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每天60分钟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 如何在点滴浇灌中 养成的习惯 用空闲时间跟上教

正版 每天60分钟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 如何在点滴浇灌中 养成的习惯 用空闲时间跟上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慧敏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教育
  • 小学教育
  • 习惯养成
  • 家庭教育
  • 学习方法
  • 时间管理
  • 教育心理
  • 育儿经验
  • 小学六年级
  • 课外辅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94607
商品编码:30205862489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6-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每天60分钟,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
            定价 42.00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开本 16开
作者 李慧敏
装帧 平装-胶订
页数
字数
ISBN编码 9787302494607
重量 364


内容介绍
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 早上送孩子15分钟,晚上接孩子15分钟,一起吃饭30分钟……用这点滴陪伴的时间,加上*末的陪伴,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你的孩子,会有一个成功的起点。 每天60分钟,培养孩子好习惯,你的孩子能比你成功。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传承习惯。那么,每天用点滴的时间,浇灌自己的孩子,更是现-在上班族应该坚持的家长习惯。 为了让每一个中国家庭变得更加you秀,我们提供了点滴时间里树立孩子正确人生观,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家庭教育方法,我们编写了本书。 本书着重介绍家长与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点点滴滴的互动,涵盖小学期间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具体且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案例来展现孩子们在小学期间可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并提供给家长们切实可行的引导教育方法。 我们的目标,给所有忙碌的父母们一份实用的育儿指南。 本书的内容,让家长不仅可以找到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还可以了解孩子在小学六年期间的大致成长历程,形成全局意识,在小学6年的育儿时间里做到胸有成竹。 家庭才是*好的教育场所,我们相信,家长只要每天利用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间,晚上留出一定的与孩子交流的时间,点滴之中,既能融洽家庭关系,留下美好的记忆,也能让你的孩子, 得到*好的教育。

目录

家长的点滴,孩子的成长

1.滴灌是zui好的育儿,在60分钟内要质量 2

2. 早饭时的鼓励 ·10

3. 接送路上的小科普 ·12

4.晚饭后的“游戏时间” ·14

5.睡前来个小“总结” ·16

6.一周一次的家庭日 ·18

7.在大小假期中制订计划 ·19

8.用空闲时间跟上教育步伐 ·21

第2章 / 23

每天60分钟的关键,30天一个主题提升孩子

1. 天才的奥秘,1万小时和30天训练 24

2. 30天坚持口头作文 29

3. 30天养成对古诗的领悟习惯,关键点在时间管理 31

4. 若干次30天强化训练,你从此不用焦虑孩子的阅读能力 ·33

5. 坚持30天“斗24”,提升孩子的口算能力 36

第壹章 / 1

第三章

第四章

/ 41

小学的关键,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1. 从兴趣入手帮助学习 ·42

2. 学习是一种独立自主的行为 ·44

3. 不为失败找借口 ·45

4. 偏科的问题绝dui不能有 ·47

5. 应对错题有妙招 ·49

6. 学会专时专用 ·51

7. 莫做只读书的“东亚小病夫” ·53

8. 学习要远离浮躁 ·54

/ 57

要想学习好,有效的策略少不了

1. 关键时刻,教给孩子有效的学习方法 ·58

2. 数学是成绩的“火车头” ·61

3. 发挥记性好的优势 ·63

4. 阅读到底有多重要 ·64

5. 读“好”书 ·66

6. 学会使用工具书 ·68

7. 让教辅书“保驾护航” ·70

8. 写一手好字 ·71

9. 及时调适孩子的学习心态 ·73

第五章 / 77

身经百战,教孩子平静应对考试

1.考前必须要复习 ·78

2.正确处理考前综合征 ·80

3.审题有妙招 ·81

4.合理地分配答题时间 ·83

5.熟悉的题目zui危险 ·85

6.别怕陌生的题目 ·87

7.考场检查要巧妙 ·89

第六章 / 93

长大拼人品,在小事中培养健全品格

1.没有孩子天生会说谎 ·94

2.孝敬父母才是好孩子 ·96

3.学会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98

4.勤俭节约是bi备美德 ·100

5.不做小懒人 ·102

6.钱是不可以随便拿的 ·104

7.做个有爱心的孩子 ·106

8.收获比成绩更重要 ·108

第七章

第八章

/ 111

家校结合,课余时间的生活安排

1. 课外班如何报? 112

2. 人小“隐私”大 ·115

3. 被古诗滋养的孩子zui富有 ·118

4. 不做小迷糊 ·120

5. 回归自然 ·122

6. 来点生活调味品 ·123

7. 好环境塑造好人品 ·125

8. 家长与老师的“强强联合” ·127

/ 131

陪孩子度过关键时刻的心理转变

1. 不用刻意,点滴中培养孩子幽默乐观的心态 ·132

2. 勇敢放手,让孩子去飞翔 ·134

3. 选择可以,但要承担后果 ·137

4. 像朋友一样沟通 ·139

5. 要知道为什么愤怒 ·141

6.“恋爱”了,怎么办 143

7. 正确看待网络与游戏 ·145

8. 美丽的“青春期” ·147

第九章 / 151

琐碎时间中抓人际交往能力

1.在家你也是团队中的一员 ·152

2.理解别人的感受与看法 ·155

3.做一个善良的人 ·157

4.团体活动聚人缘 ·159

5.真诚待人zui重要 ·161

6.学会沟通必不可少 ·163

7.人与人是不同的 ·164

第十章 / 167

随时随地培养创造性

1. 功夫在题外,发散思维、一题多解是培养创新力的关键 ·168

2.多让孩子开眼界 ·170

3.保护孩子对事物的“新鲜感” ·172

4.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174

5.摆脱思维定式 ·176

6.在生活的点滴中培养创造力 ·178

7.珍惜难得的动手能力 ·180



《静待花开:与孩子共绘童年六载的智慧画卷》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60分钟”具体时间安排的教科书,也非一本罗列“养成习惯”的清单手册。它是一份真挚的邀请,邀请您走进孩子小学六年的人生旅程,以一颗宁静的心,去发现、去陪伴、去浇灌,让成长在看似不经意的点滴中,自然而然地绽放出最美的姿态。 这六年,是孩子们从懵懂孩童迈向少年时代的飞跃,是他们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不再是咿呀学语的幼儿,也尚未完全独立,正处于一个既需要呵护又渴望探索的特殊阶段。这六年,如同四季的轮回,有春天的播种希望,夏天的蓬勃生长,秋天的收获喜悦,冬天的沉淀积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挑战与机遇,每一个孩子也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景。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陪伴”二字,听起来简单,却蕴含着最深刻的教育智慧。它不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而是心灵的连接,是情感的交流,是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书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在高节奏的生活中,为孩子腾出属于他们的“高质量陪伴”时间。这并不意味着必须牺牲所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而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用心地去倾听、去观察、去回应。 当我们说“陪伴”时,我们指的是放慢脚步,放下手机,蹲下身来,去理解孩子眼中那个充满好奇和惊喜的世界。是和他们一起阅读一本绘本,感受文字的魔力;是一起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模型,体验创造的乐趣;是坐在餐桌旁,听他们分享一天的趣事,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给予足够的关注;是陪他们完成一份手工,耐心指导,鼓励他们的每一次尝试。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却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被爱、被重视,从而建立起自信和安全感。 更重要的是,这种陪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您的言行举止,您对待生活的热情,您处理问题的态度,都是孩子最直接的学习范本。当您在忙碌之余,还能抽出时间与孩子分享您的喜悦,倾诉您的烦恼,或者仅仅是安静地依偎在一起,这种真诚的情感流露,远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有力量。它教会孩子如何处理情绪,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 点滴浇灌,养成的不是习惯,而是品格 “养成习惯”常常被视为教育的目标,但我们更希望强调的是,习惯的养成,最终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品格。这本书并非提供一套“如何早睡早起”、“如何规律学习”的训练营,而是引导您去发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被“点滴浇灌”的成长养分。 例如,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与其直接告诉他们“要坚持”,不如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并分享自己曾经的失败经验,让他们明白,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学习。这种过程,是在培养他们的韧性,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挑战的勇气。 又如,当孩子主动承担家务时,我们不应只关注任务是否完美完成,更应看到他们付出的努力和责任感。一次简单的“谢谢你帮妈妈洗碗”,一次由衷的赞美,就能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可,从而更愿意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这种体验,是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他们的独立性,以及他们对家庭的归属感。 阅读,是点滴浇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倡导的是一种“浸润式”的阅读。不强制规定阅读量,不功利性地要求背诵或背诵,而是让书籍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窗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孩子一起品味文字,讨论情节,分享感受,让他们在故事中感受情感的起伏,理解人性的复杂,拓展思维的边界。这种阅读,培养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想象力、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 利用空闲时间,跟上孩子的成长步伐 “空闲时间”是现代家长普遍稀缺的资源,但正是这些看似零碎的片刻,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本书将帮助您重新审视“空闲时间”的定义,并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方式,让您能够利用这些时间,与孩子建立更深的连接,而不是被动地消磨。 也许是通勤路上的一段歌谣,也许是睡前的一则故事,也许是周末的一个短途郊游,又或许只是在厨房里,一边准备晚餐,一边与孩子分享当天的见闻。这些“空闲时间”的碎片,可以成为学习的载体,情感的交流站,以及共同创造美好回忆的基石。 我们不强调“追赶”教育的潮流,而是鼓励家长们“跟上”孩子的成长步伐。孩子的成长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阳光,让他们自由地舒展枝叶,向上生长。因此,所谓“跟上”,是指与孩子同步,理解他们的需求,感受他们的变化,并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您与孩子相处的点滴,也像是一盏明灯,照亮您在教育旅途中的迷茫。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抛出问题,引发思考,鼓励您成为自己孩子最了解、最懂的教育者。 小学六年,一场身心共同成长的旅程 这六年,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经历着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也开始面对来自学业和社交的压力。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是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是他们可以信赖的倾听者,也是他们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引路人。 本书将探讨如何与孩子一起面对学习的挑战,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催促和包办。它会引导您去发现孩子自身的兴趣所在,并提供一些方法,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同时,我们也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如何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如何应对青春期的萌芽,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引导和陪伴的。 “静待花开”,是一种教育的哲学,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它告诉我们,成长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适宜的环境。而作为家长,我们的角色,是细心地呵护,是耐心地等待,是用爱去浇灌。当您翻开这本书,或许会发现,那些看似平凡的点滴,蕴含着改变的契机;那些看似琐碎的瞬间,积累着巨大的力量。 愿这本书能陪伴您,与您的孩子一起,在这趟名为“小学六年”的旅程中,收获满满的惊喜与成长,共同绘就一幅幅属于你们的、独一无二的童年画卷。它不是关于如何“高效”地利用每一分钟,而是关于如何“有意义”地度过每一天,与孩子一同感受生命的美好,一同见证成长的奇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正版 每天60分钟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 如何在点滴浇灌中 养成的习惯 用空闲时间跟上教》,听起来就充满了温暖和智慧。我特别看重“每天60分钟”这个承诺,这表明作者并没有要求家长投入大量的时间,而是强调“专注”和“质量”。很多时候,家长和孩子在一起,但心却在别处,这种“低效陪伴”反而不如每天抽出相对集中的时间,进行有质量的互动。我对“点滴浇灌中养成的习惯”这个说法深感共鸣,因为我知道,好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引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滴灌”技巧,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时间管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等,并且能够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另外,“用空闲时间跟上教”这一点也让我眼前一亮。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家长们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想要在工作之余,还能有效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确实是一门学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分享一些巧妙的方法,让家长们在不增加额外负担的前提下,也能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得力助手。这本书会不会涉及到如何处理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我非常想了解书中是如何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日常的60分钟陪伴中的,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启发,让我能够更科学、更有效地陪伴我的孩子度过小学的美好时光。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和应对小学阶段孩子成长的书籍,而《正版 每天60分钟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 如何在点滴浇灌中 养成的习惯 用空闲时间跟上教》这个名字,瞬间就吸引了我。它传递出的信息是“陪伴”和“引导”,而非“控制”和“逼迫”,这正是我想要的教育方式。我特别好奇“每天60分钟”是如何规划的,是集中在某个时间段,还是分散在一天中?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活动建议,比如亲子阅读、手工制作、户外运动,还是更侧重于交流和沟通?“点滴浇灌”这个词语让我感觉非常亲切,它意味着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我希望这本书能教我如何识别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弱点,而不是一味地指责。而“用空闲时间跟上教”,更是精准地击中了现代父母的痛点。我一直想在工作之余,尽可能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但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让我能够高效地利用碎片时间,既不落下工作,又能给孩子提供有质量的陪伴。我还会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到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以及如何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价值观。毕竟,小学六年是孩子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本书能否给我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和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扮演一个“陪跑者”的角色,而不是一个“监督者”。

评分

读到《正版 每天60分钟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 如何在点滴浇灌中 养成的习惯 用空闲时间跟上教》这个书名,我立刻就联想到了自己童年时期,父母虽然忙碌,但总能在一些细微之处给予我关怀和指导,让我养成了受益终生的习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智慧”和“实用”。“每天60分钟”这个概念很吸引人,它表明了作者并没有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而是强调了陪伴的“精密度”和“有效性”。我很好奇,这60分钟里,具体包含哪些内容?是用来做作业辅导,还是沟通交流,亦或是培养兴趣爱好?“点滴浇灌中养成的习惯”这句话,更是让我觉得这句话直击人心。我知道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需要耐心,但如何在“点滴”中实现,并且让孩子乐于接受,是很多家长都面临的难题。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生活技能、学习能力,甚至情绪管理能力。而“用空闲时间跟上教”这一点,更是说出了我的心声。作为一名职业女性,我常常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感到挣扎,恨不得有分身术。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高效陪伴”的秘诀,让我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这本书会不会分享一些家长在陪伴孩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误区,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我非常期待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如何成为一个更懂孩子、更能引导孩子、同时又能兼顾自己生活的家长,让孩子在轻松快乐中茁壮成长。

评分

我一直对那种“教育秘籍”类的书持谨慎态度,总觉得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很难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但《正版 每天60分钟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 如何在点滴浇灌中 养成的习惯 用空闲时间跟上教》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希望。它强调的是“陪伴”和“习惯养成”,而不是生硬的知识灌输,这让我觉得更人性化,也更容易落地。我尤其对“点滴浇灌”这个概念很感兴趣,它暗示了一种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这与我一直追求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如何识别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节点”,并给出相应的陪伴策略。同时,我也很关心“空闲时间跟上教”的部分,这对我这样的职场妈妈来说至关重要。我不想错过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但现实情况是,每天能挤出完整的时间陪伴孩子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微陪伴”的技巧,比如如何在睡前故事里融入一些品德教育,或者在餐桌上引导孩子讨论一些社会热点,让教育无处不在,但又不显得刻意。我还在思考,这本书会不会涉及到如何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的沟通,如何成为孩子信赖的朋友,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育者”。毕竟,小学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基础。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操性强的建议,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各种挑战。

评分

这本书真的太及时了!我一直为孩子小学这六年感到焦虑,担心自己在这段关键时期没能给到足够的陪伴和引导。看到书名《正版 每天60分钟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 如何在点滴浇灌中 养成的习惯 用空闲时间跟上教》,就觉得这正是我需要的“救命稻草”。我特别好奇书里会分享哪些具体的“60分钟”实践方法,是如何巧妙地融入日常生活的。我知道“点滴浇灌”这个概念,但具体操作起来确实不容易,很容易被各种琐事打断,或者效果不明显。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清晰、可执行的“习惯养成”体系,不仅仅是学习上的,更包括品德、情商、生活技能等全方位的培养。而且,现在家长们都工作忙,这本书提到的“空闲时间跟上教”更是戳中痛点,我迫切想知道如何高效利用碎片时间,让陪伴更有意义,而不是流于形式。这本书是不是会分享一些案例,比如不同类型的孩子,不同的家庭背景,如何调整陪伴策略?我真的很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量化指标,让我能看到孩子在习惯养成上的进步,而不是凭空感觉?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非常高,希望能得到一些切实有效的指导,让我在陪伴孩子走过这段重要的旅程时,能够更加自信和从容,真正做到“陪”而不“催”,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