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和声习题作业——依据斯波索宾等著和声学教程 |
| 丛书名: | 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 |
| 作者/主编: | 文子洋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68997 |
| 出版年份: | 2014年7月 |
| 版次: | 第 1版 |
| 总页数: | 342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49元 |
| 实际重量: | 0.862k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和声习题作业:依据斯波索宾等著《和声学教程》/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则是将这本教程的课后习题做了一次全面的解答和书写,其中包括:大三和弦小三和弦、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三音跳进、终止四六和弦、阻碍终止等。从这些书面习题的解答中,读者对和声学知识点、旋律分析思路、和声分析规范等学习要点都有了直接具体的认识和感触,对其基础写作能力、实际分析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好的帮助。
翻开这本书,首先给我的感觉是内容详实且考究,尤其是在对古典和声语法的深入挖掘上,看得出作者是下了大功夫的。它不仅仅满足于介绍常见的和弦进行,更深入探讨了不同时期作曲家在处理特定和声问题时的细微差别和习惯用法。这种对历史和风格的关注,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过去我总以为和声规则是铁板一块,但读完后才明白,即便是最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也存在着大量的“可变”和“弹性空间”。书中对于各种例外情况的处理,不是简单地归类,而是给出了充分的解释性论述,让人心悦诚服。对于那些希望将和声知识应用到严肃音乐分析和创作中的读者来说,这种深度是非常宝贵的。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石,让你在面对复杂的巴洛克或浪漫主义作品时,能够游刃有余地进行解读和模仿。
评分这本教材的编排简直是为那些想真正掌握和声学精髓的学习者量身定做的。从最基础的音程和弦概念开始,作者的讲解就展现出一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性,每一步的引入都恰到好处,不会让初学者感到压力过大,也不会让有一定基础的人觉得内容空泛。我特别欣赏它在理论阐述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平衡。很多教材要么过于侧重枯燥的理论推导,让人望而生畏;要么就是案例堆砌,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但这一本却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得每一个和弦的运用都有其清晰的理论依据可循。特别是对于那些复杂的转调和副属和弦的分析,书中给出的图示和分析路径非常直观,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死记硬背规则,而是真正理解了音乐的“语法”。如果说学习和声像是在学习一门语言,那么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语法指南,它教会你如何用清晰、优美的句子来“表达”你的音乐思想。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很多和声习题集总是给人一种机械重复的感觉,做完之后,除了手指的肌肉记忆,脑子里剩下的并不多。然而,这本习题集的设计理念显然有所不同,它似乎更侧重于“内化”而非“模板化”的练习。每组练习都似乎在引导你解决一个特定的和声难题或者特定的风格挑战,而不是简单地让你写满四个小节的四部和声。我喜欢它在设计练习时融入的“目的性”,比如某些练习专门训练你如何平滑地解决不协和音,而另一些则专注于色彩和声的过渡。这种循序渐进的“任务导向”练习,让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建筑师在搭建结构,每完成一个部分,都能清晰地看到整体的进步。完成这些习题后,我不仅知道“应该”怎么写,更明白了“为什么”要这么写,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评分对我而言,最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似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一种“音乐的耳朵”。很多时候,我们通过视觉学习和声,但最终音乐还是要通过听觉来检验对错。这本书的讲解方式,尤其是在描述特定和声效果时,用词非常精准,充满了音乐性的描述。例如,它描述某个和弦连接带来的“色彩变化”或是“张力释放”,这些描述让我开始在脑海中预先“听见”我将要写下的内容。这种训练不仅仅是智力上的理解,更是听觉直觉的培养。它鼓励我不要只停留在纸面上的规则检查,而是要时刻关注声音的逻辑和美感。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只是技巧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什么是好的和声”有了一个更深入、更个人化的理解和判断力。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也令人印象深刻,这对于一本理论性强的教材来说,其实相当重要。印刷质量很好,谱例清晰可辨,没有出现任何因为排版模糊而导致的误读。更重要的是,作者在版面布局上做了很多巧妙的处理,将理论讲解、术语解释和例证谱例安排得井井有条。在翻阅时,我的目光可以非常自然地在文字和音乐符号之间跳转,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和学习的效率。我不需要费力去寻找某个和弦的解释在哪里,或者某个术语的定义在哪里。这种“用户友好”的设计,对于长时间伏案学习的我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体贴。它成功地将原本可能显得沉闷的学术内容,转化成了一种相对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让人愿意长时间地沉浸其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