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東北抗日聯軍 綜述
定價:57.00元
作者: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齣版社:中國人民解放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657053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的《東北抗日聯軍綜述(精)》是中國抗日戰爭曆史資料叢書之一,全書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東北抗日聯軍産生曆史背景、發展階段、鬥爭曆程、重要戰績、重大作用和基本經驗,進行瞭節要概括和全麵記述。全書分為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黨號召抗日,東北抗日義勇軍的鬥爭和滿洲省委創建抗日遊擊隊;中央提齣建立反日統一戰綫方針,組建東北人民革命軍,廣泛開展抗日遊擊戰爭;組建東北抗日聯軍,加強部隊建設,掀起東北抗日遊擊戰爭高潮;東北抗日聯軍整編,轉戰和遠徵,堅持*端艱苦的抗日遊擊戰爭和東北抗日聯軍大部到蘇聯境內整訓,堅持小分隊遊擊戰,配閤蘇軍奪取東北抗日遊擊戰爭的*後勝利等5部分。
目錄
引言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黨號召抗日,東北抗日義勇軍的鬥爭和滿洲省委創建抗日遊擊隊(1931年9月~1933年4月) 一、九一八事變前後的東北形勢,中國黨號召抗日 (一)東北的地理環境,帝國主義對東北垂涎三尺 (二)19世紀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方針,20世紀日本對東北的侵占 (三)奉係軍閥統治東北,直奉交戰與東北易幟 (四)日本加速侵占東北的準備,發動九一八事變 (五)的不抵抗政策和英美帝國主義推行綏靖政策,助長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氣焰 (六)日本炮製僞滿洲國,實行殖民統治 (七)中國黨號召抗日,全國掀起抗日救亡運動 二、東北抗日義勇軍興起,展開大規模的抗日鬥爭 (一)富有反帝愛國精神的東北抗日義勇軍揭竿而起 (二)中國黨從多方麵幫助、支持東北抗日義勇軍 (三)東北抗日義勇軍頑強抗擊日軍進犯 (四)東北抗日義勇軍主動齣擊嚮日僞軍展開進攻 (五)日僞軍組織大“討伐”,東北抗日義勇軍轉入低潮 (六)日軍侵占熱河省,東北抗日義勇軍奮起阻擊 三、滿洲省委創建抗日遊擊隊,積極開展遊擊戰 (一)滿洲省委創建遊擊隊的方針政策,派齣乾部到各地展開創建工作 (二)南滿地區抗日遊擊隊,曆經麯摺展開抗日鬥爭 (三)東滿地區抗日遊擊隊,發動群眾積極進行遊擊戰 (四)吉東地區抗日遊擊隊,團結改造義勇軍共同抗日 (五)北滿地區抗日遊擊隊,吸收、聯閤義勇軍開展抗日活動中央提齣建立反日統一戰綫方針,組建東北人民革命軍,廣泛開展抗日遊擊戰爭(1933年5月~1936年1月) 一、華北危機,日本帝國主義強化對東北的殖民統治 (一)《塘沽協定》簽訂,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 (二)日本強化殖民統治,全麵控製東北 (三)日僞軍頻繁進行“討伐”,殘酷抗日武裝 二、中央發齣《中央緻滿洲各級黨部及全體黨員的信》,提齣建立反日統一戰綫的策略方針 (一)“北方會議”推行“左”傾教條主義,嚴重危害東北抗日鬥爭 (二)中央發齣《中央緻滿洲各級黨部及全體黨員的信》,提齣新的方針政策 (三)滿洲省委貫徹落實《一·二六指示信》,東北抗日遊擊戰爭展現新局麵 三、組建東北人民革命軍,聯閤抗日義勇軍開展遊擊戰爭 (一)建立東北人民革命軍軍,在南滿地區聯閤義勇軍開展遊擊戰爭 (二)建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2軍,在東滿地區團結義勇軍分兵進行遊擊戰爭 ……組建東北抗日聯軍,加強部隊建設,掀起東北抗日遊擊戰爭高潮(1936年2月~1938年6月)東北抗日聯軍整編,轉戰和遠徵,堅持艱苦的抗日遊擊戰爭(1938年7月~1941年3月)東北抗日聯軍大部到蘇聯境內整訓,堅持小分隊遊擊戰,配閤蘇軍奪取東北抗日遊擊戰爭的後勝利(1941年4月~1945年10月)結束語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業餘曆史愛好者,我期待看到更具人性化關懷的敘事,而這本書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前提下,也流露齣對先烈們堅韌不拔精神的深切敬意。它在描述那些殘酷的鼕季拉鋸戰和敵人的“掃蕩”時,筆調剋製而有力,沒有過度的煽情,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絕境求生的艱難,足以震撼人心。我印象深刻的是對幾位主要領導人在不同時期所做決策的分析,這些分析展示瞭在信息閉塞、資源耗盡的條件下,指揮官們如何權衡利弊、做齣可能決定部隊生死存亡的抉擇。這本書更像是一部關於“生存哲學”的軍事史,它揭示瞭在極端對抗環境下,人的意誌力能達到何種高度。閱讀過程雖然沉重,但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讓人深刻體會到今天和平環境的來之不易,絕對值得推薦給所有關心民族曆史與精神傳承的讀者。
评分這本關於東北抗日聯軍曆史的著作,從宏觀的角度梳理瞭那段波瀾壯闊的鬥爭曆程,讓人仿佛置身於白山黑水之間的烽火歲月。作者以紮實的史料為基石,係統地勾勒齣聯軍從組建到堅持鬥爭的艱辛脈絡。它不僅僅是對曆史事件的簡單羅列,更深入地探討瞭在極端艱苦的自然環境和殘酷的日僞“圍剿”下,這支隊伍如何保持堅強的組織性和戰鬥力。特彆是在描述敵我力量懸殊、物資極度匱乏的情況下,各部隊如何因地製宜,開展遊擊戰爭,體現瞭高超的戰略戰術智慧。讀者可以從中清晰地看到,抗聯將士們是如何以血肉之軀,構築起一道抵禦外侮的鋼鐵長城,他們的犧牲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是那個時代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全麵而有深度的觀察視角,幫助我們理解東北抗日聯軍在中國抗日戰爭全局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和曆史貢獻,非常適閤希望係統學習這段曆史的嚴肅讀者。
评分我發現此書在對東北抗日聯軍內部組織結構和軍事編製的描述上,做得尤為詳盡和專業,這對於那些對軍事體製演變感興趣的讀者來說,是一個寶藏。它不僅列舉瞭不同時期聯軍的番號、下轄的各路軍、支隊構成,甚至涉及到兵員構成、武器裝備的來源與配置等技術性細節。這種對“骨架”的細緻勾勒,有效地幫助讀者理解,在沒有正規軍建製支持的情況下,抗聯是如何依靠自身的動員和整閤能力,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軍事機器。同時,書中對敵情分析的篇幅也不容忽視,詳述瞭日軍、僞軍的戰術特點、兵力部署以及他們針對抗聯采取的“治安”政策的演變,這使得抗聯的軍事行動顯得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總而言之,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硬核”的方式,呈現瞭東北抗聯在軍事實踐層麵的運作機製,其深度和廣度,遠超一般的通俗讀物,體現瞭編纂者深厚的專業功底。
评分讀完這部關於東北抗日聯軍的綜述性作品,我最大的感受是其敘事節奏的沉穩與史料的厚重感。它不像某些流行的軍事曆史讀物那樣追求戲劇化的衝突場麵,而是采取瞭一種近乎編年史的嚴謹態度,將各個階段的軍事行動、政治建設和後勤保障工作娓娓道來。這種處理方式的好處在於,它展現瞭抗聯鬥爭的長期性和復雜性,而非僅僅聚焦於某幾次著名的戰役。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情報戰、交通綫維護以及與地方民眾的聯係這些“幕後”工作時所花費的心力。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恰恰構成瞭抗聯能夠長期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綫。它讓我認識到,一場偉大的軍事鬥爭,絕非僅憑英勇無畏就能取勝,背後是精密的組織管理、堅定的信仰支撐以及對環境的深刻認知。對於軍事史研究者或者渴望瞭解抗聯“全景”而非“局部”的讀者來說,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參考工具書,它的信息密度極高,值得反復研讀和推敲。
评分這部綜述的編排結構非常清晰,邏輯層次分明,讓人在麵對如此龐大的曆史信息量時,依然能保持清晰的脈絡感。它似乎是按照時間順序和地理區域相結閤的方式展開,每一章節都聚焦於抗聯發展中的一個關鍵階段或一個特定的戰略區域,確保瞭敘述的連貫性與完整性。最令人稱道的是,它沒有將抗聯的鬥爭視為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將其置於當時東北地區復雜的政治生態和國際局勢之中進行考察,探討瞭與蘇方、國內其他抗日力量的互動關係。這種宏大敘事中的細緻入微,使得我們對東北抗聯的戰略價值有瞭更立體的理解。它成功地將宏大的軍事戰略與基層部隊的日常生存挑戰巧妙地結閤起來,使得曆史人物不再是刻闆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在絕境中掙紮並最終取得勝利的英雄群體。這本書的嚴謹性,讓它在眾多同類題材中脫穎而齣,堪稱是全麵瞭解東北抗聯曆史的權威性入門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