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不好好吃饭,妈妈怎么办?
定价:25.00元
作者:杰瑞·维科夫
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中心(上海锦绣文章)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452073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更多亲子教育,名人家教,新书、热书、畅销书,点击进入:入托、入园、入学前育儿百问经典工具书 给孩子一生好的礼物,是尽早把自己培养成的妈妈! 什么是读客○R入托、入园、入学前育儿百问经典工具书? 当孩子还小,您随意一句话,都可能改变他对世界的看法,影响他一生性格的形成;当孩子行为不当的时候,令您感到失望或生气的时候,尤其是当孩子流露出敏感、孤独、叛逆的时候,都是塑造孩子性格的关键时刻! 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巧妙而不着痕迹地引导他走出小小阴影,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形成健康快乐的个性,是您给他一生好的礼物! 本系列经典育儿工具书,围绕学龄前儿童常见性格及行为问题,汇集中外*育儿专家的先进育儿理念,随查随用,手把手教您引导小宝贝走上健康、快乐的成长之路。 随查随用的育儿工具书—— 您越早掌握先进的育儿理念和技巧,孩子的一生就会越。推荐购买:育儿百问经典工具书妈妈怎么办系列套书(全6册)(给孩子一生好的礼物,是尽早把自己培养成的妈妈!)
内容提要
孩子不好好吃饭,妈妈怎么办?
儿童常见33种不良习惯速改工具书!
孩子不好好吃饭,端着碗追着喂是没有用的,这只会让他对吃饭更加抗拒;其实,您只需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小宝贝就会乖乖坐下来,香喷喷地吃饭;因为您的孩子是个单纯可爱的小精灵,他只是在等待您用正确的沟通方式教他好好吃饭。
本书教您用科学的育儿技巧,迅速纠正学龄前儿童常见的33种不良习惯:
不好好吃饭
不好好睡觉
乱动东西
害怕跟妈妈分离
没有耐心
……
在进入幼儿园或小学之前,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坏习惯,将会使他在小朋友中间更加自信和快乐。越早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的未来就会越成功!
本书为速查手册,您可以随时根据孩子具体的问题,迅速查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案,速查速用,立刻见效。
目录
序言:学会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孩子不好好吃饭,妈妈有办法”入手指南
孩子入学前,妈妈要上的9堂早教课
导言: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教育他们
课:首先要分清孩子的哪些行为需要纠正,哪些不需要纠正
第2课:成功父母必须明白的5大原则
第3课:请注意:打骂孩子只会起反作用!
第4课:当你被小家伙弄得沮丧时,用积极的自我对话鼓励自己
第5课:和孩子一起努力,为上小学打好基础
第6课:男孩更专注于单一活动,女孩更依赖于自己的感官感受
第7课:牢记“1~5岁成长里程碑”, 对孩子的成长标志了然于胸
第8课:教给妈“7大早教法宝”
第9课:纠正孩子的坏习惯,要先用温和的办法
清除学龄前儿童常见的13种不良生活习惯
1.不好好吃饭
2.玩食物
3.暴饮暴食
4.不爱洗澡
5.不好好睡觉
6.半夜醒来,大叫“妈妈,你来”
7.上厕所的问题
8.小小电视迷
9.乱动东西
10.爱破坏东西
11.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从不收拾
12.带孩子旅行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3.手足之争
改正学龄前儿童常见的12种不良行为举止
1.总是说“不”
2.不听话
3.哭闹
4.说谎
5.骂人
6.顶嘴
7.磨蹭
8.好动
9.拿起什么,都想当做武器
10.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11.害怕与父母分开
12.打断大人讲话
化解学龄前儿童常见的8种不良性格情绪
1.缺乏耐心:我现在就要!
2.拒绝父母插手:我自己做!
3.霸道,不懂得分享
4.爱发脾气
5.害羞
6.忌妒
7.过激行为
8.固执:拒绝变化
教会学龄前儿童4条基本安全常识
1.孩子什么时候能自由出门?
2.在公共场所乱跑
3.如何跟陌生人打交道
4.关于汽车安全座椅
附录:你的家够安全吗——27条儿童居家安全保障指南
作者介绍
杰瑞维科夫博士(JerryWyckoff),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 芭芭拉优内尔(BarbaraC.Unell),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性格教育专家,美国知名育儿杂志《双胞胎》创始人。 他们一生都致力于儿童教育,和孩子、家长打交道40多年,在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长远规划性”。它不是那种“吃了这个菜,明天就胃口大开”的速食宝典。它更像是一张详尽的地图,告诉你如何带领你的孩子走过“学步期”到“幼儿期”的喂养挑战,甚至为你未来可能遇到的青春期饮食问题打下了基础。作者非常强调“循序渐进”和“尊重自主权”的重要性,她提醒父母,我们的终极目标不是把孩子喂成一个“标准食量机器”,而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我调节、健康选择食物的成年人。为此,书中花了大篇幅讲解如何设计营养均衡的菜单,同时又如何允许孩子在限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这是一种平衡的艺术。它成功地将“喂养”这一日常琐事,提升到了“家庭教育”和“生命习惯养成”的高度。对于那些希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应对眼前困难的家长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高质量的投资,它带给我的,是长期的育儿信心和对孩子成长的尊重。
评分我必须承认,读完这本书后,我厨房里的“硝烟味”少了太多。我之前总是习惯性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焦虑,担心他吃不饱,担心邻居或长辈的评价,结果越是这样,孩子越是抗拒。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把吃饭的焦点从‘吃多少’转移到‘享受过程’”,对我触动极大。书中用了一种非常幽默的方式来描述父母在餐桌上的“表演型人格”,提醒我们,我们很多时候不是在喂孩子,而是在演给我们自己看,演给外界看。作者提供了一系列“静默应对”的技巧,比如,当孩子把食物扔到地上时,不要立刻斥责,而是用平静的语气,把食物捡起来放回盘子里,并重新提供,如果再犯,则果断收走餐具,表示用餐结束。这个过程的关键不在于惩罚,而在于清晰地建立界限,让孩子明白“食物不是玩具”。这种“无声的沟通”远比大喊大叫来得有效。它教会我,比起控制孩子的胃口,更重要的是管理自己的情绪反应,这是对“控制欲”的一次深刻反思和矫正。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育儿书里的“一股清流”!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动辄就给出“三天速效疗法”的书籍那样,给你灌输一堆听起来很美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的口号。相反,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坐在你身边,陪你一起梳理那些令人抓狂的喂养瞬间。她没有指责,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深入探讨了孩子不吃饭背后可能隐藏的心理需求和家庭互动模式。比如,书中详细分析了“权力斗争”在餐桌上是如何悄然发生的,以及父母无意识的焦虑是如何被孩子捕捉并利用的。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环境设置”的那一章,它不仅仅是教你摆几样漂亮的餐具,而是教你如何构建一个让孩子感到安全、放松,并且自然产生探索欲的用餐氛围。书中提供的具体建议非常落地,比如如何巧妙地引入新的食物,而不是强迫;如何用游戏化的方式化解抵抗情绪。读完后,我感觉自己拿到的不是一份“作战指南”,而是一套“心法秘籍”,它让我从根本上转变了对“吃饭”这件事的看法,从一场战斗变成了一场共同的探索。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毕竟,关于孩子吃饭问题,我已经在各种论坛和App上搜罗了无数的“妙招”,大多是治标不治本。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切入,构建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框架。它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挑食”或“进食缓慢”上,而是追溯到了婴儿期乃至孕期的依恋关系对未来进食行为的影响。我记得其中有一段关于“感官处理障碍”的描述,让我茅塞顿开!我一直以为我家孩子只是单纯地“嘴刁”,但作者解释了有些孩子确实会对某些食物的质地、气味产生强烈的排斥反应,这完全是生理层面的差异,而非故意对抗。这一点太重要了,它让我对孩子多了一份理解和耐心。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真实的案例分析,那些家庭的困境和挣扎,读起来让人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作者在提供解决方案时,也强调了“个体化差异”,提醒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调,而不是死板地套用任何一种模式。这种科学严谨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态度,使得这本书的专业性非常高,让人读起来心里特别踏实。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不得不提。很多育儿书的内容很实在,但排版就像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让人提不起精神去阅读。而这本则完全不同。它的设计非常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大量的图表、流程图和对比性的信息展示,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吸收效率。比如,当讲解“应对进食抵抗的三个步骤”时,作者用了一个清晰的漏斗图来展示,哪个阶段应该做什么,哪个阶段需要后退一步,一目了然。而且,书中穿插的小插画风格非常温馨,不是那种卡通化到失真的图,而是透着一股生活气息,让人在紧张的阅读过程中时不时会心一笑。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关注孩子,还关注到了父母的情绪管理。书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如何处理你自己的挫败感”,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被忽略的。正是因为作者看到了父母的脆弱和压力,并提供了自我调节的方法,才让整本书的指导更具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这本书读起来不像在学习理论,更像是在参加一个高质量的、结构清晰的线上工作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