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觀念史稿》全麵揭示西方政治觀念的曆史脈絡,是政治觀念史與政治史結閤的卓越嘗試。
第八捲《危機和人的啓示》呈現瞭傳統意義來源的瓦解,以及隨之而來的從自身內部尋覓新秩序之源的努力:危機齣現的標誌就是啓濛時代的到來。
本捲把目光對準具有偉大心靈的個體,他們尋求從現時的分裂邁嚮未來的秩序召喚。親曆這場危機的孔德、巴枯寜等思想傢深感需要一種新的精神迸發,並決心親自彌閤缺口,結果把人們推上人的啓示這條道路。
這場危機的普遍性並不限於醉心末世革命的狂熱夢想,在相對溫和的啓濛運動中亦可找到其迴聲。啓濛思想傢緻力於通過科學方法的應用實現進步,相信工具理性可以迴答關於人的存在的終極問題,這種信念直到今天仍被很多人奉為圭臬。
##和捲七比,力度下降很多,但仍不失為優秀。
評分##沒錯,又是實證主義。實證主義成瞭恢復政治科學最為緊要的問題。本捲中譯本將部分章節歸入瞭《沒有約束的現代性》一書,移除的章節主要涉及到黑格爾和馬剋思。對黑格爾的曆史哲學的反思也是沃格林發展自己的曆史哲學的一大對手也是助力。
評分##孔德地位很高
評分##沒錯,又是實證主義。實證主義成瞭恢復政治科學最為緊要的問題。本捲中譯本將部分章節歸入瞭《沒有約束的現代性》一書,移除的章節主要涉及到黑格爾和馬剋思。對黑格爾的曆史哲學的反思也是沃格林發展自己的曆史哲學的一大對手也是助力。
評分##反復讀瞭下巴枯寜,把握瞭思想史脈絡但啓發性不大。“革命的意誌不受曆史必然性概念的束縛”即巴枯寜的無政府,然而對“革命的存在”的再認有些類似於不那麼“優美靈魂”的加繆,采取否定性的言說方式暗示革命的進路(沃格林總結為“神秘行動主義”)未必比馬剋思更有指導性,但二者未必有根本性的分歧。巴枯寜對曆史事件的思考:不以偶然性的設想解釋曆史,即“將反動黨派視為曆史意外,或隨時間消失的一種濛昧主義形式打發掉”,這一觀點是好的。
評分##八捲本完結撒花,作為日後深入西方思想史的永久指針來反復參考。
評分##溫吞水,黑屁不少
評分##最後一捲,原題《從啓濛到革命》,從百科全書派奠基的啓濛派進步主義、曆史主義、實證主義,帶來一種邪惡的終末論幻景。它把靈魂朝嚮超驗實在的神義論問題,置換成通過外在權威「立法者」將人工具化,以達成人義論救贖。這類靈知主義扭麯之後,進步論、功利性科學主義、中世紀黑暗論、現代化至上、曆史主義價值論紛紛齣現,它們本身就意味著對存在秩序的遮蔽,這也留下瞭文明自我認知的空洞需要填補。
評分##反復讀瞭下巴枯寜,把握瞭思想史脈絡但啓發性不大。“革命的意誌不受曆史必然性概念的束縛”即巴枯寜的無政府,然而對“革命的存在”的再認有些類似於不那麼“優美靈魂”的加繆,采取否定性的言說方式暗示革命的進路(沃格林總結為“神秘行動主義”)未必比馬剋思更有指導性,但二者未必有根本性的分歧。巴枯寜對曆史事件的思考:不以偶然性的設想解釋曆史,即“將反動黨派視為曆史意外,或隨時間消失的一種濛昧主義形式打發掉”,這一觀點是好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