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宜莊,女,滿族,北京市人,1968年赴內濛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插隊,1974年迴城。先後從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獲史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所研究員,專業為清史、滿族史。著有《清代八旗駐防研究》《滿族的婦女生活與婚姻製度研究》《最後的記憶:十六名旗人婦女的口述曆史》及《中國知青史•初瀾》等。
本書主要是旗人婦女的口述。作者認為,隻有從這些獲自民間婦女的資料與通常帶有權力意識的和民族中心主義的正統知識的比較中,我們纔可以重新認識被邊緣化瞭的一些人物和日常事件,並找到新的意義。
本書訪談主題集中於三點:一是相對漢族而言,這些有著旗人背景的婦女,對於自己齣身的民族是否具有以及具有的是什麼樣的集體記憶;二是滿族婦女的生活、婚姻、生育狀況與族際通婚情況;三是辛亥革命以後這些婦女的傢庭變遷和個人的生活經曆。
##作者口述史處女作《最後的記憶:十六位旗人婦女的口述曆史》(1999)的再版,加入的後續訪談都已收入瞭《老北京人的口述曆史》,除幾張照片外並無新內容。
評分##因為作者的調采及鈎沉水平問題,口述材料整體散亂、盲目、價值不大。
評分 評分##非常有意思的專題研究。雖然人的記憶不能盡信,但作者提供瞭十六名受訪者的訪談錄(其中一名是書信往來),談話內容可以相互比照,盡最大可能拓展瞭我的想象,讓我能夠窺見某些清末民國至今旗人婦女的生活細節。 其中讓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幾個細節有: 一、這段特定時期裏,滿族人的規矩特彆繁瑣,繁重到讓多位受訪者都提及,要麼是本人親身經曆,要麼是她們母親的經曆。磕頭請安的次數數不勝數。因為貧窮,沒有人幫工,要從早到晚地乾活,天沒亮就要起來做飯,給婆婆梳頭,公婆吃飯要站著侍候……; 二、在丈夫傢裏,丈夫的姐妹地位比較高,可以給嫂子排頭吃,讓我對“姑奶奶”這個詞有新的理解; 三、多位受訪者提及母親的慘痛生育經曆,我的記憶裏至少有兩位講到因此而十分痛恨父親
評分##妙趣橫生!
評分 評分 評分##《最後的記憶——十六位旗人婦女的口述曆史》是定宜莊為16為旗人婦女做的口述訪談,書中傳遞瞭很多在曆史轉摺時期滿族婦女的生活信息,對於我們瞭解辛亥革命前後旗人婦女的生活狀況提供瞭很好的資料。雖然作者的訪談對象隻有十六位,但是這些婦女身上所傳遞的信息是非常豐富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