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你的5岁孩子
定价:25.00元
作者:(美)埃姆斯,(美)伊尔克,玉冰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390456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1)耶鲁大学40年研究成果,美国格塞尔人类发展中心根据上千位孩子真实成长跟踪总结的早教百科(2) 兰登书屋30年当家好书,全球阶梯教养,两代父母,3亿家长的信赖选择 (3) 中国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胡萍、小巫、安燕玲、海文颖倾情作序推荐!(4) 内容全面,从日常生活到教养难题,关于孩子每年的一切,都在书中可以找到!
内容提要
本书从以下方面介绍关于5岁孩子的一切:
(1) 介绍孩子5岁时身心发展特质和成长规律
(2) 怎样在孩子5岁时引导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
(3) 介绍5岁孩子的日常作息习惯
(4) 为父母讲解5岁孩子的管教方式
(5) 让父母了解5岁孩子的心智能力
(6) 告诉父母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该入学
目录
作者介绍
路易丝·埃姆斯(1908-1996),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人类发展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她毕业于耶鲁大学,毕生致力于儿童发展、儿童养育实践研究,其教育理念影响了两代美国年轻父母。
弗兰西斯·伊尔克(1902—1981),美国儿童行为学博士,与路易斯埃姆斯合著的作品很多书都成为畅销书。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之前对很多宣扬“正面管教”的书都持怀疑态度,总觉得那些理论在现实的鸡飞狗跳中根本站不住脚。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接地气,它承认了育儿的“灰度地带”。作者没有把五岁孩子描绘成天使,也没有把他们描绘成小恶魔,而是真实地展现了他们正处于“自我中心”向“社会化”过渡的那个混乱、充满能量的阶段。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关于“情绪标签化”的讨论,它解释了为什么五岁的孩子词汇量有限,却能表达出如此强烈的愤怒和沮丧。书中提供的策略是教导孩子用更精确的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用“生气”来概括一切。这不仅是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是情商构建的基石。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是,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功能”比惩罚行为本身更重要。当我不再把孩子的“淘气”看作是对我的挑战,而是看作他对某种需求未被满足的表达时,我的心态瞬间就平和了。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不带指责的育儿哲学,让我在面对孩子的挑战时,能多一份耐心,少一份焦虑。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本年度育儿界的黑马!我原本以为市面上关于学龄前儿童的书籍已经多如牛毛,内容无非就是那几套说辞,无聊透顶。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没有过多地纠结于传统的“规矩”和“说教”,而是深入探讨了五岁这个年龄段孩子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我特别欣赏作者用那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孩子那些看似幼稚实则蕴含深意的行为动机。比如,书中对“为什么我的孩子突然开始对‘永恒’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分析,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家的宝贝就是个小小哲学家,老是问我“星星什么时候会灭”,我以前只是敷衍了事,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这背后是他探索世界边界的强烈渴望。作者提供的建议也不是那种生硬的“你应该这样做”,而是引导家长如何搭建一个更具弹性的对话框架,让孩子在安全感内自由地释放好奇心。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与孩子“共情”,而不是高高在上地“管理”孩子。那种细腻的观察力,让我感觉作者就是潜伏在我家客厅里,记录我所有育儿困境的“卧底”。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育儿指南,而是在重温一次与自己童年对话的过程,充满了温暖和被理解的踏实感。
评分我作为一个全职在家带孩子,偶尔会感到与社会脱节的家长,非常需要一本能够提供新鲜视角和深度思考的书籍。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对“五岁”这个特定年龄的描述。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社会对“完美童年”的焦虑是如何投射到孩子身上的。书中对“游戏的力量”那几页内容,简直是为我敲响了警钟。我发现自己太沉迷于给孩子的活动安排“教育意义”,却剥夺了他们进行纯粹、无目的的“自由玩耍”的时间。作者非常犀利地指出了过度结构化的童年对创造力和内在驱动力的扼杀。我甚至开始反思,我是否因为自己未实现的成年人目标,而强加在了我的孩子身上。这本书的文字是极其有韧性的,它在赞美孩子的天性的同时,也温和地提醒家长,我们才是那个需要被教育的对象。我合上书本的那一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桌上那些“早教卡片”收了起来,重新把地板还给了我的孩子,让他们尽情地用积木搭建他们自己的“世界”。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而非表面的迎合。
评分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行文流畅,叙事节奏把握得当,完全没有一般育儿书籍那种干燥的教条感。作者在引述案例时,总是能够捕捉到五岁孩子那种特有的、略带荒谬却又无比真诚的逻辑。比如,书中提到一个孩子坚持认为自己的影子是另一个想和他一起玩的朋友,这个小小的细节,被作者剖析得既幽默又富有洞察力,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这种高质量的叙述,让阅读本身成为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我发现,读这本书的体验,有点像在听一个非常聪明的长辈,用他一生的经验,给你讲述如何与一个充满未知和潜能的小生命相处。它没有用那些复杂的心理学术语来吓唬你,而是用最朴素、最贴近生活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关于“尊重个体发展轨迹”的宏大叙事。这本书为我建立了一个更健康的心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和“发展不平衡”,因为这些所谓的“不平衡”恰恰是他们个性形成的基石。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并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都能读出新意的宝藏。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操性的家长,市面上很多育儿书读起来感觉像在听理论讲座,干货少得可怜。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为我们这种“动手型”父母量身定做的。它的章节划分逻辑极其清晰,每一章都围绕一个五岁孩子可能遇到的具体场景展开,比如“如何处理无休止的‘为什么’”、“友谊的建立与冲突”、“想象力与现实的边界模糊”。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它提供的解决方案总是配套了“即时反馈表”和“情景模拟对话范例”。我上周刚好遇到了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大发雷霆的场面,我赶紧翻到相应章节,书里给出的那段引导性提问方式,我现场试了一下,效果立竿见影!孩子的情绪立马得到了平复,并且自己找到了解决冲突的办法,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我一吼他就乖乖听话,但内心积压了更多不满。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非常冷静、科学,但又带着温暖的专业人士口吻,让你觉得你不是在被说教,而是在接受一位资深儿童心理学家的“私教课”。它教会我的不是“教孩子什么”,而是“如何观察孩子”,这才是育儿的最高境界。对于那些追求效率和效果的父母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工具箱里不可或缺的“瑞士军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