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女,1954年生於北京。1969年隨母親張純音下放河南息縣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五七”乾校。1977年考取蘭州大學外語係,1982年畢業分配至北京。先後從事英語教學和特殊教育研究工作。1994年移居日本。1996年至2010年任日本一橋大學講師。近年撰寫多篇迴憶文章,先後發錶在《博覽群書》《老照片》《溫故》等刊物上。
《乾校劄記》為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張純音之女徐方所作的迴憶錄。1969年,徐方隨母親及學部(中國社科院前身)的一眾學者下放到河南息縣“五七”乾校。當時隻有十五六歲的她,用少年的眼光寫齣瞭顧準、俞平伯、何其芳、呂叔湘、丁聲樹、陸誌韋、巫寶三、駱耕漠、吳敬璉、陳瑞銘等知識分子的灰色往事,首度大量披露瞭其中鮮為人知的一手材料。《乾校劄記》另外還收錄瞭作者關於張純音、張耀翔、陳翰笙和孫傢琇等老一輩知識分子的迴憶文章,具有極高的史料和文學價值。
##作者對“苦難”有悲憫之情,對經受“苦難”的具體的人卻非常淡泊。在書中,其認識的,被認為是有價值的知識分子所遭受的苦難,字裏行間能感受到切膚之痛。對當地的農民,卻仿佛是在講述“彆人的責任”。我們是我們,而他們是他們。少年時期有那樣的經曆,卻還是把知識分子和農民看成兩個物種,多少讓人感到吃驚。
評分##還有薄某人對顧準的迫害 信陽事件有敘述
評分 評分##16年9月聽讀完成。 全書篇目編排較亂,不過可能因為本來也就是短篇文章的結集吧。 文筆方麵一般,或者說並沒有什麼文筆可言,隻是學生作文式的平鋪直敘而已。唯可貴在一手素材,視角切近。 不過即使這樣,也還是比季羨林寫得好一點兒。季羨林的牛棚止於敘述,沒有思考,沒有追問,最後就隻變成“每個欺負過我的人後來都沒有好下場”……不知道是視角真的短淺如此,還是明哲保身至此。 本書則至少有發齣追問和嘗試思考。雖然仍不夠,遠不夠。少年視角、年齡有限,也並不是幾十年後迴顧時仍然逃避追問和思考的理由。這一點上要佩服幾個正經史學傢,可以用十分學術的方式寫齣十分辛辣的問題。
評分 評分##為顧準加一星。極具曆史質感和生活細節的乾校記錄。
評分##還有薄某人對顧準的迫害 信陽事件有敘述
評分##還有薄某人對顧準的迫害 信陽事件有敘述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