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彩图版)
定价:48.00元
作者:包丰源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158112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用错了方法。一定要孩子听你的话?难道要孩子复制你的人生?别以为生了孩子就是父母。对父母不好有怨气的人,通常人生也很坎坷!做好父母的孩子,才能做好孩子的父母。人的成功不是事业,也不是资产,而是你孩子的未来是怎样?孩子今天怎么样?就看你昨天是怎样影响他,孩子未来怎么样?就看你今天在如何对待他。一棵大树缺了营养,光修剪树梢是没有意义的。言教不如身教,你的所作所为,都潜移默化的教会了你的孩子!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在反映父母的思想言行,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请不要在孩子面前装作若无其事却在背后争吵不休,我们的孩子多么的有灵性,我们却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
内容提要
人生命的走向和性格,往往是受家庭和父母的思想、言行、态度、情绪的影响,并且影响着孩子日后的健康、事业、婚姻和人际关系。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大多都是从自己父母的经验或成长感悟得来而这些本质上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延续,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为人父母”的教育,更没有学习过让孩子幸福的方法。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一书,以作者十多年大量的实践案例和理论总结,从父母自身成长的历程中,找寻可以让孩子幸福一生的答案。在缺乏父母与孩子有效互动和沟通的今天,找到现实生活中解决亲子关系的有效方法,并迅速的落地实现。
这本书也是通过理论和个案解读,让父母跳出自身固有的思维惯性,透过反观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模式,才能清楚的认知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在于教育、爱、修和智慧,从而感受生命真爱的链接,正确激发孩子的潜能,提升家族能量,世代相传!
让父母和孩子面对社会复杂环境的挑战时,更加轻松与从容,让孩子主动学习,主动承担踏上幸福一生的列车这无疑是每一位父母需要重新思考和学习的人生必修课。
目录
章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不要以为生了孩子就是父母
为人父母是需要学习的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用错了方法
认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
第二章教育孩子的重心是教育自己
我们常用“教育”的名义残害孩子的本真
人格教育,知识教育第二
教育孩子的重心是教育自己
一个好妈妈,造福三代人
从改变自己的思想做起
第三章用尊重塑造孩子的内在价值
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
从对生命起码的尊重做起
让孩子做自己心灵的主人
尊重孩子的“隐私”
“蹲下”的奥秘
给予孩子内在的价值
第四章爱之甚足以害之
爱孩子就是给予他生命的能量
不要让你的“爱”变成“碍”
爱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来演绎
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让孩子因为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五章让信任帮孩子找到生命的出路
孩子的心灵高于父母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内在感受
孩子成长是创造自我的过程
用信任强大孩子的内心
让孩子成为神性的自己
第六章父母担当孩子才会承担
不同选择会创造不同的结果
让孩子在责任中成长
寻找缺失的责任感
接受与面对是对家族责任的真正承担
从遵守社会规则做起
第七章养育孩子重在滋养心灵
病是内心的语言
孩子通常用疾病表达心灵
养育孩子就是养育情绪
爱抚胜过任何说教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用心呵护孩子美丽的心灵
第八章为人父母就是修自己
有多少期许就会有多少失望
有条件的爱会让孩子学会功利
教育孩子是自身蜕变的过程
透视过往的缺失
培养觉性,突破个性
对父母修“受”,对孩子修“舍”
第九章用爱的环境打造孩子的美好未来
家庭是好的学校
比较是错误的开始
“孟母三迁”的智慧
学习兴趣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在孩子的心田播撒感恩的种子
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第十章修正链接,重建生命
无形的链接
情绪遗传始于生命的起点
能量的传承从接受开始
父母与孩子的连接是一切连接的基础
臣服就是大的慈悲
修正链接才能重建生命
第十一章 提升觉悟,成就系统
今生的相遇都是过往的重逢
父母的觉悟是家族的福气
家族系统的平衡与完整
与家族能量有效连接
修复错乱的序位
念力行动力梦想成真
尊重序位,传承家族能量
第十二章 爱孩子的十个表现
温和的笑容
作者介绍
包丰源老师,亲子教育专家,以“传播东方智慧,助力民族崛起!”为使命,十多年来致力于研究通过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人生智慧和家族能量从而突破生活、事业、财富、健康婚姻和亲子关系中的障碍,使生命更有价值、更富足!
通过实践研究和个案总结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在成长的道路上所受到的伤害,大多来自于父母和家庭成员的无意识行为。这些无心的伤害会在孩子潜意识里形成严重心灵创伤,更可悲的是,这种烙印的痕迹会在下一代甚至是几代人的行为中显现。
父母至亲,影响深远,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由此思想创办了“为人父母”帮助更多父母找到自身成长历程中的缺失,才深刻了解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自我意识的投射,释放对于孩子的焦虑、担忧等心灵障碍。学会与孩子有效沟通,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还原孩子的天赋和本性。
全国数十场“为人父母”公益演讲,传播正能量,助力民族崛起让父母懂得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孩子在学业、人际关系、担当责任等方面的提升,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才,使孩子踏上了一生幸福的列车!
各地电视台,受邀采访,争相报道,已出版作品:《系统赢天下》、《塑造中国形象》、《边走边悟》、《不要拿过往的经历当资本》、《今生相遇都是过往的重逢》、《心智能量》、《用思想来改变一切》、《共振》、《用心带孩子》、《成就孩子一生》、《谁决定孩子的命运》、《决胜右脑》、《右脑制胜》。
文摘
序言
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光是封面的设计和彩图的运用,就给了我一种非常温暖、不那么沉重的阅读体验。很多育儿书堆砌着心理学术语,读起来费劲,但这本却像是一位和蔼的长辈在跟你促膝长谈。它的行文节奏把握得非常好,不会让人感到疲劳。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界限感”的探讨。我一直以为爱孩子就是要事事包办,帮他们扫清障碍,结果书里尖锐地指出,这种“爱”实际上是在剥夺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和能力。书中提到一个观点,说父母的“过度帮忙”其实是在向孩子传递一个无声的信息:“你不行,你需要我。”这句话击中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愧疚的部分。我开始尝试后退一步,允许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犯错和经历挫折,虽然过程很煎熬,但看到孩子眼神中慢慢滋长出的那种自信和韧性,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简直无法估量。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为人父母,首先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很扎实,观点犀利而不失温度,语言的张力恰到好处,读起来非常流畅,仿佛作者一直在你耳边轻声提醒,让你随时保持警醒。它成功地将焦点从“我的孩子有什么问题”转移到了“我的行为模式和思维定势制造了什么问题”。特别是关于“情感表达的代际传递”那部分,让我彻底明白了为什么我对孩子的一些小情绪反应会那么大,那其实是我自己童年时被压抑的情感在“借尸还魂”。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帮我打开了通往自我疗愈的大门,而这种疗愈,直接转化成了我面对孩子时更宽广的胸襟和更智慧的耐心。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育儿领域的“清醒剂”啊!我以前总觉得孩子这不好那不好,是他们自己不够努力或者叛逆,读完之后才猛然惊觉,原来很多我们视为孩子“天性”的问题,根源都在于我们做父母的方式方法上。它没有用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来压人,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的案例,把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焦虑、控制欲、或者过度保护,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剖开。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讲到“完美主义父母如何培养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那个描述真是像照镜子一样,让我不得不审视自己对成绩、对外人评价的执念,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压垮了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建立。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是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引导你“为什么会这样做”,这种自我反思的深度,是很多育儿书望尘莫及的。它让我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稳定,而不是一味地去修正孩子的行为。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深刻的“自我成长指南”,而非单纯的“育儿手册”。它突破了传统的“亲子关系”的框架,直击核心——父母自身的未解决的情绪和童年阴影,是如何投射到下一代身上的。它没有指责,但那种娓娓道来的分析,却让人感到一种醍醐灌顶的震撼。比如,关于“父母的‘无聊’如何影响孩子的好奇心”,我才意识到,我总是在忙碌和应付家务中度过,我的焦虑和疲惫是会通过气场传染给孩子的,导致他们也失去了那种纯粹的、探索世界的乐趣。这本书引导我去修补我自己的“内在小孩”,只有我内心充盈、平静了,才能给予孩子真正的滋养。这种从内向外的改变,才是最扎实、最持久的育儿之道。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把复杂的心理学原理,通过一个个生活场景的“切片”展示出来,使得理论不再抽象难懂。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对“控制”与“引导”之间的微妙界限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们总以为自己在“引导”,实际上很多时候已经滑向了“控制”。它没有提供那种“万能公式”,而是提供了一种“观察和觉察”的工具。例如,当孩子表现出我们不喜欢的特质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立即纠正,还是先探究这个特质背后可能隐藏的需求?这本书教会我,首先要接纳那个让我不舒服的“孩子”,然后才能去理解和帮助他。这种“先看见,再解决”的思路,极大地降低了亲子冲突的频率,让家庭氛围变得和谐了许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