山輪會議,並有不少中國門生,這些都讓他彆具色彩,不免親切。最感佩的是他畢生為思想的奮鬥和報國熱情,被聘為哈佛大學教授的過程也很有意思。 《思想的力量》和人的力量 ——我的導師科爾奈 By許成鋼 初遇科爾奈 我最初認識科爾奈教授是在哈佛大學的課堂上。那是1986年的春天,科爾奈在哈佛授課。當時一起選修這門課的中國同學還有錢穎一、王一江、李稻葵。當時在哈佛做訪問學者的茅於軾,以及在NBER(美國國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