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1879—1942年),字仲甫,安徽懷寜(今安慶)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曾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主編《新青年》雜誌,積極提倡民主與科學,倡導文學革命,影響力極大,引領當時的社會思想潮流。由亞東圖書館齣版的《獨秀文存》影響瞭無數青年。他後來又與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成為另一思想陣地。五四運動後期,開始接受和宣傳馬剋思主義。1920年初潛往上海,在共産國際的幫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産黨早期組織,同時與其他各地的先進分子聯係,發起成立中國共産黨,成為中國共産黨的主要創始人。
《獨秀文存》共三捲四冊。分彆為論文、隨感錄,書信。其中論文主要為發錶在《新青年》上的作品,如《敬告青年》、《法蘭西與近世文明》等。《隨感錄》多為數十字,乃至百餘字的雜感,涉及社會問題、思想問題、學術問題等。書信部分為主創《新青年》時期學生、教授、學者、文化保守主義者,《新青年》同僚寫給陳氏的信件(不少為公開信),陳獨秀針對來信的內容,或駁斥,或贊同,或辨析,內容精闢,深刻。對新文化運動産生瞭巨大的推動作用。
《獨秀文存》1922年8月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初版,先後多次再版。在當時有著極大的影響力。但因時光久遠,這一珍貴文獻逐漸消失,存世量很少,收藏價值非常高。
##在圖書館看瞭1923年版的。泛黃的紙張散發著書香。陳獨秀是個真性情的人,有纔華,人脈也很廣泛。但是為什麼一生經曆卻是那麼坎坷呢?因為他太希望做伏爾泰那樣的人,以至於忽略瞭國情,全麵照搬西方(或蘇聯)。中國是有著悠久曆史文明的國傢,曆史中不少進入中國的文化,但是這些文化都沒有在中國保持純粹的狀態,而是被同化瞭。現代思想與馬剋思主義也是如此,它們來到中國也需要結閤中國國情,需要中國化。不中國化,就會遭遇各種睏難。
評分 評分 評分##在圖書館看瞭1923年版的。泛黃的紙張散發著書香。陳獨秀是個真性情的人,有纔華,人脈也很廣泛。但是為什麼一生經曆卻是那麼坎坷呢?因為他太希望做伏爾泰那樣的人,以至於忽略瞭國情,全麵照搬西方(或蘇聯)。中國是有著悠久曆史文明的國傢,曆史中不少進入中國的文化,但是這些文化都沒有在中國保持純粹的狀態,而是被同化瞭。現代思想與馬剋思主義也是如此,它們來到中國也需要結閤中國國情,需要中國化。不中國化,就會遭遇各種睏難。
評分 評分##自來亡國多妖孽,一世興衰照眼明。 幸有艱難能煉骨,依然白發老書生。
評分 評分##一個從教材和傳記裏可能無法獲得全部真實麵目的人。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