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宝宝说话

听宝宝说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育如 著
图书标签:
  • 婴幼儿语言发展
  • 亲子沟通
  • 早期教育
  • 语言启蒙
  • 育儿经验
  • 宝宝说话
  • 家庭教育
  • 0-3岁
  • 儿童心理学
  • 语言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泰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ISBN:9787544369633
商品编码:3020872880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听宝宝说话

定价:36.00元

作者:周育如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443696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父母或许觉得孩子都不哭了真好带,但事实上,这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现象,是婴儿人生放弃努力的*步。父母还是依需求响应孩子才是上策。●0~6岁对宝宝的成长定型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0~6岁是孩子身体、大脑和各项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80%大脑突触的联结都在这段时期内完成,同时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附有婴幼儿发展里程碑等量表:“婴幼儿发展里程碑”“新生儿反射动作总表”“注意力检测表”,全面掌握宝宝发展进程,照顾质量才能有效支撑孩子成长的需要。●依照身心发展的阶段,给予孩子*合适的早期教育:新手父母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轻松理解宝宝成长背后“原来如此”的发展脉络。如果不想让你的孩子成为“熊孩子”,对孩子0~6岁的教养质量至关重要!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写给婴幼儿父母的科普书,内容介绍了0~6岁之间婴幼儿各领域的发展,以及父母跟孩子互动的重要教养技巧。

0~6岁是孩子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80%大脑突触的联结都在这段时期内完成。书中不仅介绍了婴幼儿各年龄段在生理、认知、语言、社会情绪方面发展的表现,帮助父母及早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处于发展的哪个阶段、是不是发展过慢或者停滞;还帮助父母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建立与孩子互动时重要的教养习惯和思路,建立依附关系。让父母用心去了解孩子,以合适的方式帮助孩子成长。

希望父母们看了之后,了解到0~6岁这段期间的成长对孩子一生至关重要,然而父母在这段时间教养的质量又是多么关键。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了解孩子,以合适的方式帮助孩子成长吧!

目录


目录

推荐序| 安心成家,和乐育儿 004

作者序| 用爱塑脑 006

前 言| 在开始阅读之前 008

部 基本观念

婴幼儿发展,父母千万别缺席 012

新手爸3堂必修课 015

婴幼儿发展的关键里程碑 019

第2部 生理发展

宝宝的睡眠和哭泣 038

掌握6 要素,长出聪明大脑 042

身体动动,智力情绪up!up ! 047

第3部 认知发展

心智的发育:婴幼儿认知发展 056

孩子是否有注意力的问题 059

如何让孩子更聪明:智力可以教吗? 064

第4部 语言发展

孩子表达差,何时该就医? 068

学会说话前,让婴儿手语来帮你 071

父母是宝宝的阅读教练 074

第5部 社会情绪发展

什么是幸福呢? 082

安全依附,建立孩子情感根基 084

情绪发展的3个面向 089

从“我”到“我们”,人际交往能力影响一生 095

在对的时候,给他需要的知识 101

如何教养出道德成熟的孩子 107

孩子的自律并非一蹴而就 112

第6部 教养理念

教养派别这么多,父母怎么办? 118

幼儿只是年幼,不是肤浅 122

比学习书本和才艺更重要的事 125

游戏,好的心智和人际交往训练 128

第7部 观察与管教

管教前,先找对原因 134

诊断孩子行为,从观察做起 137

认知教导 情感体验,达成有效管教 140

陪伴孩子,父母人在心也要在 146

幼儿需要读经吗? 151

讲了“对不起”之后…… 154

第8部 疑难杂症篇

看待孩子的眼光 158

吃饭让皇帝也头大 160

晚上不睡觉,全家熊猫眼 163

没完没了的吵架和告状 166

黏人孩子的分离焦虑 170

瞎掰?说谎?真真假假分不清 173

动不动就生气、唱反调 176

结语| 北风与太阳 179

作者介绍


周育如早教专家

台北清华大学幼儿教育系副教授。

曾任台湾中央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所阅读与学习研究室博士后研究员、《儿童生命教育专刊》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心智认知、社会情绪发展、读写发展、亲子共读、亲子言谈分析等。经常受邀于幼教保姆、父母亲职团体讲授儿童发展知识,累计上百场专题演讲,深受众多妈妈信赖。


文摘


序言



听宝宝说话 简介 在成长的旅途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独一无二的书,等待着我们去细细品读。从咿呀学语到滔滔不绝,从懵懂无措到理解万千,宝宝的每一次发声,每一次眼神的传递,都是他们在与世界进行着最真挚的交流。这本《听宝宝说话》并非一本关于语言学理论的学术著作,也不是一本详尽的育儿手册。它是一扇窗,一个邀请,邀请您一同走进宝宝那充满奇思妙想、情感充沛的内心世界,学会倾听,并由此开启一段更深入、更有意义的亲子连接。 我们常常习惯于用大人的视角去解读孩子的行为和声音,急于纠正他们的“错误”,或者用我们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引导。然而,真正的理解,始于放下预设,静心聆听。宝宝的“语言”远不止我们耳朵听到的那些音节和词汇。他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次肢体语言,每一次专注的眼神,甚至每一次沉默,都在诉说着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情绪、他们的好奇,以及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认知。 《听宝宝说话》的核心,在于引导读者建立一种新的“听”的方式。这是一种超越声音的听,是一种用心去感受的听,是一种尊重和共情的听。书中将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贴近生活的场景,以及富有启发性的思考,带领您去发现宝宝那些被忽略的“语言”,去解读那些隐藏在“无意义”声音背后的深层含义。 第一部分:超越声音的语言——看见宝宝的需求 我们知道,刚出生的宝宝只能通过哭泣来表达他们的需求。但随着成长,他们的表达方式会越来越丰富。这本书将帮助您辨析不同啼哭声背后的细微差别——是饥饿、尿布湿了、困倦,还是仅仅需要被拥抱?但这仅仅是开始。 当宝宝开始发出“咿呀”声时,他们可能在尝试模仿您,也在探索自己的发声器官。这些看似无意义的声音,实则是他们学习和建构语言的基石。书中会提供一些观察宝宝早期发声的视角,例如,当您用充满爱意的语气回应他们时,他们会更积极地尝试发声;当您重复他们的音节时,他们会感到被关注和鼓励。 更进一步,当宝宝能够用简单的词汇表达时,我们往往会急于让他们说出“标准”的词语。但《听宝宝说话》倡导的是,先去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当宝宝指着一个球,说出“球球”时,您不必纠结他发音是否准确,而是欣喜地回应:“是球球呀!你想玩球球吗?”这种回应,不仅肯定了宝宝的努力,也为他们提供了更丰富的语言输入。 书中还会探讨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如何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例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当你想要他做某事时,他摇摇头,这是拒绝;他伸出手,想要你抱抱,这是依赖和亲近;他盯着你看,然后又看向玩具,这是在征求你的意见。这些都是宝宝在“说话”,只是他们使用的不是成人语言。我们将学会如何解读这些信号,避免误解,及时给予回应。 第二部分:情绪的低语——读懂宝宝的心 宝宝的情绪是直接而真实的。他们不会像成人一样压抑或掩饰。然而,有时我们却难以捕捉到他们情绪的细微变化。这本书将带您走进宝宝的情绪世界,学习如何“听”懂他们的喜怒哀乐。 当宝宝因为被忽略而皱起眉头,或者因为得到关注而咯咯发笑时,这些都是他们情绪的直接反映。书中会提供一些观察宝宝情绪的线索,例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声音的语调等等。例如,一个兴奋的宝宝,可能全身都在颤抖,发出的声音也更加响亮;一个沮丧的宝宝,则可能蜷缩起来,声音低沉。 我们会探讨如何区分宝宝不同的情绪。是单纯的生气,还是夹杂着委屈?是失望,还是担忧?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联想,您会发现,宝宝每一次情绪的爆发,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原因,可能只是您没有及时捕捉到。 书中还会强调共情的重要性。当宝宝因为挫折而哭泣时,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安慰,更是理解。您不必立刻解决问题,而是先蹲下来,用温柔的声音说:“宝宝,你很难过,因为……是不是?”这种共情式的回应,能够极大地安抚宝宝的情绪,并让他们感到被爱和被理解。 我们还会讨论如何帮助宝宝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宝宝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时,他们就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例如,教他们说“我有点生气”,“我感到很开心”。这不仅仅是语言的习得,更是情商的培养。 第三部分:好奇的探险——回应宝宝的探索 宝宝对世界充满了无穷的好奇。每一次的观察,每一次的提问,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他们在进行一场意义非凡的探险。这本书将教您如何成为宝宝探险旅程中最忠实的倾听者和支持者。 当宝宝指着天空中的鸟儿,发出“啊——”的声音时,他们可能是在表达惊叹,也可能是在提问“那是什么?”。此时,您的回应至关重要。您可以简单地重复他们的声音,或者用充满好奇的语气说:“是鸟儿呀!它在飞!”让宝宝感受到您的回应是充满乐趣和探索的。 书中会分享如何引导宝宝的提问。宝宝的“为什么”是他们求知欲的体现。您不必每次都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可以反问,或者引导他们自己去观察和思考。例如,当宝宝问“为什么叶子会掉下来?”时,您可以说:“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叶子是从哪里来的,又会到哪里去?” 我们还会探讨如何支持宝宝的独立探索。当宝宝试图自己穿衣服,或者自己吃饭时,即使过程会很慢,甚至有些混乱,您都应该给予耐心和鼓励。您的支持,是对他们探索能力的肯定。 第四部分:亲子连接的桥梁——倾听,让爱更深 《听宝宝说话》最终落脚于如何通过“倾听”,来建立更深层次的亲子连接。当您真正学会倾听宝宝时,您会发现,您与宝宝之间的沟通会发生质的飞跃。 书中将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展示倾听如何化解误会,如何增进理解,如何建立信任。例如,一个不愿上幼儿园的孩子,他的哭闹背后可能是对分离的恐惧,也可能是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如果您仅仅是粗暴地强制他去,只会加剧他的抗拒。但如果您蹲下来,认真倾听他哭泣时的声音,理解他内心的不安,然后用温柔的语言安抚他,与他约定重逢的时间,他的情绪可能会大大缓解。 您会了解到,倾听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在倾听的过程中,您也在用您的爱和理解,为宝宝构建一个安全、温暖的成长环境。当宝宝知道,无论他们说什么,无论他们有什么样的情绪,都会被爸爸妈妈认真对待和理解时,他们会变得更加自信、勇敢,也更愿意敞开心扉。 《听宝宝说话》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场旅程的开始。在这个旅程中,您将学会用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去理解、去回应您的宝宝。您会发现,您的宝宝,原来一直在对您说话,而且,他们说的,都是这个世界上最真挚、最动人的语言。 让我们一起,放下匆忙,静下心来,去听,去感受,去回应。在这个过程中,您将收获的,不仅仅是与宝宝更紧密的连接,更是对生命中最美好、最纯粹的爱的深刻体验。这是一场关于爱与理解的对话,而倾听,正是这场对话最美的开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充满智慧的语言,为我这个新手爸爸指点迷津。在育儿这件事上,我曾感到力不从心,总觉得和宝宝之间隔着一层无形的墙。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焦点放在了“倾听”上,这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深刻且被忽视的育儿智慧。它教会我如何去“听”懂宝宝的语言,不仅是口语,更包括那些无声的表达——眼神、肢体动作、甚至是呼吸的节奏。书中提供的分析框架,让我能够更有条理地去观察和解读宝宝的信号。我尝试着在宝宝睡觉前,静静地陪在他身边,观察他的睡姿,听他的呼吸声,去感受他此刻的状态。在白天,当我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宝宝的哭闹时,我会回想起书中的例子,尝试去理解他可能的需求。这种“听”的过程,让我对宝宝的理解不再是模糊的猜测,而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让我从一个笨拙的尝试者,变成了一个更懂得如何与孩子建立连接的人,也让我体会到了,真正的父爱,是需要用耐心去倾听,用心去回应的。

评分

我一直以为,跟孩子交流就是说教,或者回答他们的问题,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关注“说”,而忽略了“听”。特别是对于尚不具备语言能力的宝宝,他们的沟通方式更加多元和微妙。这本书详细地阐述了如何捕捉宝宝的非语言信号,比如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甚至是呼吸的节奏。我学会了观察宝宝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例如,当他盯着某个玩具时,他可能是在表达好奇;当他紧紧抓住我的手时,他可能是在寻求安全感。书中提供的许多实例,都非常贴近生活,让我能够立刻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我尝试着在给宝宝换尿布时,观察他的反应,在他发出哼哼唧唧的声音时,去猜测他是否不舒服;在我陪他玩耍时,留意他是否对某个游戏表现出特别的兴趣。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让我和宝宝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与宝宝的有效沟通,并非一定要等到他们会说话,而是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可以开始了,而且,倾听,才是这场沟通的起点和核心。

评分

这本书像一股清流,在育儿书的海洋里独树一帜。初为人母,我总觉得自己的宝宝像个小谜团,他的咿咿呀呀、手势比划,都让我捉摸不透。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给我打开了一扇窗。它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也没有让人望而却步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接地气的方式,引导我如何去“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听,更是用心去感受,去解读。书里有很多小故事、小场景,读起来非常生动,我甚至能想象出自己和宝宝在相似的情境下互动的情景。它让我意识到,宝宝的每一个表达,无论多么微小,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需求。我开始尝试着去回应,去模仿,去和宝宝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渐渐地,我发现宝宝不再只是简单地哭闹,他开始用更丰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我,也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倾听者”,一个能与宝宝心灵相通的“解读师”。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是教会你某种技巧,而是唤醒你内心深处的那份母爱和耐心,让你真正地走进宝宝的世界。

评分

我是一名全职妈妈,每天和宝宝相处的时间最长,但我却常常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我努力地回应他,但我总觉得,我和宝宝之间好像隔着一层纱,无法真正触及他内心深处的世界。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道温暖的光,照亮了我育儿的道路。它让我明白,宝宝的每一次回应,无论是笑声、哭声,还是咿咿呀呀的尝试,都是在向我发出信号,而我的任务,就是学会倾听,并作出恰当的回应。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解读宝宝情绪的小技巧,我学会了观察宝宝的眼神,去理解他是否满足、是否好奇、是否需要安慰。我学会了在宝宝咿呀学语时,耐心地陪伴,并用夸张的表情和声音去模仿他,这不仅能鼓励他继续尝试,更能让他感受到被理解和被重视。这本书,让我从一个疲惫、焦虑的妈妈,变成了一个更有耐心、更有智慧的育儿者。它让我懂得,育儿的本质,不在于技巧的多少,而在于与孩子之间那份心灵的连接,而这份连接,始于耐心的倾听。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对育儿这件事,总想找到科学、高效的方法。之前看过不少育儿书籍,大多偏重于宝宝的生理发展、能力培养,但这本书却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情体验。它不讲大道理,而是用一种非常细腻、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引导我们去理解宝宝的内心世界。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共情”的解读,它不是简单的同情,而是要设身处地去感受宝宝的情绪,理解他们的视角。比如,当宝宝因为一个小小的挫折而哭闹时,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对他们来说也可能是一场“灾难”。我学会了用温和的语言去安抚,去肯定他们的感受,而不是急于纠正。这种循循善诱的方式,让我和宝宝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也让我这个新手妈妈,在育儿的道路上,感到更加从容和自信。它让我明白,养育一个孩子,不单单是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更重要的是,成为他情绪的港湾,成为他心灵的依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