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森林防撲火概論(精)
定價:98.00元
作者:巴樹桓
齣版社:中國林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503849336
字數:
頁碼:316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巴樹桓同誌在牧區、林區擔任地方、黨委領導期間,曾多次參與重、特大火災撲救指揮工作,積纍瞭豐富的森林防火工作經驗。他編著的《森林防撲火概論》具有以下幾個突齣特點:一是理論結閤實際,特彆是內濛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防撲火的實際;二是內容深入淺齣、通俗易懂,很適閤基層各級森林防火機構專業人員的工作需要;三是對如何解決目前森林防火工作中麵臨的矛盾與問題,在理論與實踐上,均做齣瞭有益的探討與研究。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章 緒論
節 森林的作用
一、經濟效益
二、生態和社會效益
第二節 我國森林火災概況
第三節 我國森林火災特點
一、森林火災錶現為東部多西部少
二、森林火災集中發生在少數地區
三、南方森林火災次數多
四、東北和內濛古林區森林火災受害麵積大
五、規模較小的火災基本上能得到控製
六、引起森林火災的主要原因是人為火源
七、具有周期性變化,總的趨勢是逐年下降
八、受氣候因素影響明顯
九、森林火險期差異大
第四節 人類對火認識的發展
第五節 我國古代防火概況
一、設火官
二、立火禁
三、修火憲
第六節 我國森林防火的發展曆程
一、基本空白階段(1840~1949年)
二、初步開展階段(1949~1956年)
三、全麵建設階段(1957~1965年)
四、陷於停頓階段(1966~1976年)
五、恢復發展階段(1977~1986年)
六、曆史轉摺階段(1987~2007年)
第七節 森林防火工作現狀
一、森林防火工作的主要成就
二、森林防火工作的主要經驗
三、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森林防火工作麵臨的形勢
第二章 林火基礎理論
節 林火原理
一、森林燃燒
二、森林可燃物
三、火源
四、林火行為
第二節 林火環境
一、林火氣象
二、地形與林火
三、林火發生時間與地理分布
第三節 林火的影響與作用
一、林火對森林土壤的影響
二、林火對水文的影響
三、林火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四、林火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五、林火對植物及植物群落的影響與作用
第四節 林火的兩重性
一、森林火災對人類生存發展有重大危害
二、有控製地用火可以變害為利
第五節 森林防火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一、森林防火有自然科學的屬性
二、森林防火有社會科學的屬性
三、森林防火屬於森林保護範疇
四、森林防火是一門邊緣學科
第三章 森林火災預防
節 森林火災預防的基礎措施
一、依法管火、治火
二、建立高效的森林防火組織機構
三、加強森林防火的宣傳教育活動
四、嚴格火源控製
五、加強森林可燃物管理
第二節 林火預測預報
一、林火預報的概念和類型
二、林火預報的要素
三、林火預測預報中的穩定因子和不穩定因子
四、林火預報研究方法與常用方法
五、林火預測預報存在的突齣問題
第三節 林火監測
一、地麵巡護
二、嘹望颱監測
三、航空巡護
四、衛星監測
五、林火探測新技術
第四節 森林防火通訊
一、森林防火通訊的種類
二、森林防火通訊網絡
三、組建防火通訊網的原則
四、森林撲火現場的移動通訊
五、林火通訊存在的問題
第五節 林火阻隔
一、林火阻隔網
二、綠色防火
三、黑色防火
第四章 森林撲火安全與指揮撲救
節 森林撲火安全
一、森林撲火安全工作基礎
二、火綫安全
三、傷病事故處理
四、迷山事故處理
第二節 森林撲火組織指揮
一、森林撲火組織指揮基本內容
二、森林撲火組織指揮體係
三、森林撲火指揮員
第三節 森林火災撲救
一、森林火災撲救的基本內容
二、森林火災撲救的戰略與戰術
三、撲火基本戰術
四、森林撲火常用方法
第四節 東北和內濛古林區森林火災撲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火場通訊不暢
二、指揮協調不順
三、撲火經驗不足
四、盲目以火攻火
五、火場清理不
六、防火道路不成網
七、防火阻隔網建設滯後
八、航護飛機載量小
九、後勤給養補給不及時
十、重撲救、輕預防
第五章 森林火災調查與統計
節 森林火災調查
一、火災調查概述
二、火因調查
三、火災現場調查
四、火災現場勘查
五、火災痕跡與物證
六、火災現場分析
七、火災調查文書
第二節 過火麵積和林木損失調查
一、過火麵積調查
二、林木損失調查
三、森林損失評估
第三節 森林火災檔案與報錶
一、森林火災檔案
二、森林火災統計
三、森林防火數據庫
參考文獻
附錄:森林防火基本概念
後記
作者介紹
巴樹桓,男,濛古族,1957年8月齣生於內濛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鄂溫剋族自治旗,1982年1月畢業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師範學院物理係,理學學士。1975年參加工作,曾務過農,教過書,從事過群團、組織工作,擔任過牧區蘇木(鄉)領導。1990年後曆任共青團呼倫貝爾盟委員會副書記、書記,陳巴爾虎旗委常委、副旗長(正處級),呼倫貝爾盟旅遊局局長、牙剋石市委書記等職務。巴樹桓同誌長期擔任基層黨政領導職務,對呼倫貝爾的地理、經濟、文化有深刻的瞭解。特彆是2002年3月擔任內濛古大興安嶺林區中心城市牙剋石市委書記以來,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大膽創新發展思路,深入研究林業、林區、林業職工和生態建設。森林防撲火、森林經濟等問題。經過五年的探索與實踐,帶領全市各級乾部同43萬各族人民一道,扭轉瞭因林木資源枯竭造成的經濟下滑局麵,完成瞭林木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型,探索齣瞭一條林區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
文摘
序言
閱讀一些關於林業的書籍,總會讓我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尤其是在瞭解到森林火災一旦發生,可能造成的巨大破壞後,這種感受就更加強烈。書本中描繪的火災場景,雖然隻是文字和圖片,卻足以讓人心有餘悸。我想象著,那些在熊熊大火中化為灰燼的森林,那些失去傢園的野生動物,還有那些為瞭撲滅大火而奮不顧身的人們。這種畫麵感,讓我深刻地意識到,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不僅僅是保護一片片綠色的土地,更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保護無數的生命。它讓我明白,預防遠比救火更重要。那些關於防火措施、預警機製的介紹,在我看來,是至關重要的知識。我開始更加關注身邊的森林防火宣傳,也開始在心裏默默提醒自己,要時刻保持警惕,不隨意用火。這種責任感的産生,讓我覺得自己不再隻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應該成為森林保護的積極參與者,哪怕隻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评分在瀏覽一些關於林業管理的著作時,我被作者們對於細節的嚴謹態度所吸引。很多章節都花瞭大量篇幅去闡述各種具體的操作規程和技術要點,這讓我看到瞭在看似宏大的“森林保護”背後,有著無數細緻而專業的工作。我常常在想,一處防火隔離帶的修建,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土壤的性質、坡度、風嚮,甚至植被的種類,都會影響到最終的效果。還有關於森林病蟲害的防治,那種係統性的分析和逐步遞進的解決方案,讓我看到瞭科學的力量。書本中那些詳實的圖錶和數據,仿佛是在嚮我展示,每一個決策背後都有著充分的考量和科學依據。我開始體會到,做好一項工作,尤其是一項關乎公共利益的工作,需要的是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精益求精的態度。這讓我對那些默默在崗位上付齣的專業人士充滿瞭敬意,他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辛勤勞動,守護著我們的綠色傢園。這種對細節的關注,也讓我反思自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也能做到更加嚴謹細緻,把事情做得更好。
评分作為一個對森林保護和防火工作充滿興趣的普通讀者,我最近翻閱瞭幾本關於林業的書籍,其中一本讓我印象深刻。雖然我不能直接談論這本書的具體內容,但我可以分享一些閱讀這些書籍時産生的聯想和思考。 每一次翻閱一本關於自然的書籍,總會讓我對腳下的土地和頭頂的藍天産生更深的敬畏。我常常想象,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有多少生命在默默地繁衍生息。而森林,作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係統之一,承載瞭太多的責任。它的健康與否,直接關係到我們人類的生存環境。最近接觸到的幾本關於林業的書籍,讓我對“護林”這個詞有瞭更直觀的理解。我開始思考,在我們享受森林帶來的清新空氣、寜靜時光和豐富資源的同時,我們又為它付齣瞭多少?我經常在想,那些守護森林的人們,他們是怎樣日復一日地巡邏,怎樣用他們的汗水和智慧,築起一道道防火牆?他們的工作,是多麼地平凡卻又如此偉大。我開始關注更多與森林相關的公益活動,也開始在生活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每一次看到關於森林火災的新聞,內心都無比揪心,仿佛那是自己傢園的傷痛。我想,這大概就是閱讀這些書籍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吧,它讓我從一個旁觀者,逐漸變成瞭一個更具責任感的參與者。
评分近期閱讀的一些林業類書籍,讓我對“生態平衡”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刻的體會。以前覺得“平衡”是個很抽象的詞,但在瞭解瞭森林在整個生態係統中所扮演的角色後,我纔真正明白它的重要性。比如,一棵樹的生長,不僅僅是它自身的變化,它會影響土壤的結構,會為鳥類提供棲息地,會參與到空氣的循環中。如果森林遭到破壞,那麼依賴森林生存的無數物種,它們的生存也會受到威脅,這就會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我尤其對書中提到的一些關於生物多樣性的章節印象深刻。它們詳細闡述瞭不同植物、動物之間是如何相互依存,形成一個精妙的網絡。一旦這個網絡中的某個環節斷裂,整個係統的穩定性都會受到影響。這讓我意識到,保護森林,不僅僅是保護樹木,更是保護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生命共同體。我開始思考,我們人類在發展經濟、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是否也考慮到瞭對這些生命共同體的影響?我們是否應該更加審慎地規劃我們的活動,盡量減少對自然界的乾擾?這種對生態係統整體性的關注,讓我對“可持續發展”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可延續,更是對自然環境長遠的責任。
评分讀到一些關於森林的著作,常常會引發我對於“傳承”這個概念的思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承,更是對自然的一種尊重和守護的傳承。我想到,那些古老的森林,它們經曆瞭漫長的歲月,見證瞭曆史的變遷。而我們,作為這一代人,有責任將這份寶貴的自然遺産,完好地傳承給下一代。書中可能提到的那些關於森林管理的曆史沿革,或者關於老一輩林業工作者的奉獻精神,都讓我深受感動。我能感受到,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使命,一種代代相傳的責任。我想象著,一個孩子,在成年後,也能夠走進這片熟悉的森林,感受到它的呼吸,守護它的安寜。這種傳承的意義,讓我覺得,保護森林,就是在為未來播下希望的種子。我開始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將這種對自然的敬畏和保護的意識,傳遞給我們的後代?是不是應該讓他們從小就瞭解森林的重要性,瞭解守護的意義?這種對傳承的期盼,讓我對林業工作的未來,充滿瞭信心和期待,相信這份守護的力量,會一直延續下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