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关节活动操
一、活动操目的
关节活动操是借鉴艺术体操和爵士舞训练方法,逐渐渗入舞蹈训练之中。关节活动操的引进,给舞蹈训练以及舞蹈创作打开了新的思路。中国古典舞训练和芭蕾训练方法,大多局限于四肢和腰腿的训练,而关节活动操开发了人体中段躯干,颈、肩、胸、肋、胯几方面的运动,从而弥补了以往训练上的不足。比如,在八十年代初**舞蹈比赛中,为什么《春蚕》、《烛光》等节目在创作、体裁和表演上都让人耳目一新,这就是因为编导们充分运用了人体中段部分。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关节活动操对人体不易活动到的小关节,小肌肉群都能得到适当的活动。另外,对人体每个关节的反应敏捷、各部位配合协调都有**的帮助。
二、基本动作
头部运动
音乐2/4拍,中速。
准备姿态:两脚正步位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自然下垂。
第 I 小节:第 I 拍,低头向下。Ta,还原。第2拍,低头向下。Ta,还原。
第2—4小节:动作同第 I 小节。
第5小节:第 I 拍,抬头向上。Ta,还原。第2拍:抬头向上。Ta,还原。
第6—8小节:动作同第5小节。
第9小节:第 I 拍,头转向右侧。Ta,还原。第2拍,头转向右侧。Ta,还原。
第I0—12小节:动作同第9小节。
第I3—16小节:做第9—12小节的相反动作。
第I7小节:第 I 拍,头歪向右肩。Ta,还原。第2拍,头歪向右肩。Ta,还原。
第I8—20小节:同动作第I7小节。
第21—24小节:做第I7—20小节的相反动作。
第25—26小节:第 I 拍,低头向下。第2拍,保持低头转向左旁。第3拍,从左旁转抬头向后。第4拍,从后转到右旁(这四拍动作称为涮头)。
……
第二节 关节活动操
一、活动操目的
关节活动操是借鉴艺术体操和爵士舞训练方法,逐渐渗入舞蹈训练之中。关节活动操的引进,给舞蹈训练以及舞蹈创作打开了新的思路。中国古典舞训练和芭蕾训练方法,大多局限于四肢和腰腿的训练,而关节活动操开发了人体中段躯干,颈、肩、胸、肋、胯几方面的运动,从而弥补了以往训练上的不足。比如,在八十年代初**舞蹈比赛中,为什么《春蚕》、《烛光》等节目在创作、体裁和表演上都让人耳目一新,这就是因为编导们充分运用了人体中段部分。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关节活动操对人体不易活动到的小关节,小肌肉群都能得到适当的活动。另外,对人体每个关节的反应敏捷、各部位配合协调都有**的帮助。
二、基本动作
头部运动
音乐2/4拍,中速。
准备姿态:两脚正步位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自然下垂。
第 I 小节:第 I 拍,低头向下。Ta,还原。第2拍,低头向下。Ta,还原。
第2—4小节:动作同第I 小节。
第5小节:第 I 拍,抬头向上。Ta,还原。第2拍:抬头向上。Ta,还原。
第6—8小节:动作同第5小节。
第9小节:第 I 拍,头转向右侧。Ta,还原。第2拍,头转向右侧。Ta,还原。
第 I0—12小节:动作同第9小节。
第I3—16小节:做第9—12小节的相反动作。
第I7小节:第 I 拍,头歪向右肩。Ta,还原。第2拍,头歪向右肩。Ta,还原。
第I8—20小节:同动作第I7小节。
第21—24小节:做第I7—20小节的相反动作。
第25—26小节:第 I 拍,低头向下。第2拍,保持低头转向左旁。第3拍,从左旁转抬头向后。第4拍,从后转到右旁(这四拍动作称为涮头)。
……
巨牛图书专营店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超乎我最初的预期。我发现它不仅适合课堂教学,更是一本绝佳的自我复盘工具。每次练习完,我都会翻阅相关的章节,对照着书中的描述,反思自己刚才的动作是否到位,哪里出现了不必要的僵硬或松懈。特别是对于动作质量的自我评估部分,作者设置了一些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自检问题,迫使我跳出“我跳完了”的自我满足感,转而关注“我跳得对不对,美不美”的深度思考。这种深入到细节的打磨,让我对舞蹈这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敬畏之心,它不再是单纯的体力消耗,而是一门对身体、心智和审美都有极高要求的综合性学科。我真心推荐给所有热爱并致力于学习舞蹈的朋友们。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透着一股专业与严谨并存的气息。尤其是那些精美的插图和清晰的动作分解图,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记得我第一次拿起这本书,就被它详尽的图文解析所吸引,每一个步骤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生怕我们领会不到位。不同于市面上那些只注重理论而忽略实践指导的书籍,这本书的实践性非常强,它不仅仅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更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做到位了是什么感觉”。它就像一位耐心的、无声的舞蹈导师,时刻陪伴在侧,纠正着我那些不经意间养成的坏习惯。尤其是书中关于身体控制和重心的讲解,运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让那些原本抽象的舞蹈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对舞蹈理论类的书籍总是抱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太枯燥,不利于发挥艺术的灵性。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理论阐述得极其流畅自然,丝毫没有那种学术论文的生硬感。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与初学者“对话”,用一种充满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语言,将复杂的舞蹈哲学和技术原理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不同舞蹈风格流派的溯源和比较部分,它让我不仅仅停留在模仿动作的层面,而是开始理解每一段舞蹈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这使得我在尝试新的动作时,不再是机械地复制,而是带着一种对艺术的敬畏和思考去进入情境,整个人与舞蹈的连接感也变得更加深厚和有层次。
评分对于我这种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想要寻求更高突破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简直是难以估量。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基础的“骨架”,更是帮助你搭建“血肉”和“灵魂”的工具。我过去在处理一些高难度转体或跳跃时,总感觉力量的衔接和平衡点总是差那么一点火候。翻阅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之前很多训练的侧重点可能偏离了核心。书中关于肌肉群的精确激活和协调发力的讲解,简直是醍醐灌顶。它不再只是泛泛地说“要放松”,而是具体指出哪个关节应该如何微调,哪块肌肉需要主动收紧或释放。这种精细化的指导,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动作中的“漏洞”,也找到了系统性自我修正的方向。
评分我给这本书的整体感受是:权威性与可操作性的完美结合。作为一名非舞蹈专业的体育生,我需要一个既能满足教学规范,又不会让我感到力不从心的参考资料。这本书恰好满足了这种“两难”的需求。它的编写结构非常科学,从最基础的站姿、呼吸,到复杂的组合技巧,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得像一套精密的工程图纸。更难得的是,它没有把“标准”设得高高在上,而是为不同身体条件和学习进度的读者留出了充分的自我调整空间。书里提供的不同难度级别的练习建议,让我们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挑战自我,这对于提升学习的持续性和信心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