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照,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本名李明骏,1963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曾任《明日报》总主笔、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台北艺术大学兼任讲师、《新新闻》周刊总编辑、总主笔、副社长等职;现为新汇流基金会董事长,“诚品讲堂”、“敏隆讲堂”长期经典课程讲师,并在News98电台、BRAVOFM91.3电台主持广播节目。
主要著作有《迷路的诗》《我想遇见你的人生》《故事照亮未来》《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及现代经典细读系列等四十余种。
《左传》帮助我们在两千多年后,都能够具体感受到什么是封建秩序,封建秩序中人们如何思考、如何行事,也能够具体感受到,这样一套存在了几百年的秩序逐步衰颓瓦解,对这些人的生活、感受,产生了多大的冲击。
今天被通称为“春秋”的历史时期。“春秋”之名源自《春秋经》,不过若是光看《春秋》经文,我们只能对那个时代雾里看花,很难谈得上认知了解,“春秋”的人与事,今天我们能够谈论“春秋”的历史,其实主要靠的是《左传》所提供的扎实内容。《左传》虽然也有对《春秋》文字上的解释,但那只占很小一部分,主要的部分,是以事解经,将实然的事件铺排出来,可以供人和《春秋》经文的记录方式互相参照对应,如此来显现《春秋》正名的精神与手法。
宋代的王安石嘲笑《春秋》是“断烂朝报”。因为《春秋》对事件的记载太简陋了:用了一万八千字记录了两百四十二年的事情!传一般来说是解释经文的文句的,《公羊》《谷梁》皆是如此。但《左传》里更多阐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即“以事解经”。杨照很会讲故事。从《古文观止》和《古代汉语》中得到的关于《左传》的印象是这是一部很无聊的历史书。但是我读到晚上十二点都不想睡觉。
评分 评分 评分##很薄的一本书,指望靠这读懂18万字的《左传》是不可能的。所以本书节选了桓公十八年到庄公十六年(前694-前678)的一个段落,从鲁桓公之死写到齐桓公称霸,字斟句酌地分析《春秋》和《左传》的细微差异,说清楚了很多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 本书的前两章明显优于后三章,后三章只是对《左传》原文做出翻译,阐述和分析的部分不如前面深刻,很多地方只是流于表面,甚至很有“诸儿”这种常识性错误。
评分##一本好看的《春秋》、《左传》入门,原先寥寥几句的经文经过作者解释后成了完整的故事,把其中的因果道理都给说明白了。
评分 评分##周代商后发展一套“天命论”来维持统治合法性。易中天教授作比喻:“天”(“上帝者,天之别名也”)是董事长,周王(“天子”)由董事长委派管理,干得好就千秋万代,干不好撤掉换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周王族(“诸侯”)是部门经理,由周王“封土、建国”(“封建”)。这套规则随着中央周王没落而没落,地方大鱼吃小鱼,“霸道”代替“天道”。孔子一心恢复周礼(老夫子开倒车?),于是作《春秋》或明或暗维护周王谴责野心家(“乱臣贼子惧”),发挥我国史官优良传统(“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安妮薇~然并卵~过时就是过时,黄昏不复天明。
评分 评分##2022.03.22 感觉不如讲《史记》和《论语》精彩。 《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史书,司马迁曾明确表示:“孔子厄而作《春秋》”。早在孔子出生前就有《春秋》流传,并已具备约定俗成的一套传统义例,即所谓“书法”。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编定了这部记载当时历史大事的史书《春秋》,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