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生生活指南
定价:15.80元
作者:马树杉,乔启生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9-01
ISBN:97875640110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大学,为人生打开一个世界,让知识的阳光照亮每一个人析胸怀;大学,为人生杨起一片风帆,指引每一个人驶向人生的大海……
我们编这本小书,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尽快进入新的角色,让温馨的生活为充实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希望它能陪伴所有的大学生朋友在生命的天深中倾情展翅,无犯无悔,让您的青春年华更加亮丽动人,让您的人生道路更加宽广明亮!
目录
章 大学和大学生
节 什么是大学
第二节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第三节 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第二章 大学的校园环境
节 美丽的大学校园
第二节 熟悉大学校园
第三节 虚拟校园
第四节 大学校园的发展
第三章 大学生的学习场所
节 教学楼和教室
第二节 实验室
第三节 图书馆
第四节 体育场馆
第四章 大学生的住宿场所
节 大学生公寓的基本格局
第二节 大学生公寓管理
第三节 宿舍空间的科学设计
第四节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第五节 大学生缩舍安全和环境
第五章 大学生的餐饮场所
节 大学生的营养
第二节 大学食堂
第三节 食堂管理
第六章 大学生的生活服务
节 商业服务
第二节 公共服务
第三节 医疗卫生服务
第四节 应急事件处理
第七章 大学生的理财消费
节 大学生理财的现状与意义
第二节 开源——体会赚钱的乐趣
第三节 节流——倡导合理消费
第八章 大学生的文明礼仪
节 日常礼仪
第二节 交际礼仪
第九章 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节 开辟第二课堂
第二节 参加组织活动
第三节 参与学生社团
第四节 适当休闲娱乐
第十章 大学生的假期生活
节 假期公益
第二节 假期
第三节 假期旅游
第十一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结语
后记
附件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所谓的“指南”简直就是一本精装版的空白页,我翻遍了每一页,试图从中找到哪怕一丝半点关于大学生活的实用建议,结果却是徒劳无功。书里充斥着大量含糊不清、仿佛从某个过时的网络论坛上随意拼凑起来的段落,标题党做得十足,内容却空洞得让人想打瞌睡。比如,它用了整整三章的篇幅来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早餐谷物”,结果提供的无非是“多吃纤维”这种人尽皆知的废话,连不同谷物的营养成分对比都没有做出来,更别提针对不同专业课安排的膳食建议了。更令人抓狂的是,作者似乎对“时间管理”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们建议新生“每天冥想三小时以达到内心平静”,这对于需要泡图书馆、参加社团活动、甚至只是想找到食堂排队捷径的新生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我更倾向于相信这本书的作者根本就没有上过大学,或者他们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真空球里。如果有人真的想了解大学生活,建议直接去问学长学姐,或者去B站看Vlog,那里的信息量都比这本书要丰富上百倍。我花了近百元买的这本书,现在正考虑用它来垫桌脚,至少还能发挥点物理上的实用价值。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恼火的一点,是它对“心理调适”的肤浅处理。大学生活充满了压力,从挂科的焦虑到人际关系的摩擦,都是实实在在需要应对的挑战。然而,这本书提供的“心理自助”方案,几乎全部集中在“培养爱好”和“多看日出”上。它用非常优美的散文笔调,描述了在操场上迎接清晨第一缕阳光的“壮阔感受”,似乎只要多看看日出,所有的学术压力和社交恐惧都会烟消云散。这种文学化的逃避,对一个面临真正心理困扰的学生来说,简直是一种二次伤害。它完全没有提及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资源、如何寻求专业的咨询帮助,甚至连最基本的应对压力爆发的技巧都没有给出。这哪里是指南,这分明是一本“心灵鸡汤文学合集”,而且是那种最陈词滥调的版本。我需要的是工具箱,而不是一堆漂亮的空罐子,这本书提供的,恰恰是后者。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质量,倒是我唯一能找到的值得稍微提一句的地方,但很可惜,内容完全配不上它的外表。封面设计还算简洁大气,字体选择也比较清晰,但这只是一个美丽的陷阱。我尝试去寻找一些关于学术规范和资源利用的章节,比如如何使用学校的电子图书馆系统,或者如何分辨可靠的学术期刊。书中对此的描述是:“去图书馆,找到那些看起来很专业的书,然后多读几遍。” 这究竟是指导还是在戏弄?对于新生来说,面对庞大的图书馆体系,最需要的是导航图,而不是一句“你自己摸索吧”。更何况,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仅仅“多读几遍”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进行高效的文献检索、如何利用数据库的交叉引用功能,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这本书不仅没有提供任何具体的操作步骤,甚至连哪个数据库值得优先使用都没有提及。如果这是一本面向中小学生的阅读指导,或许还能勉强糊弄过去,但作为一本针对大学生的“生活指南”,它的专业度和实用性简直是零分。
评分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兼职与实习”的篇章,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前瞻性的指导,比如如何平衡学业和实践,或者如何识别不规范的用人单位。结果,我被一种近乎乌托邦式的描述所震撼了。作者似乎认为,只要你在校内贴出招聘信息,就会有各种“高大上”的公司排着队来邀请你去做“有意义的志愿者工作”。书中举的例子,是一个学生在校门口发传单,然后被某跨国公司高管看中,直接提供了带薪实习机会——这听起来更像是八点档电视剧的狗血剧情,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竞争激烈的职场。现实是,绝大多数兼职都是低技术含量、报酬微薄的服务性工作,而高质量的实习往往需要提前一年开始准备简历和作品集。这本书完全回避了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陷阱,比如实习期的薪资谈判、知识产权保护,甚至连基本的劳动合同常识都没有涉及。它描绘了一个完全脱离了市场经济残酷现实的理想世界,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这种误导是极其危险的。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当初买这本书时,是带着一种对“过来人经验”的虔诚期待的。毕竟名字里带着“指南”二字,总该有点干货吧?然而,阅读体验就像是走进了迷宫,每走一步都充满了困惑和失望。这本书在介绍“如何融入新集体”的部分,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负面印象。它洋洋洒洒地写了近两百页,核心思想竟然是“多微笑,多点头,不要轻易发表反对意见”。这种近乎奴性的社交建议,放在强调批判性思维和独立人格培养的现代大学里,简直是谬论。我尝试按照书中的建议去参加迎新晚会,结果发现,那些“微笑点头”的人,往往成了最边缘化的“背景板”。真正活跃的同学,都是那些敢于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甚至敢于质疑现有流程的人。这本书似乎停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集体主义叙事中,对于如何建立有价值的人际网络、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协作,完全没有触及。它提供的只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生存策略,而不是积极的、成长的路线图。我感觉我不是在读一本大学指南,而是在读一本《如何成为一个无趣路人甲的自我修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