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孩子不好好吃飯,媽媽怎麼辦?
定價:25.00元
作者:傑瑞·維科夫
齣版社:上海世紀齣版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中心(上海錦綉文章)
齣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4520731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22kg
編輯推薦
更多親子教育,名人傢教,新書、熱書、暢銷書,點擊進入:入托、入園、入學前育兒百問經典工具書 給孩子一生好的禮物,是盡早把自己培養成的媽媽! 什麼是讀客○R入托、入園、入學前育兒百問經典工具書? 當孩子還小,您隨意一句話,都可能改變他對世界的看法,影響他一生性格的形成;當孩子行為不當的時候,令您感到失望或生氣的時候,尤其是當孩子流露齣敏感、孤獨、叛逆的時候,都是塑造孩子性格的關鍵時刻! 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巧妙而不著痕跡地引導他走齣小小陰影,養成正確的行為規範,形成健康快樂的個性,是您給他一生好的禮物! 本係列經典育兒工具書,圍繞學齡前兒童常見性格及行為問題,匯集中外*育兒專傢的先進育兒理念,隨查隨用,手把手教您引導小寶貝走上健康、快樂的成長之路。 隨查隨用的育兒工具書—— 您越早掌握先進的育兒理念和技巧,孩子的一生就會越。推薦購買:育兒百問經典工具書媽媽怎麼辦係列套書(全6冊)(給孩子一生好的禮物,是盡早把自己培養成的媽媽!)
內容提要
孩子不好好吃飯,媽媽怎麼辦?
兒童常見33種不良習慣速改工具書!
孩子不好好吃飯,端著碗追著喂是沒有用的,這隻會讓他對吃飯更加抗拒;其實,您隻需改變一下說話的方式,小寶貝就會乖乖坐下來,香噴噴地吃飯;因為您的孩子是個單純可愛的小精靈,他隻是在等待您用正確的溝通方式教他好好吃飯。
本書教您用科學的育兒技巧,迅速糾正學齡前兒童常見的33種不良習慣:
不好好吃飯
不好好睡覺
亂動東西
害怕跟媽媽分離
沒有耐心
……
在進入幼兒園或小學之前,幫助孩子改掉這些壞習慣,將會使他在小朋友中間更加自信和快樂。越早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的未來就會越成功!
本書為速查手冊,您可以隨時根據孩子具體的問題,迅速查找到科學的解決方案,速查速用,立刻見效。
目錄
序言:學會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孩子不好好吃飯,媽媽有辦法”入手指南
孩子入學前,媽媽要上的9堂早教課
導言: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教育他們
課:首先要分清孩子的哪些行為需要糾正,哪些不需要糾正
第2課:成功父母必須明白的5大原則
第3課:請注意:打罵孩子隻會起反作用!
第4課:當你被小傢夥弄得沮喪時,用積極的自我對話鼓勵自己
第5課:和孩子一起努力,為上小學打好基礎
第6課:男孩更專注於單一活動,女孩更依賴於自己的感官感受
第7課:牢記“1~5歲成長裏程碑”, 對孩子的成長標誌瞭然於胸
第8課:教給媽“7大早教法寶”
第9課:糾正孩子的壞習慣,要先用溫和的辦法
清除學齡前兒童常見的13種不良生活習慣
1.不好好吃飯
2.玩食物
3.暴飲暴食
4.不愛洗澡
5.不好好睡覺
6.半夜醒來,大叫“媽媽,你來”
7.上廁所的問題
8.小小電視迷
9.亂動東西
10.愛破壞東西
11.把傢裏搞得亂七八糟,從不收拾
12.帶孩子旅行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13.手足之爭
改正學齡前兒童常見的12種不良行為舉止
1.總是說“不”
2.不聽話
3.哭鬧
4.說謊
5.罵人
6.頂嘴
7.磨蹭
8.好動
9.拿起什麼,都想當做武器
10.隨便拿彆人的東西
11.害怕與父母分開
12.打斷大人講話
化解學齡前兒童常見的8種不良性格情緒
1.缺乏耐心:我現在就要!
2.拒絕父母插手:我自己做!
3.霸道,不懂得分享
4.愛發脾氣
5.害羞
6.忌妒
7.過激行為
8.固執:拒絕變化
教會學齡前兒童4條基本安全常識
1.孩子什麼時候能自由齣門?
2.在公共場所亂跑
3.如何跟陌生人打交道
4.關於汽車安全座椅
附錄:你的傢夠安全嗎——27條兒童居傢安全保障指南
作者介紹
傑瑞維科夫博士(JerryWyckoff),美國兒童心理學傢,兒童教育專傢。 芭芭拉優內爾(BarbaraC.Unell),美國兒童心理學傢,兒童性格教育專傢,美國知名育兒雜誌《雙胞胎》創始人。 他們一生都緻力於兒童教育,和孩子、傢長打交道40多年,在
文摘
序言
我必須承認,讀完這本書後,我廚房裏的“硝煙味”少瞭太多。我之前總是習慣性地在孩子麵前錶現齣焦慮,擔心他吃不飽,擔心鄰居或長輩的評價,結果越是這樣,孩子越是抗拒。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把吃飯的焦點從‘吃多少’轉移到‘享受過程’”,對我觸動極大。書中用瞭一種非常幽默的方式來描述父母在餐桌上的“錶演型人格”,提醒我們,我們很多時候不是在喂孩子,而是在演給我們自己看,演給外界看。作者提供瞭一係列“靜默應對”的技巧,比如,當孩子把食物扔到地上時,不要立刻斥責,而是用平靜的語氣,把食物撿起來放迴盤子裏,並重新提供,如果再犯,則果斷收走餐具,錶示用餐結束。這個過程的關鍵不在於懲罰,而在於清晰地建立界限,讓孩子明白“食物不是玩具”。這種“無聲的溝通”遠比大喊大叫來得有效。它教會我,比起控製孩子的胃口,更重要的是管理自己的情緒反應,這是對“控製欲”的一次深刻反思和矯正。
评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畢竟,關於孩子吃飯問題,我已經在各種論壇和App上搜羅瞭無數的“妙招”,大多是治標不治本。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從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構建瞭一個非常紮實的理論框架。它沒有停留在錶麵的“挑食”或“進食緩慢”上,而是追溯到瞭嬰兒期乃至孕期的依戀關係對未來進食行為的影響。我記得其中有一段關於“感官處理障礙”的描述,讓我茅塞頓開!我一直以為我傢孩子隻是單純地“嘴刁”,但作者解釋瞭有些孩子確實會對某些食物的質地、氣味産生強烈的排斥反應,這完全是生理層麵的差異,而非故意對抗。這一點太重要瞭,它讓我對孩子多瞭一份理解和耐心。書中還穿插瞭一些真實的案例分析,那些傢庭的睏境和掙紮,讀起來讓人感同身受,仿佛看到瞭自己的影子。作者在提供解決方案時,也強調瞭“個體化差異”,提醒傢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微調,而不是死闆地套用任何一種模式。這種科學嚴謹又不失人文關懷的態度,使得這本書的專業性非常高,讓人讀起來心裏特彆踏實。
评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不得不提。很多育兒書的內容很實在,但排版就像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讓人提不起精神去閱讀。而這本則完全不同。它的設計非常注重讀者的閱讀體驗,大量的圖錶、流程圖和對比性的信息展示,極大地提高瞭信息的吸收效率。比如,當講解“應對進食抵抗的三個步驟”時,作者用瞭一個清晰的漏鬥圖來展示,哪個階段應該做什麼,哪個階段需要後退一步,一目瞭然。而且,書中穿插的小插畫風格非常溫馨,不是那種卡通化到失真的圖,而是透著一股生活氣息,讓人在緊張的閱讀過程中時不時會心一笑。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僅關注孩子,還關注到瞭父母的情緒管理。書中有一章專門討論瞭“如何處理你自己的挫敗感”,這在很多同類書籍中是被忽略的。正是因為作者看到瞭父母的脆弱和壓力,並提供瞭自我調節的方法,纔讓整本書的指導更具操作性和可持續性。這本書讀起來不像在學習理論,更像是在參加一個高質量的、結構清晰的綫上工作坊。
评分這本書簡直是育兒書裏的“一股清流”!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不疾不徐、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它不像市麵上那些動輒就給齣“三天速效療法”的書籍那樣,給你灌輸一堆聽起來很美但實際操作起來睏難重重的口號。相反,這本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朋友,坐在你身邊,陪你一起梳理那些令人抓狂的喂養瞬間。她沒有指責,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而是深入探討瞭孩子不吃飯背後可能隱藏的心理需求和傢庭互動模式。比如,書中詳細分析瞭“權力鬥爭”在餐桌上是如何悄然發生的,以及父母無意識的焦慮是如何被孩子捕捉並利用的。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環境設置”的那一章,它不僅僅是教你擺幾樣漂亮的餐具,而是教你如何構建一個讓孩子感到安全、放鬆,並且自然産生探索欲的用餐氛圍。書中提供的具體建議非常落地,比如如何巧妙地引入新的食物,而不是強迫;如何用遊戲化的方式化解抵抗情緒。讀完後,我感覺自己拿到的不是一份“作戰指南”,而是一套“心法秘籍”,它讓我從根本上轉變瞭對“吃飯”這件事的看法,從一場戰鬥變成瞭一場共同的探索。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長遠規劃性”。它不是那種“吃瞭這個菜,明天就胃口大開”的速食寶典。它更像是一張詳盡的地圖,告訴你如何帶領你的孩子走過“學步期”到“幼兒期”的喂養挑戰,甚至為你未來可能遇到的青春期飲食問題打下瞭基礎。作者非常強調“循序漸進”和“尊重自主權”的重要性,她提醒父母,我們的終極目標不是把孩子喂成一個“標準食量機器”,而是培養一個能夠自我調節、健康選擇食物的成年人。為此,書中花瞭大篇幅講解如何設計營養均衡的菜單,同時又如何允許孩子在限定的範圍內進行選擇,這是一種平衡的藝術。它成功地將“喂養”這一日常瑣事,提升到瞭“傢庭教育”和“生命習慣養成”的高度。對於那些希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不是簡單應對眼前睏難的傢長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次高質量的投資,它帶給我的,是長期的育兒信心和對孩子成長的尊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