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乐理》这套系列乐理书编者为来自马来西 亚的琳娜昂,作者有多年音乐教育实践经验。
《音乐理论简单学(3)》是作者使用**有创意 又有趣的方法来让儿童可以轻松掌握及学习音乐理论 课程。它是特别为4-7岁儿童所设计的版本。并且还 可以与“英皇乐理考级”同步使用!
三十六分音符(Demisemiquaver)
有4个升记号或降记号的大调(Major Keys with 4 Sharps or Flats)
主三和弦(Tonic Triads)
两条加线以上(Beyond 2 Ledger Lines)
八度变调(Transposition)
复拍子6 8 9 8 12 8(Compound Time 6 8 9 8 12 8)
复拍子的规则(Rules of Compound Time)
有4个升记号或降记号的小调(Minor Keys with 4 Sharps or Flats)
复拍子中的音符和休止符组合(Grouping Notes and Rests in Compound Time)
音阶和调号复习(Scales and Key Signatures Revision)
四小节节奏(Four-bar Rhythm)
音程(Intervals)
简单乐句结构(Simple Phrase Structure)
演奏指示(Performance Directions)
综合练习(General Exercises)
复习(Revision)
这本关于音乐理论的入门读物,简直是为像我这样零基础的音乐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那些复杂的乐理术语感到畏惧,总觉得那是专业人士的专属领域,但这本教材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活泼,仿佛一位耐心的老朋友在手把手教你识谱、理解和声。它没有陷入枯燥的公式堆砌,而是用大量的实例和清晰的图表来解释抽象的概念,比如旋律的构成、节奏的起伏,甚至连调式转换都变得不再那么令人头疼。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基础乐理时所采用的“情景式教学法”,它会引导你思考为什么某个音符组合听起来和谐,而另一个却显得刺耳,这种由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过程,让学习变得充满乐趣。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对音乐的聆听方式都有了质的飞跃,不再只是被动地接收声音,而是开始主动地“解码”音乐背后的结构和逻辑。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音乐欣赏的大门,绝对是音乐学习旅程中不可多得的优秀向导。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典音乐有着深厚感情的听众,我一直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贝多芬或莫扎特的作品,但缺乏乐理基础,总感觉隔着一层纱。这本书虽然名字里带着“简单学”,但它所涵盖的理论深度完全可以支撑起对基础古典乐曲的分析。它在讲解对位法和曲式结构时,虽然是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但其背后蕴含的逻辑却是非常严谨的。我尝试用书中的分析框架去审视我最喜欢的奏鸣曲的呈示部,惊喜地发现,那些曾经让我感到结构复杂的段落,现在变得清晰可辨,主题的对比、发展和再现都有了明确的理论依据。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可靠的工具,让你能够从“听到美”升级到“理解美”,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你对音乐作品的鉴赏体验。它不是一本速成手册,而是一本能让你建立起坚实理论基石的优秀读物。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市面上大多数音乐理论书籍都提不起兴趣,它们往往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内容陈旧,跟不上现代音乐的发展。然而,这本《音乐理论简单学》真正做到了“化繁为简”。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音高、时值开始,逐步深入到和弦的构建和进行,每一步的过渡都做得非常自然,没有出现让人感到突兀或迷茫的地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听觉训练”的强调,书中提供的练习和小测验,不仅仅是让你记住知识点,更是让你去“感受”理论。例如,当它解释三和弦的特性时,会鼓励你去听不同音程的组合是如何影响情感色彩的,这种“耳到心到”的学习路径,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兴趣持久度。这本书的排版也值得称赞,字体大小适中,重点突出,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对于需要长时间专注的理论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评分我是一位中老年音乐爱好者,学习新东西总是比较慢,害怕那些密密麻麻的符号和术语会把我绕晕。所以,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接触了这本教材,结果发现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亲切和耐心,它仿佛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总是用最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看似高深的乐理概念。举个例子,它解释“终止式”时,竟然用到了“回家”的概念,一下子就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明白了其在乐句结束时的决定性作用。更棒的是,书中没有强迫读者去背诵大量的规则,而是鼓励读者通过实际的演奏或聆听来体会理论的意义。对于我这种需要时间去消化吸收的学习者来说,这种缓慢而坚实的进步感比快速但浅薄的学习更重要。它让我重新找回了学习音乐的热情,也让我体会到,只要方法得当,学习乐理永远不晚。
评分我对音乐制作和编曲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没有系统的乐理知识作为支撑,我的创作总是停留在随意的摸索阶段,效果时好时坏。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给我提供了一张精确的路线图。它虽然基础,但内容覆盖面很广,尤其在讲解如何运用和声解决音乐中的“矛盾”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技巧和分析案例。我试着用书中学到的知识去分析了几首我喜欢的流行歌曲的和声进行,结果豁然开朗,明白了为什么某些段落会让人感到情绪的爆发或平复。它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更深入到了“为什么会这样”的层面,这对于希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如果说以前我是在黑暗中摸索和弦走向,那么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盏明灯,让我终于能有理有据地进行音乐创作了,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创作自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