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摄影摄像基础/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创意大师产学业融合系列丛书
定价:58.10元
作者:刘宏江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313101020
字数:
页码:15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摄影摄像基础/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创意大师产学业融合系列丛书》为适应数字时代影像艺术发展趋势和教育改革而编写,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有:摄影与摄像的作用,影像拍摄技术基础,影像拍摄艺术基础,主题影像拍摄实践,摄影作品欣赏。它紧跟教育改革的课程整合趋势,体现了技术性和艺术性的融合,知识性与可操作性的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摄影摄像基础/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创意大师产学业融合系列丛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教育技术、数字媒体及其他相关专业摄影摄像课程和摄影技术类公选课教材,也可作为广大数字媒体创作工作者及摄影摄像爱好者的阅读参考书。
目录
章 影像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节 摄影概述
第二节 影像概述
第二章 数码相机与数码摄像机
节 数码相机的基本介绍
第二节 数码相机的结构与原理
第三节 数码相机的基本操作
第四节 数码相机附件
第五节 数字摄像机的基本介绍
第六节 数字摄像机的结构和成像原理
第七节 数字摄像机的功能与设置
第三章 影像的曝光
节 摄影曝光
第二节 拍摄中的准确测光
第三节 曝光模式
第四节 测光
第五节 测光模式
第六节 曝光补偿
第七节 自动包围曝光的运用
第四章 影像的用光
节 认识光线
第二节 光源种类
第三节 用光的特性
第四节 影调和质感
第五节 画面质感的表现
第六节 光线对画面色彩的影响
第五章 画面及构图
节 影像构图概述
第二节 构图的形态
第三节 构图的基本规律
第四节 画面构图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 摄像的镜头运用
节 镜头运动摄像
第二节 机位运动摄像
第三节 综合运动摄像
第七章 数字影像的后期处理
节 数字摄影的后期合成与处理
第二节 数字摄像的后期编辑
第八章 数字摄影摄像创作
节 数字摄影与当代艺术
第二节 数字影像创作流程
第三节 数字“微影像”的创作
第九章 影像作品欣赏
节 艺术摄影
第二节 新闻摄影
第三节 广告摄影
第四节 电影、电影流派、导演
参考文献
影视制作网站推荐
作者介绍
刘宏江,2006年毕业于韩国东西大学多媒体专业,获硕士学位;现执教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2005年,摄影作品《城市一边》参展韩国釜山国际环境艺术展;2008年,摄影作品《残荷》参展日本九州产业大学中日教师作品展;2010年,摄影作品《徽州印象》发表于亚洲艺术科学学会(日本);2010年,摄影作品Last Dinner参展BIEAF2009 International ECO DesigFair; 2012年,摄影作品City of Sign参展BIEAF2012 international ECO DesigFair。
文摘
三、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一)曝光与底片密度
摄影曝光的目的是获得一张密度正常的底片。因此,应当了解什么是密度,还要掌握密度对影像效果的影响。
1.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指感光材料经过曝光、显影、定影之后,在底片的单位面积上的银粒沉积量,用以表示变黑的程度。通常把这种黑度称作密度。
感光片乳剂层中的卤化银在曝光、显影过程中,依照被摄景物不同的明暗程度,被还原为不等量的金属银。金属银是不透明的微粒物质,对光线具有吸收和阻挡作用。从景物亮度方面来解释,当被摄景物受明亮光线的照射,其反向光的强度就强,摄影曝光显影后,越是明亮部分,还原的银粒越密集,银粒沉积愈多,透明度愈低,观察起来,被阴挡的光线多,透过的光线少;反之,越是阴暗部分,还原的银粒越疏散,银粒沉积愈少,透明度愈高,观察起来,被阴挡的光线少,透过的光线多。底片上银粒沉积量的不同,构成了黑度不同的影像。由于密度具有不同程度的阴光能力,所以密度的大小可以根据透过光线的多少来测定。
2.密度与影像效果
从摄影日光量方面来解释,曝光量愈大,胶片的感光愈过度,沉积的银粒愈多,影像的黑度愈深,负片的密度愈大;反之曝光量愈小,胶片的感光愈不足,沉积的银粒愈少,影像的黑度愈浅,负片的密度愈小。由此可见,曝光量直接影响着胶片所形成的密度。曝光过度和曝光不足,都不可能获得“理想的密度”,只能任其损失亮部或暗部的层次。
的影像效果,是依赖于曝光正确所产生的底片密度来获得的,任何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的底片,是难以印放出影像效果理想的照片来的。曝光过度的底片,景物明亮部分的黑度深,密度大,所印放出来的照片影像,只能有限度地表现出景物阴影部分的一些影纹和层次,明亮部分的影纹则一片白色,毫无层次质感。曝光不足的底片,景物的亮度被大量损失,底片普遍黑度浅,密度小,呈现透明或半透明状态,所印放出来的照片影像,只能略微表现出景物明亮部分的某些影纹层次,阴影部分的影纹层次则消失在一片灰黑的影调之中。不言而喻,要想获得层次丰富、反映正常、影调明快的影像效果,只能依靠曝光正确、密度正常的底片。
(二)曝光与宽容度
在摄影曝光时,要使被摄景物的明暗层次比较正确地体现在底片的密度变化中,首要环节是控制曝光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个能影响景物层次转换为影调层次的因素,即宽容度。
1.宽容度的概念
宽容度,是指感光材料按比例正确记录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被摄景物表面亮部分至暗部分的差别,可以用明暗间的比例数字来表示。例如,景物亮部分比暗部分要明亮50倍,那么它们之间的比例数字是1:50,这就是景物的明暗差别。感光片所具有的正确表现被摄景物明暗差别的能力,即为感光材料的宽容度,通常也称为曝光宽容度。
……
序言
对于我这样已经从事了几年摄影摄像工作的人来说,一本能够帮助我梳理概念、提升专业技能的书籍是极为宝贵的。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从摄影的原理到摄像的流程,再到后期制作的技巧,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叙事性影像的章节,作者深入剖析了如何通过镜头语言讲述故事,如何运用画面来传达情感和信息,这对我今后的创作非常有指导意义。书中提出的“创意大师产学业融合系列丛书”的概念,也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独特性,它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探讨,更融合了行业实践的经验,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行业需求,提升作品的市场竞争力。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高级构图技巧和色彩理论应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中,效果出奇的好,客户对我的作品赞誉有加。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老道的行业前辈,将他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前瞻性都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涵盖了摄影摄像的核心基础知识,例如曝光控制、对焦技巧、景深运用等,还紧跟时代潮流,探讨了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产学业融合”的理念,这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连接学术研究与行业实践的桥梁。它通过引入行业专家的视角和案例,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摄影摄像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书中的一些关于创意表现和叙事技巧的讲解,让我对如何创作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的影像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全方位的指导手册,从技术层面到艺术层面,再到行业认知,都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它让我看到了摄影摄像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强大的沟通和表达方式。
评分作为一名对艺术设计充满热情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学习摄影摄像的教材。这本书的出现,满足了我的一切需求。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教科书,更是一本集理论、实践、创新于一体的宝典。书中对基础知识的讲解非常到位,比如光圈、快门、ISO之间的关系,对我理解曝光原理至关重要。同时,它也深入探讨了色彩理论、构图法则以及镜头语言的运用,这些都是提升作品艺术性的关键。我特别欣赏书中提供的“创意大师”案例分析,这些真实的案例不仅展示了大师们的创作过程,更启发了我自己的创意灵感。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不仅掌握了摄影摄像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用影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如何通过构图和色彩来营造氛围,如何用镜头语言讲述动人的故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艺术设计的新世界,让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
评分这本《摄影摄像基础》的出现,简直是我在艺术设计学习道路上的及时雨。我一直对视觉传达和影像叙事充满兴趣,但苦于找不到一本系统、权威的教材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序渐进地引领我进入摄影摄像的殿堂。书中对于相机操作、镜头选择、后期处理的讲解,都十分详尽,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明了。我特别赞赏它在基础理论之外,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书中提供了许多练习案例,让我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立刻应用到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去拍摄,惊喜地发现自己的作品在构图、色彩、光影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在我遇到困难时,总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我迷茫时,总能给予我前进的方向。它让我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也让我对未来的创作充满信心。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我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清晰的排版所吸引。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标题“摄影摄像基础”字样醒目,下方“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的标识,瞬间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仿佛能感受到编著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教学的深切关怀。书中的内容,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技巧,都讲解得深入浅出,非常适合我这样初学者。特别是关于曝光、景深、构图的章节,不仅有理论阐述,还配有大量精美的图例,让我对抽象的概念有了直观的理解。作者在讲解时,总是能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专业术语,即使是之前对摄影摄像一窍不通的我,也能很快掌握要领。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大师的案例分析,让我得以窥见那些摄影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技巧,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光影运用的章节,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生动地展示了不同光线条件下如何塑造画面氛围,如何突出主体,如何表达情感,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本书无疑是为我开启摄影摄像世界的一把金钥匙,让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